APP下载

提升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质量实践研究

2019-03-15赵海鹰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9年1期
关键词:原著西游记整本书

赵海鹰

在小学高年级,如何引导学生读课外书,如何以一篇带动多篇,如何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在小学这个可塑性很强的阶段,教会学生辨别是非,辨别优劣,辨别正误,习得阅读的最佳策略,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选择阅读的重点,选择经典的书进行整本书的阅读,成了小学高年级阅读的重点。相比课文单篇独章、逐段逐句的讲授,整本书阅读在理论上更有利于学生阅读经验的建构、阅读能力的提升和阅读成果的形成,为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打下基础。小学阶段,即便是趣味性较强的一些流行小说,比如沈石溪动物小说系列、杨红樱笑猫小说系列,许多学生也没耐心读完一本书,更不用说像《西游记》这样的大部头书籍,再加上《西游记》原著的古白话文加深了阅读难度,真正细读的学生少之又少。如何利用小升初的衔接,读好经典作品呢?我们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降低难度,激发兴趣

整本书阅读,必须是自由而从容的阅读过程。这种阅读特性是以充足的阅读时间作为保障的。就阅读时间来说,每本书的阅读时间应该不少于一个月。特别是对《西游记》这样的经典作品,一年的时间不足为过。给足阅读时间,是保障整本书阅读很重要的一环,我们的原則是可以不布置书面作业,但每天保证有整本书阅读的作业,以保障学生在课业负担过重的背景下,有足够的阅读时间。

小学高年级阅读经典作品,可以先“连滚带爬地读”(余党绪语)。连滚带爬有两层含义:一是读得开心,二是不必苛求字字落实,句句较真。

1. 聆听与阅读相结合。从四五年级开始,我们的《西游记》阅读从听评书开始。相对来说,评书的故事性、口语性都较强,对于小学生来说,容易接受,“入境始与亲”。学生对孙悟空打败一个个妖魔的情节是很感兴趣的。通过聆听,学生对作品的情节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听完评书,可以听原著(非青少年版),《西游记》原著听起来比读起来省力。特别是语言的节奏,对仗特别明显,这对学生语感的培养非常有帮助。不能小看这一环节,这叫“混个耳熟”。在混个耳熟的过程中,学生会拿出原著来边聆听边阅读。这种原生态阅读降低难度、激发兴趣,令阅读白话经典来得更加从容。

2. 朗读与默读相结合。到了六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默读的速度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可以进行朗读,朗读用时下很流行的打卡形式进行。我们班级中的朗读打卡是每周一个章回,班级群中上传音频,这样的打卡(口头作业)同样也是日积月累的慢时光,而在这流淌一年多的的慢时光中,《西游记》的朗读落到了实处,《西游记》的阅读才是真正发生。

3. 影视与书籍相结合。不能任由学生在整本书的信息里挣扎,一定要给学生明确扎实的抓手:进入文本的切口要小,呈现的问题要大;文本的交流讨论要随时进行,因为学生会遗忘,失去最初的阅读体验;整本书的经典阅读最好能和原著改编的电影相结合,这样趣味更多,能以不同的阅读形式来激发学生的体验和思考,整本书阅读,必须是自由而从容的阅读过程。周末,师生、亲子对于影视的欣赏也是我们慢阅读的一个环节,这是轻松愉快的体验。这样的实践可以使学生读思写演全方位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生命体验,和文本展开深入对话。

二、开放阅读方法,拓展阅读视野,构建阅读深度

从阅读的效益来看,要尊重学生的兴趣,还要发现、引导,培养学生的兴趣。所以,连滚带爬地读,并不意味着读书可以囫囵吞枣。我们主张整本书阅读应该是一种有组织性的、结构性的、有功能诉求的教学活动。

1.做好阅读笔记。在小学高年级做实原生态阅读,无论读什么,“读”始终是头等大事。原生态阅读,就是直接面对文本,在反复的阅读中,依据自己的经验和体验来理顺作品的人物关系,情节线索、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并在此基础上推断和求证作品的意旨。

就教师而言,整本书阅读就是带着学生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地读书,留下阅读的痕迹。也许学生最初的被动读书是不快乐的,有一种被逼无奈之感。慢慢地,主动去读,在书页的翻动中,在思考中,每个小小的阅读者都在一步步朝着自我的可能性去靠近,靠近书册的力量和永恒。阅读笔记除了留下阅读的痕迹外,更多的是在做笔记的过程中,梳理作品的线索。

2. 上好课内外阅读指导课、导读课、交流课。整本书的阅读培养的是一种宏阔的复杂的思维方式,相应的,我们在教学上也需有宏阔复杂的思维方式来应对。六年级《西游记》导读课呈现了导读课、阅读指导课、主题交流课等课程形式。丰富的形式是引导,是碰撞,更是思维的深入。比如,《西游记》的文本教学价值,这是思考“自由,烂漫”的主题,同时也是“成长与成功”的一个经典标本,而唐僧和孙悟空则象征了“成长”的两重内涵。对于唐僧来说,成长就是寻找和发现自我。小说中的唐僧始终在寻找,少年时寻找父母,破解自己的身世之谜;长大后寻找西方的精神圣地,寻找心中的终极真理,即佛法。终其一生,唐僧寻找的就是自己的身份,就是寻找回归的路。唐僧原本是如来佛祖座下的金蝉子,他最终找回了自己,重新拥有了自己。而孙悟空的生命历程则象征着成长的另一重含义:成长就是不断地否定自我,突破自我,超越自我。他原本是一只毛猴,当上猴王是他的理想,如愿以偿当上“美猴王”,又希望突破生命的局限,长生不老;一笔勾销了生死簿上的名字之后,又想绝对自由,摆脱一切束缚,凌驾于一切权力之上,这就有了与冥府、天庭和佛界的大战。

3.讲故事与剧本排练。阅读方法因人而异,但是多样性的方法必然有助于整本书阅读的推进,特别是应对任务型阅读的疲劳和重复。因此,班级《西游记》故事会、年级《西游记》剧本比赛、 《西游记》剧本演出,是小学生乐于参加的,同时进行《新三打白骨精》等改编,也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和表演热情,在校园内形成了持续的西游热。

4.检测的步步跟进。我们进行了系列的《西游记》阅读检测:

① 每位同学在阅读过程中留心小说情节,用自己的话完整地概述小说中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情节或一个细节。

② 合作学习:四人一组,依阅读进度画出唐僧师徒取经的路线图,注明遇到的妖怪及解决问题的帮手,并依人物关系画出思维导图。

③ 根据小说中的4个主要人物、妖怪、佛进行分组,除妖怪、佛外各小组集中研究一个人物,结合摘抄与批注,分析人物的性格并制作PPT。

④ 知识抢答。从学生出的题中各选出10道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知识抢答”是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再读的兴趣,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故事中的人物与情节。

⑤ 经典情节表演:《三打白骨精》。

⑥ 对比阅读,比较少儿版与原著中的“智斗红孩儿”情节中的内容。想一想:与少儿版的《智斗红孩儿》相比,原著多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三、将阅读与习作适当地关联

精读片段,并尝试在阅读中学习写作,“读以致用”还是需要的。因为“用”可以反作用于“读”,阅读可以走向深入。事实是,阅读的过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写作。当有一定的意识关注作者的写法时,阅读之于写作的效果则更佳。

1.读书笔记。可以是普遍意义上的读书摘抄。每天选择最喜欢的3个句子,先抄写句子,再写出你喜欢的理由。喜欢好的语言是学生阅读的寻美之初,不妨尊重之,以后慢慢淡化甚至淡出。还有一种方法可以试试:给出评价词,找出依据,分析原因。学会说理,清晰严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不仅仅关乎写作,更是基本的语文素养。这是在充分的原生态阅读的基础上,对内容理解,继而转化为写作的表达训练。

2.角色名片。苏教版小语五六年级教材中涉及作家卡片,每年讀书时,通过对小说人物、情节等概括,同学们也进行了角色卡片的设计,由此训练了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模仿“三国杀”游戏中的人物形象卡片,同学们设计了《西游记》角色卡片,卡片的展览更是学生交流、表达的平台。

3.阅读沙龙。每月一次的阅读沙龙是老师、学生、家长一起进行的。

4. 专题小练笔。给作者写信,创作《我的西游记》等等。

整本书的阅读,没有教参,没有现成的教案,最大的挑战应该是教师自身。而学生的情感、思维则可能因文本提供的广阔的解读空间而被激活。

整本书阅读,回到了“教什么”这一根本问题,脱离了一味满足于在教法上花样翻新, 减弱了多媒体豪华包装。这样,或许能使教师重新思考师生关系和教学方式。语文组老师采取的一位教师精读精讲一本书,在各班巡回教学或许是一种不错的做法。教师要成为整本书阅读的痴迷者,才能引领学生走向整本书阅读的海洋。整本书阅读才刚刚起步,教师在做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纠偏,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

猜你喜欢

原著西游记整本书
读原著学英语(三)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漂流瓶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拔牙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