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芒团村傣族造纸的社会基础及文化功能分析

2019-03-08解梦伟侯小锋

西部论丛 2019年8期
关键词:文化功能

解梦伟 侯小锋

摘 要:傣族手工造纸不仅仅是傣族人民进行文化教育和宗教传播的工具,也是芒团村家庭社会活动的组织方式,通过芒团村傣族造纸的社会基础及文化功能分析认为傣族手工造纸技艺之所以能够一直在傣族社会中有人延续并保持着生机是由宗教信仰以及年龄性别结构和家庭构成社会基础决定。

关键词:傣族造纸 社会基础 文化功能

一、傣族造纸的发展概述

傣族的手工造纸有很长的历史,《新纂云南通志》[1]就记载:“盐丰亦造大小白纸,……..孟定坝摆夷,亦能用构皮造一种大白纸”。历史的记载,在三国时代就有汉族纸开始传入云南,但是记载云南手工造纸术比较晚,确实的记载从元代才有,从明代开始对云南的造纸史籍才有较多的记载。从清代时期云南的手工造纸开始得到很大发展,这些造纸技术是由湖广、四川等的工匠带来。因此关于关云南造纸记载最多的是在清代,造纸业是最发达的,手工纸变成宫廷贡纸,甚至还在越南等地出口。在这些记载前,云南的造纸业已掌握较高技术并有了一定的规模。木基元作为早期研究傣族手工造纸技艺的人认为,傣族手工造纸技艺的研究对于进行中国原始造纸术的技术等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傣族手工造纸是构树皮所制,纸薄且坚韧、質色是白色,表面平滑、纤维均匀,主要是用于书写佛经和传抄书著。

进入现代以后,机械制纸进入少数民族地区,对劳动强、成本高、周期长、质地较差的手工造纸肯定是一个冲击。但在现在民间的手工纸有了一定的恢复,主要是因为宗教信仰政策慢慢变得开放,宗教用纸的需求越来越多。而旅游业的发展也会手工纸有一定的好处,如普洱茶的兴盛对傣族造纸的发展无疑起到了良好推动作用。现在民间的手工纸生产有一定恢复,主要是由于宗教信仰政策的放开,宗教用纸的需求增多。而随着傣族历史文化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其造纸技术也在不断发展,造纸技术的提高也提高了纸的产量,同时也降低了纸的生产成本,同时市场也因为傣族手工造纸的良好性能而极为青睐,旅游业的发展,对质地好、具有文化涵义的纸,如普洱茶的兴盛对傣族造纸的发展无疑起到了良好推动作用。这也是傣族手工造纸持续不断发展的原因之一。

西双版纳耿马孟定芒团镇手工造纸是首批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傣族工艺。孟定地区气候温暖,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非常适合植物生长,造纸原料构树就是生长在傣族地区的一种植物,因此原料易于取得成为傣族造纸的客观原因之一。傣族造纸傣语称为“嘎拉纱”,造纸的原料是产自傣族地区的构树傣语称为“郭纱”的植物。傣族的手工造纸技艺是原始的浇纸法造纸,傣纸纸质的特点是洁白坚韧且防腐防虫,自古以来都是用于傣族佛教经书的抄写和傣文经典的载体,特别适合纸扎和普洱茶包装。制作傣纸的方法是采用固定式帘模,一纸一帘浇纸法。现在傣族抄写南传上座部佛教经文和傣文经典仍然是用芒团傣族手工纸,还制作纸扎的剪纸等宗教仪式用的器物。

二、作为信仰实践的芒团傣族手工造纸

芒团傣族手工造纸得以传承至今的意识根源是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功德观,傣族社会的村寨观是这一技艺在芒团寨的传承的根基,“贝叶文化”之于傣族的意义不断被强调,是因为纸是敬献佛寺的物品。让大家都忘记了傣族社会中另外一种记录文字的载体就是纸。另一种就是贝叶经,是非常富有民族色彩的文物。这也说明,“抄写傣族佛经从外形上分类有两种,一种是贝叶经,一种是纸本经。而两种经书都是人们在发愿心、许功德、出钱请和尚写了施舍给寺院或者自己保留的”[2]。贝叶与傣族手工纸有着同样的文化功能,都是作为傣族的文化载体。对傣族来讲,傣文的载体在书写上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性可言,只不过是抄写出来的经典有类别和等级之分。纸本经书主要是传承傣族的文化和南传上座部佛教重要文化的文献,同时不停的南传上座部佛教活动也让傣族手工造纸业一直以来在孟定和其他的傣族地区受到了很多的推崇。孟定当地人将与南传上座部佛教有关的经典和傣族经典统称为“坦”。这一类书籍一般使用制作精良的傣族村寨傣纸经书本来抄写,傣族手工纸使傣族的文化智慧得到传承和发扬。

傣族手工造纸不仅仅是傣族人民进行文化教育和宗教传播的工具,还是其他工艺如彩扎、剪纸、孔明灯、油纸伞、高升等的材料和工艺基础。所以,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社会,纸张的用途广泛,也称为傣族造纸经久不衰的原因。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傣族手工纸既可以作为抄写过的纸本经书变成供品,也可以给供奉给佛和缅寺当作贡品,所以傣族村寨的手工造纸人用纸来供奉缅寺来积累“福祚”。这就说明了傣族的老人相信要是做“赕”后,想要获得功德就要通过自己的劳动,将这些佛用财富供起来。这些傣族村寨的老人们之所以坚持做手工纸的文化根基,因为他们知道每个人都要靠自己辛苦的劳动所得才能积攒功德,也是佛教众生平等观念的体现。所以,在傣族村寨,做纸很重要,是为佛服务,更是为了整个村寨服务,芒团寨缅寺在需要用到傣族手工纸时,傣族村寨就不用佛爷买傣纸,但是不是造纸村寨的佛爷要到芒团去购买,村寨的傣族造纸者认为缅寺非常重要,只有拥有了缅寺,以后在村子的生活才能更好,傣族老人们造纸是为了能过的幸福安康。傣族的村寨意识观很强,体现了傣族的原始宗教观念,每个村寨都有很明显的区分。芒团寨最特别,整个孟定地区都知道这是傣族手工造纸的集中地。傣族手工造纸技艺也是作为村寨之间社会关系的一种联系方式。芒团寨的女子在家的时候都会作纸,但是芒团寨嫁到其他村寨的女人不再做纸,这是对本身村寨的认同和体现。宗教文化支持着傣族手工造纸技艺的发展,傣族手工纸这一物质存在是傣族宗教信仰体系实践的需要,这个信仰体系背后的是傣族手工造纸技艺维持生活现在的一种表现。

三、作为集体记忆的芒团傣族手工造纸

芒团傣族的手工造纸技艺是一项很重要的文化在傣族社会,傣族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不光是体现了社会、宗教、文化,造纸生活也影响这傣族人民的生活,这个非物质文化在傣族社会中之所以能续存下去是因为有南传上座部佛教和傣族民间宗教信仰的支撑,芒团寨的傣族手工造纸技艺到现在为止是保护最好的一门手工技艺,也融入在傣族日常生活中的一门手工技艺。傣族手工造纸技艺就像是一条无形的线把芒团傣族社会生活都连在了一起,手工造纸技艺在芒团寨傣族社会传承和发展,手工造纸技艺也是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傣族手工造纸技艺的传承可以看出,一项手工技艺的传承是需要社会文化基础的。有文化传承意义的手工技艺和有文化的物品会更有灵魂。

傣族手工造纸的很复杂繁琐并且效率很低,再加上造纸原料很稀少不容易采到,所以制作一張傣纸非常困难。即便是这样,傣族人民还是在不断坚持着这个方法。芒团寨傣族寨中的老年妇女是西双版纳手工造纸活动的主体。这些造纸人都是傣族社会中主要生产劳动的老人都已经退出家庭。傣族老人在无法进行农耕劳作之后,就不需参加家庭主要的生产活动。在他们看来最为主要的日常生活是手工造纸生活和宗教生活。相对于傣族的手工造纸这样非常繁琐的手工造纸活动来讲“光是凭造纸妇女一些人的技艺是非常难完成的,因此建立在傣族人的家庭社会结构之上的家庭手工造纸活动中,这就成了芒团傣族手工造纸行业活动的一个组织方式。

傣族的家庭形式是扩大式的家庭,主要都是由一对夫妇和一个已婚子女家庭组合而成“还没有未成年的弟弟妹妹随着居住”,对于这样的扩大式的家庭来说。在傣族社会当中,父母财产的主要继承者一定是家中的一对夫妇。在父母年级变大之后父母在家中的主导地位逐渐被他们所取代。父亲祭祀家神的任务就被儿子替代,媳妇就会从婆婆那里得到一串钥匙。傣族在年纪变老之后就要虔心向佛不能再过问家中的任何事务,儿子和媳妇一起管理家中的所有田地和财产,并且负责整个家庭收入和支出,傣族人的家庭财产划分非常明确,傣族老人们用造纸所得到收入全部都归自己所用,几乎不给儿女使用,儿女也不怎么给老人钱花。所以,造纸人家的掌家夫妇几乎不怎么帮忙造纸“而其他的家庭成员就会帮助家中的老人造纸”。老人们也会根据情况给自己还没有分家的儿女或孙辈一些制作工费。

虽然傣纸的制作大部分主要都是寨中妇女来完成,但是有一些体力活很粗重还是需要男人的帮助,大多都是由造纸人的丈夫来完成。比如,造纸人炳万说“因为要到周围山区买构树皮而且成本很高,她就和丈夫通常都是一起开拖拉机去周围的山上砍一些造纸原料用的构树,都她丈夫需要参与砍树和制作树皮的过程。”又比如:芒团寨中擅长竹子工艺的男性老人是贺七,他常常制作纸帘,贺七的妻子安英所用的造纸工具大多数都是由他制作而成的。捶打造纸原料的这种劳动是一项重体力劳动,每家每户造纸户中男人都要会承担这一项工作。芒团傣族手工造纸的这种活动类型是典型的家庭手工业,造纸人大多数都是家庭中比较空闲的劳动力,在芒团傣族并没有任何一家人为了做纸把农业生产放弃了,造纸活动只是他们在要做农活不忙的时侯才选择的活动。

总之,从整个傣族手工造纸的过程来说除了要对构树皮购买的需要其他的环节几本上不需要任何资本的投入,造纸用的工具的制作以和造纸的人工资本都来自于家庭不需要雇佣其他工人。从每家造纸户的造纸状况来看芒团寨的傣族手工造纸这项家庭手工业活动主要都是以造纸妇女为主的,这种手工造纸活动的特点所表现出的是傣族人们的社会家庭结构和社会结构,傣族手工造纸技艺之所以能够一直在傣族社会中有人延续并保持着生机是由划分傣族社会年龄结构和家庭的构成所决定。

参考文献

[1] 田玉玲.非物质文化遗传视野下的民俗艺术与宗教艺术之傣族南传佛教美术与民间工艺[M].海南出版.2008.

[2] 文日焕、刀波.傣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说[M].民族出版社.2009.

[3] 李晓岑、朱霞著.云南民族民间工艺技术[M].中国书籍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文化功能
广场舞的类型及其文化功能研究
新闻学的人文学科基础研究
服装广告
对档案馆文化功能及其发挥的理性思考
当代流行音乐的文化功能研究
辅导员工作精品化项目建设视阈下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培育探析
CUBA新赛制对高校篮球运动的推动及其发展
文化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属性、功能与自觉
论档案馆的文化功能
去行政化背景下档案文化功能实现机制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