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借贷、农村家庭创业与收入增长

2019-03-10周延宇

时代金融 2019年2期
关键词:民间借贷中介效应

周延宇

摘要:本文从微观视角出发阐述了民间借贷通过影响农村家庭创业行为进而提高农村家庭收入的作用机制,并使用了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对其进行了实证验证。结果表明:民间借贷和农村创业行为对农村家庭收入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同时民间借贷通过农村家庭创业行为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起到显著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民间借贷 农村创业 中介效应 收入增长 CHARLS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脱贫扶贫工作取得重大成就,中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但贫困地区发展滞后问题没有改变,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仍然十分困难,中国的脱贫任务依然艰巨。

二、基本假设

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及其相互之间,而非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金融发展与企业家理论”认为,基血缘、地缘和业缘的农村社会网络使得非正规金融市场信息充分、有声誉等作为隐性抵押、交易成本低,可以为低收入农户提供经济机会,同时金融发展的关键是金融体系能否挑选出真正具有企業家精神的的创业者和真正有盈利前景的投资项目。在中国农村地区面临严重的金融约束背景下,民间借贷降低了农村金融服务的门槛,提高了中国农村贫困农民的信贷可获性,缓解了农村地区的金融约束情况。通过民间借贷,农村家庭可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来从事其原本不能实现的(仅通过正规金融)创业创收活动,从而提高其收入。

基于此,本文从微观视角出发,尝试应用理论模型,根据模型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民间借贷对农村家庭收入起到正向作用。

假设2:该作用是民间借贷通过促进农村创业行为的发生来实现的,即农村家庭创业在民间借贷的增收效应中起到中介变量的作用。

三、模型与数据

(一)样本数据

本文采用的数据来自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该CHARLS2008的整体数据分为家庭和个人两个层面,我们采取家庭层面的农村数据,总计546家庭样本。从数据整体进行分析,2008年全部样本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值为8794.27元,略低于2008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9774元。从省级关系来看,甘肃省样本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613.73元,浙江省为12589.61元,甘肃省样本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浙江省的52.5%,收入差距明显。

(二)变量选择

四、实证分析

农村家庭创业中介效应的检验。

本文使用Stata12.0软件对模型(二)和模型(三)进行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步骤(一)首先对民间借贷的农村增收效应进行检验,回归结果中民间借贷系数为0.0241且在1%的显著水平上显著,说明民间借贷确实对农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起到正向的作用。在步骤(二)的检验结果中,民间借贷和农村家庭创业行为在1%的水平上显著且正向相关,说明民间借贷有助于农村家庭创业行为的发生。在步骤(三)的检验结果中,民间借贷的回归结果为正且在1%显著水平上显著,农村家庭创业行为的回归结果为正且在10%的显著水平上显著,且加入农村家庭创业行为的中介变量后,民间借贷的估计系数由0.0241下降到了0.0220,这表明农村家庭创业行为在民间借贷的农村家庭增收效应中起到部分中介变量作用。综上所述,民间借贷的存在为中国农村家庭提供了自由灵活的资金支持,缓解了正规金融的融资约束情况,推动了农村家庭的创业情况,从而促进了农村家庭收入的增长。

五、结论

本文基于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与“金融发展与企业家精神理论”,结合我国农村特殊的金融结构背景,使用CHARLS微观数据对假设进行实证检验,得到结论如下:

第一,民间借贷有助于中国农村家庭收入的增长。同时家庭规模、社区的商业环境和社区金融发展水平都会对中国农村家庭收入产生影响。

第二,农村家庭创业行为在民间借贷对中国农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收效应中有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即“民间借贷——农村家庭创业——收入增长”作用机制在中国农村成立。

第三,从具体影响程度而言,民间借贷对农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仍相对有限,这可能是因为中国农村民间借贷市场规模相对较小,监管体系发展相对不足有关。

参考文献:

[1]高孝欣.我国民间借贷的发展现状与规范化研究[J].经济地理,2013(12):42-48.

[2]马宏.社会资本、民间借贷与农民工收入的关系研究[J].经济问题,2016(10):67-72.

[3]唐礼智.农村非正规金融对农民收入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以福建省泉州市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09(4):76-79.

[4]杜金向、董乃全.农村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与农户收入增长效应的地区性差异实证研究——基于农村固定点调查1986-2009 年微观面板数据的分析[J].管理评论,2013(3):18-26.

[5]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5):614-620.

(作者为兰州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

猜你喜欢

民间借贷中介效应
高职学生依恋、自我接纳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职高生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左手民间借贷右手不当得利
民间借贷类公证初探
浙江省中小企业民间借贷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