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参与 大胆质疑
2019-03-13孙贵合
孙贵合
[摘 要]“疑”是思维的开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才能促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因为学生学习如何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就是自己去发现问题。
[关键词]主动;参与;质疑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2-0006-02
【案例一】
在学习“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时,学生学了面积就忘记了周长,但是教师问起公式,学生又几乎都能说出,可是让他们解决问题,他们又是一头雾水,比如求粉刷面积时,就用了周长公式。于是,我先让学生动手摸一摸,理解周长是长度单位,复习长方形的周长的算法,然后带着学生走一走操场的跑道,用笔画一画纸的四周。关于面积,就让学生想象粉刷墙面、涂色等活动。这样,学生就能充分理解并区分“线”与“面”的不同之处。这时,给出一组相应的周长与面积的练习,学生就能把大脑中形成的知识和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对接起来。
师:用24米长的篱笆靠墙围一块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绿地,它的面积可能是多少平方米?怎樣围面积最大?
师:从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要想求面积就得知道什么?
(教师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抓手(下表),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
[ 宽(m) 长(m) 面积(m2) ]
师:要想求面积就得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或是正方形的边长。可是我们只知道这个不完全长方形的周长,该怎么办?
生1: 可以假设宽是多长,然后用周长减去两个宽的长度,就能求出长方形的长,再求面积,这样一个一个地试。
(学生小组合作,尝试计算)
师(展示各组的记录):从你的记录中能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吗?什么情况下围成的面积最大呢?
师:当长是12米,宽是6米,也就是当长是宽的2倍时,绿地的面积最大。
【案例二】
间隔问题,是教学中比较棘手的问题,那是因为学生年龄小,并不能很好地形成空间观念。于是,我为学生创设了能够大胆质疑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辩论真正明白“间隔数=棵数-1”。
“妈妈在菜园里种了11棵青菜,为了能在青菜吃完以后有萝卜吃,决定在每两棵青菜之间种2棵萝卜。请你帮妈妈算一算:一共能种几棵萝卜?”题目出示后,立即有学生回答“11×2=22(棵)”。这时,我有意表示“赞成”并把这个算式写在黑板上,并问道:“有没有不同的意见?”有个学生鼓足勇气站起来说:“老师,我不同意你和那位同学的见解,我认为应该是20棵。”他的这句话立刻引起了学生的争论。我满脸疑惑地问:“你是怎样想的?”他立即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青菜有11棵,但间隔只有10个。”此时,有学生点头表示赞同,有学生则摇头表示不同意。“为什么11棵青菜却只有10个间隔呢?我不明白,你能解释一下吗?”他迟疑了一下,看了我一眼,点了点头。于是我请他到讲台上来做小老师,我则坐到他的位置上充当学生“认真”地听他讲为什么只有10个间隔。只见他说了一遍以后,大部分学生还是拼命地摇头,表示不理解。没想到他竟然拿起粉笔,一边说一边画图:用Ⅰ表示青菜,用●表示青菜,先画11棵青菜:
他还没画完,就有学生说:“哦,我明白了!”“我错了!”“你的答案是对的!”“你真棒!”我笑了笑,肯定了他的答案是对的,并对他的这种敢于质疑的精神大加赞扬。学生通过提问和猜想,能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方向,就能够主动、积极地探求新知识。
反思:
“疑”是思维的开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问题。一切努力皆源于学生,我只需从旁引导、更正或补充,因为只有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学生才能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如果学生未能发现问题,我亦会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但我更鼓励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类总结,通过设疑问难,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动口和动脑的机会,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自己得出结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现实的特定操作过程中对自己的活动过程的反省和抽象而产生的。因此,教师要给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充分经历学习的过程,并在这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而现实、有趣、开放和具有探索性的数学内容,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
努力为学生提供自主参与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是我一贯的做法。我的一个学生提出的“9加几及相应的减法”——见九想一、见八想二的做法就被记入了校级探索录,还有学生被家长称为“小问号”,我们班还成立了探究小队,每周为学生提供探索天地的活动板块。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思维开阔了,学习起来自然游刃有余。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充盈民主气息的课堂,能让学生毫无压力,轻松自然。课堂上有错误、有失败、有争论,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是闪耀智慧光芒的课堂,是真正高效的课堂。
(责编 童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