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眼药水联合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角膜病及对患者白细胞介素水平的影响
2019-03-09唐涵锋陈艳榕
唐涵锋,陈艳榕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 眼科,福建宁德 352100)
角膜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为三叉神经感觉支损伤,从而会出现疼痛、流泪以及畏光等一系列严重眼部刺激症状[1]。 相关研究报道[2,3]显示,角膜无血管,角膜缘的血管网以及房水是其重要营养来源,角膜一旦出现化学伤、爆炸伤、热烧伤等,会导致角膜上皮缺损或溃疡的愈合时间延长,且由于角膜上皮层的神经末梢较为丰富,感觉敏锐,在角膜上皮缺损以及溃疡形成后,疼痛难忍,对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影响极大。目前,临床治疗主要是预防感染以及促进角膜上皮缺损修复等,常规药物治疗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且起效缓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4]。亲水性软角膜接触镜现在国外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在国内的应用并不多[5]。鉴于此,本文通过研究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联合抗生素眼药水及人工泪液对角膜病患者的疗效及对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3(IL-13)水平的影响,旨在为该治疗应用于角膜病患者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纳入2016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角膜病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联合组及对照组。联合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 19~73 岁,平均(40.32±7.32)岁;均为单眼病变;大泡性角膜病变22眼;丝状角膜炎12眼;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5例、高中及以上19例;婚姻状况:已婚27例、未婚7例。对照组男19例、女 15 例;年龄 19~74 岁,平均(40.36±7.34)岁;均为单眼病变;大泡性角膜病变23眼,丝状角膜炎11眼;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4例、高中及以上20例;婚姻状况:已婚25例、未婚9例。2组基线指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所有纳入对象均经临床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角膜病;(2)年龄≥18周岁;(3)入院前尚未接受任何相关治疗;(4)均为单眼病变。排除标准:(1)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发生病变者;(2)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全身免疫系统疾病、恶性肿瘤者;(3)交流沟通障碍或伴有精神疾病者;(4)正接受其他研究者。已获得纳入对象同意,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予以抗生素眼药水及人工泪液治疗,联合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其含水量58%,厚度为0.06mm,直径为14mm,基础曲率半径8.4mm。使用方式:连续佩戴7d后取下,于裂隙灯显微镜下完成角膜检查后,更换另一片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并由眼科医务人员为患者佩戴。每天由医务人员对患者的眼睑实施清洁,并叮嘱患者避免揉眼以及用力按压眼,于佩戴后的d1、d3、d5以及d7后,在裂隙灯下对患者角膜染色情况实施检查,观察佩戴镜片后的舒适程度。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症状缓解情况,治疗1周后角膜创面愈合情况,治疗前后2组血清IL-4、IL-10、IL-13水平。症状缓解评价标准[6]:(1)完全缓解:疼痛症状完全消失;(2)明显缓解:疼痛症状得到缓解,但仍伴有异物感和刺激感;(3)无效:疼痛症状以及刺激感均无好转,甚至加重。角膜伤口愈合评价标准[7]:(1)完全愈合:角膜上皮缺损完全愈合,且角膜荧光染色结果呈阴性;(2)部分愈合:角膜上皮缺损面积明显减小,角膜染色点减少;(3)无效:角膜上皮缺损面积和染色点无明显变化,甚至出现恶化。血清IL-4、IL-10、IL-13水平检测:分别于治疗前后,于患者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肘静脉血4ml,放置在室温下静置1h后,以4000r/min作为离心条件,进行时长为10min的离心处理,取上层血清保存在-20℃冰箱中待检。以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上述各项血清学指标水平的检测,具体操作务必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相关试剂盒购自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主要是借助SPSS20.0软件完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2组症状缓解情况对比
联合组大泡性角膜病变及丝状角膜炎症状缓解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2.2 2组治疗后角膜创面愈合情况比较
联合组治疗1周后丝状角膜炎角膜创面愈合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2.3 治疗前后2组血清白细胞介素水平比较
联合组治疗后血清IL-4、IL-10、IL-13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3。
3 讨论
3.1 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的临床应用及效果
角膜接触镜主要是贴附于角膜的泪液上层,通过和人眼生理相容的物质进行制作,继而发挥矫正视力、治疗眼科疾病的作用[8]。目前,临床上将角膜接触镜分成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及软性角膜接触镜等类型,其中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优势是角膜接触镜的透氧率较高,且该类角膜接触镜的临床应用效果更为显著。
本文结果发现,联合组大泡性角膜病变及丝状角膜炎症状缓解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均P<0.05)。这说明了联合组治疗方式可明显改善角膜病患者的临床症状。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的应用可发挥良好的屏障作用,有利于保护患者受损或正处于愈合阶段的角膜上皮伤口,避免角膜三叉神经感觉支的暴露,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9]。此外,联合组治疗1周后丝状角膜炎角膜创面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 (P<0.05)。这表明了联合组治疗方式对角膜创面愈合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分析原因,笔者认为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的佩戴可保护角膜上皮细胞,防止眼睑在开闭的过程中,发生角膜上皮细胞的滑落,同时可及时降低眼睑内翻倒睫对角膜上皮造成的损伤,从而为伤口的愈合创造有利条件。且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可通过促进上皮细胞朝创面移动,继而促进伤口尽早愈合。另有相关研究报道显示[10],丝状角膜病变属于一种慢性、具有复发特征的角膜上皮病变,若不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引发角膜血管化以及瘢痕化。这提示了在治疗丝状角膜病变时,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的佩戴可能是一种理想手段。本文结果还显示了治疗1周后两组大泡性角膜病变角膜创面愈合情况相比无明显差异,这提示了针对大泡性角膜病变,佩戴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的效果不明显,仅能缓解疼痛以及刺激症状。
表1 2组症状缓解情况比较 n(%)
表2 2组治疗1周后角膜创面愈合情况比较 n(%)
表3 治疗前后 2 组血清 IL-4、IL-10、IL-13 水平对比(pg/ml,±s)
表3 治疗前后 2 组血清 IL-4、IL-10、IL-13 水平对比(pg/ml,±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IL-4 IL-10 IL-13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联合组(n=34) 38.47±6.82 19.73±5.19* 32.01±3.89 13.28±2.19* 33.49±5.32 15.72±3.10*对照组(n=34) 38.76±6.79 30.47±4.20 32.07±3.95 25.82±3.71 33.62±5.19 26.88±3.71组别
3.2 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对白细胞介素水平的影响分析
IL-4属于IgE合成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调节因子,可促进T细胞、B细胞的增生以及分化,在调节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分化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促进分化后的T细胞合成、分泌IL-10、IL-13等细胞因子,刺激内皮细胞表达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等,继而参与机体炎症、免疫反应。IL-13则参与T细胞以及B细胞的发育,在Th1/Th2平衡的维持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IL-10属于Th2细胞因子,主要参与机体免疫反应[11]。有报道指出,上述三项指标在角膜上皮病变中存在高表达[12,13],而本文结果表明,联合组治疗后血清IL-4、IL-10、IL-13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均P<0.05)。这也证实了治疗前的患者血清IL-4、IL-10、IL-13水平具有较为明显的高表达情况,同时也提示了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联合抗生素眼药水及人工泪液治疗角膜病患者的作用机制可能和改善IL-4、IL-10、IL-13表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