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柴火灶——龚四面馆
2019-03-07二毛
二毛
家乡的面条最让我怀念的是一家叫“龚四面馆”做的猪肉臊子面。面条是加碱加鸡蛋的那种细圆根湿面,臊子则是选取前夹猪肉剁成细粒,再用菜油、豆瓣及海椒面慢慢炒出来的,从店门外路过都能闻到一大股臊子的芳香,让你不得不吞着清口水想进去来上一碗。
上世纪80年代初,“龚四面馆”最早开在主席像旁边小商品一条街上。店面很小,进去一般只看得见四样东西,一张八仙桌,一口下面的大锅,一口慢煨着臊子的鼎罐和一个叫做龚四的煮着面的人。那时我常清早六点多钟就去等着吃头锅面,不一会儿屋里便坐满了人,接着只看见店外街檐坎上也蹲着一长排手端面碗埋头吃面的人,这时店里店外吃面的呼噜之声,此起彼伏地响彻在清晨的街头巷尾。
龚四即在龚家排行老四,江湖上人称四哥,他不仅面条做得好吃,还能炒一手好莱,特别是他的一道拿手的“火爆腰花”(绝招是快炒之时沿锅边洒入白酒冒起白烟),香脆了我整个的80年代。更绝的是他用猪板油泡的一土坛子白酒,醇厚回甜,沾杯挂丝,要喝多少自己动手去勾(有一两、二两、半斤装的打酒提子),最后一起结账。
上世纪80年代末期,“龚四面馆”从小商品一条街迁至汽车站桥头酒厂路口。有一次,我从外地出差回来下车直奔四哥处,要了二两面、一盘炒腰花、三两板油泡酒。我边吃边称赞他的面和腰花,他面无表情,但当我夸奖他的板油泡酒时,他那因深度酒精作用而红润的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那些年月,我几乎天天早上都去“龚四面馆”吃早餐,也几乎天天碰见来吃面的龚四的老粉丝们,大家都像上了毒瘾似的。如果早上因故没去成,那么中午一定要去补上一碗,顺便勾上二两板油泡酒。
据说防疫站的人也曾怀疑过龚四的臊子汤里是不是放了罂粟壳,结果检查没有,是四哥的用料和做法实在太绝妙了。有一年冬天,我一哥们儿的老父亲一病不起,在临终时突然提出想吃龚四的面条,便叫人立马去端了一碗回来,吃了那碗热气腾腾的面之后老人家才落气而终的。
打从龚四面在酉阳县城的名声鹊起,跟着开酉阳臊子面的餐馆此起彼伏。到了80年代末期,从西山沟到酉阳二中那条街挨一挨二都是臊子面馆。最有名气的要数范家面馆、陈家面馆及武装部门口的许家面馆。不仅如此,以后县城里的各家各户都学着面馆炒臊子而常常在家里存上一大钵,每到煮面条时就用筷子挑上一坨,以过上面馆吃臊子面的瘾。
如今龔四的弟弟龚五继承了哥哥的遗志,把“龚四面馆”先开在原国营食堂旁边,然后又迁至去烈士陵园的小路口,也是我上世纪80年代初居住地的旁边。店里增加了皮薄馅大的香葱猪肉包子和稀饭,依然门庭若市。但曾放在柜台上的那一土坛子板油泡酒以及酒仙四哥煮面的背影,永远消失在了去天国的酒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