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厘米的认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019-03-07赵艳辉赵春梅

考试周刊 2019年19期
关键词:空间想象能力空间观念度量

赵艳辉 赵春梅

摘 要:在图形与测量领域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关注空间观念的本质即空间想象能力;关注度量的本质,让学生学会测量;探索形成空间观念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空间观念;空间想象能力;度量

空间观念是对空间中物体的位置及位置之间关系的感性认识。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空间观念是这样叙述的:“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那么,在小学数学图形与测量领域“厘米的认识”中如何培养学生建立长度量感形成空间观念呢?

一、 关注空间观念本质即空间想象能力

空间想象能力既包括从现实物体到平面图形的抽象,也包括从平面图形到现实物体的想象。

在厘米的认识教学中设计了从现实物体1厘米的标准长度小棒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抽象出平面图形1厘米,再从平面图形1厘米的长度想象出现实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学生想到了自己衬衫上的纽扣,手指的粗度,眼镜框鼻梁的宽度等长度大约是1厘米。

史宁中校长提出:“人类认识空间的过程也是从三维立体的空间开始,再到二维平面,最后到一维的线的过程。”

在教学中特别关注三维立体到一维线之间的转化,孩子们找到的大约是1厘米的小扣子、眼镜框鼻梁长度、手指的粗细,还有大约10厘米的胶棒、文具盒的宽度、卷纸的高度等,这些都是三维立体的感知,体验,但没有仅仅停留在这个三维立体上,而是让孩子抽象出一维的线。在教学中,教师强调:“指一指,从哪到哪大约是1厘米?”让学生在體或面中找到一维的线,并用红色的线条醒目突出的标示出来,帮助学生从三维立体中抽象出一维的线,并贴在黑板上。这样的学习过程,正体现了“体承载面,面承载线。”在面或体中抽象出线,建立1厘米、10厘米的表象。关注三维到一维之间的相互转化,以此来建立孩子的空间观念。

二、 关注度量本质即度量的图形中包含多少个度量单位

厘米的认识中,紧紧围绕度量的本质即度量的图形中包含多少个度量单位展开教学。让孩子亲身经历了尺子的形成过程,深刻建立1厘米的空间表象,学会测量方法。

首先,创设量一量校庆吉祥物卡有多长的现实问题情境?学生用不同的小工具来测量,如小笔帽、小橡皮、小正方体、小夹子、钥匙等。在测量时感受到同一个卡片,测量的结果却不同,引发认知冲突。所选的测量工具的长度标准不同,所以结果不同,不便于沟通交流。因而,需要统一长度单位,引出“厘米”,这时,教师出示:标准长度小棒“1厘米”,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找一找等策略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表象。用统一的1厘米小棒作为标准长度单位就能测量出统一的结果了。

其次,让学生用1厘米的小棒摆一摆、量一量卡片的长边有多长?学生在用1厘米的小棒摆、量的时候体会到了度量的图形中包含了7个“1厘米”这样的度量单位,所以卡片就是7厘米;同时,感受到用1厘米的小棒来摆、量很麻烦,不容易摆,1厘米的小棒乱动。引发思考,如何能让小棒不乱动呢?把一根根的小棒粘起来变成一串儿小棒,方便测量;用一串儿的小棒再来量一量卡的宽是几厘米?也能很快量出结果,5厘米。用一串儿的小棒可以很快地量出较小物体的长度。

再次,如果测量数学书的长度,用一串儿的小棒来测量,能很快地知道结果吗?不能,需要一个一个地数出有多少个1厘米的单位长度,那么在一个一个数的时候觉得这一串儿小棒又不太方便了,不能很快地看出测量结果,又应该怎么办了呢?引发孩子思考,读取结果时不方便了,需要标上数字,感受到了尺子形成的过程。

在尺子的形成过程中抓住基本的核心知识1厘米,孩子们在用小棒摆一摆、量一量的过程中,1厘米这个度量单位在孩子的头脑中就会建立深刻的表象,形成1厘米的空间观念,同时,在探索尺子形成的过程中,也学会了测量的方法。更体会到了度量的本质,包含多少个度量单位就是多少厘米。

三、 真、趣、找、想、检 形成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如何才能形成孩子的空间观念呢?教师应该采取哪些策略呢?真、趣、找、想、检等策略,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一) 真

我们查阅了日本教材,发现对于第一次学习度量单位,如长度、面积、体积等,都是精准呈现这个度量单位的大小,不做任何虚拟放大或缩小。因此,我们弃用大屏幕,利用黑板真实展示1厘米的长度,确保1厘米的长度表象不放大,让孩子U型围坐在黑板周围,给孩子准确建立1厘米、10厘米的空间表象,形成1厘米、10厘米的空间观念。

(二) 趣

2年级的小孩子,我们更注重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因此,创设了贴近孩子现实生活的情境——“学校70周年校庆同学们设计了校庆吉祥物卡,老师很喜欢这个卡,想把它配上合适大小的相框摆在桌面上作为纪念,请同学们思考,配多大的相框才合适呢?”孩子们想到需要量一量学校70周年校庆吉祥物卡有多长?多宽?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引入,孩子们更喜欢,而且更有任务感想解决这个问题。当新授课结束,设计了估一估“胡子”的长度给光头强作形象设计的有趣活动,出示了各种各样不同形状、不同长度的胡子,你喜欢哪根胡子?先估一估它的长度,说一说你是怎么估计的?学生们用刚刚建立的10厘米、1厘米的长度量感来估计胡须的长度。估计完之后再测量,然后选出自己喜欢的胡子给光头强贴上。在喜欢的情境中孩子们愿意学习,愿意参与,学习效率就会增强。

(三) 找

生活中或身体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10厘米?

(四) 想

用手指比一比2厘米、5厘米、10厘米有多长?你是怎么想出来的?让孩子用已经建立的1厘米的空间表象来估计更长的长度。在想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空间想象能力,建立1厘米、10厘米的空间量感。

(五) 检

用自己手中的1厘米小棒或尺子检验一下自己比的是否准确,不准确再调整一下,帮助孩子反思、体验,建立空间表象。

总之,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及其发展,主要是凭借于图形和几何这一学习领域来达成的,而且也应该贯穿于图形和几何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从感知物体和图形,到观察物体,从对图形的组合到图形的转换,从线段组成的图形到曲线围成的图形,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这些知识都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作者简介:赵艳辉,赵春梅,吉林省长春市,东师附小中信校。

猜你喜欢

空间想象能力空间观念度量
鲍文慧《度量空间之一》
模糊度量空间的强嵌入
迷向表示分为6个不可约直和的旗流形上不变爱因斯坦度量
关于高中学生立体几何学习困难的探索
试论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的整合
初中数学和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分析
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微探
发展低年级学生空间观念初探
“折纸”中蕴含的数学思维与动手能力
浅谈高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