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是书香能致远

2019-03-07马勇孙立华

考试周刊 2019年19期
关键词:书香读书培养

马勇 孙立华

摘 要:常德市武陵区滨湖小学坚持倾力打造“书香校园”,将书香文化建设作为追求学校内涵式发展,创建学校特色品牌的重要依托,取得了培育师生文化气质、凝聚学校文化品格的实效。

关键词:书香;读书;培养;活动

读书,有利于育德、明史、启智;读书,可以让人迸溅思想的火花,滋养出浩然正气。当下,创建“书香校园”活动作为推进中小学生综合素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实践,切实推进了校园文化的良性发展。多年来,常德市武陵区滨湖小学坚持倾力打造“书香校园”,将书香文化建设作为追求学校内涵式发展,创建学校特色品牌的重要依托,取得了培育师生文化气质、凝聚学校文化品格的实效。

一、 书香,在资源优化中润物无声

物质文化作为校园书香文化建设中的硬件部分,具体体现在校园环境文化的构建和图书资源的配备上。

滨湖小学首先通过书香环境的建设与完善,着力打造充满书香的校园文化氛围,让所有走进滨湖的人们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浓浓的书卷气、书生气。

站在滨湖小学校门前,袁隆平爷爷题写的校名熠熠生辉,寄托着他对滨湖学子勤奋读书、勇攀高峰的殷切希望。进入校园,中国红湖湘文化长廊醒目而令人振奋,“博学”浮雕与“为学”木刻彰显出浓厚的学习氛围,弥漫着古朴雅致的文化气息。教学楼各层走廊上,抬头随处可见悬挂着的数百张精美的挂屏,镌刻的文字写心入墨,发人深省:教学楼一楼“微笑相迎”,二楼“学会做人”,三楼“学习提高”,四楼“阅读升华”,给人启迪,让人沉浸。科技楼内,一楼“二十四节气”,二楼“历朝历代”,三楼“著名科学家”,四楼“著名文学家”令人畅游于文化的长河。教学楼后,是实木修建的“静思亭”和“曲径通幽”游廊,亭廊组合而成“静思园”,院内松柏叠翠,亭廊飞檐,木栏横陈连缀,石桌石凳静置,实在是读书思索的好去处。亭廊旁三十五首千古绝唱古诗词扇面,使每个孩子浸润其中,渐生“腹有诗书气自华,思如源泉笔生辉”的胸怀。四楼的“湖畔学生书吧”内,添置了造型可爱的沙发、书架和桌椅,安装了护眼灯具,摆满了最新购买的少儿图书,环境温馨宜人,好书目不暇接,孩子们流连忘返;“湖畔教师书吧”布置了古色古香的书架,宽大舒适的布艺沙发和精美的茶几,可读书,可写作,宜静思,宜座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近年来,滨湖小学还多管齐下挖掘圖书资源,厚植学生的阅读土壤:加大资金投入,有针对性地为学生选择和添置各式各样的有益图书,内容涉猎广泛;同时通过妇联、关心下一代协会、市图书馆等机构争取社会捐助,获取了大量图书;教师们也群策献力,每学期通过微信公众号分年龄段为学生选择、推荐读物。学校还努力提高图书的流通率,鼓励学生平时交换阅读,实行书籍的共享。学校还向学生发出倡议,要求学生在生日或者过节时向家长表达希望得到书籍作为礼物的强烈愿望,以此鼓励学生与书为友,让书籍伴随学生的成长。

保证学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同时,学校着力做好班级、办公室“图书角”“书橱”建设工作,并在每个班级成立图书管理小组,制作并颁发图书借阅卡,保证图书借阅活动的有效、有序进行。午后课间,学生三两成群,手捧一卷,交流切磋,吮吸着知识甘露的场景,成为滨湖小学中一道随处可见、亮丽迷人的风景线。

书香韵味悠长,无处不在,师生的心灵时时处处接受着文化美、自然美、生活美的浸润和滋养,如入芝兰之室而沐浴其香。

二、 书香,在丰盈学养中发挥引领

为深入持久的培养学生热爱读书、沐浴书香的爱好和习惯,教师群体首先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带头营造热爱读书、厚学养德的浓厚氛围。多年来,滨湖小学密切关注并想方设法提高全体教师阅读的积极性,坚持组织教师开展丰富多彩而富有实效的阅读活动,把读书作为促进教师队伍专业成长的实实在在的基础工程来抓。

滨湖小学教师“湖畔”读书社不知不觉已经走过了10余个年头。社团的教师们利用课间业余踊跃阅读,积极撰写心得笔记和读书征文,硕果累累。畅游书海中,教师们悟出了人生哲理,教育智慧,也听到了灵魂的回音,一改以往“被读书”的应付与反感。每年暑假,学校还专门布置教师深入阅读指定著述,如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朱永新老师《致青年教师》、李镇西老师《教育的智慧》等,在开学时进行读书考试,以考促学,借以巩固读书成果。

阅读需要交流,思想需要碰撞。学校又为教师搭建了一个常态化的沟通交流平台:滨湖教师自己的“百家讲坛”——“湖畔论坛”。论坛迄今已举办五十余次,讲坛上,没有明星偶像的光环,没有短暂肤浅的热闹,有的是大家内心的美好依然,激情依旧。经过岁月的洗礼,教师们拥有了更多的真知灼见,普通教师的阅读讲座同样有着深入研究的底气,妙语连珠的才气,开合自如的大气。通过一次次相对深层交流,教师们获得了一次次难得的精神熏陶,校园书香氤氲在每个教师的心间。

在教师的读书心得和论坛讲稿中,不乏思维缜密、论述深入的精品和才华十足、赏心悦目的佳作,呈现出滨湖教师扎实的学术素养和鲜活持久的阅读思索。笔耕不辍,灵魂的触动、教育的思索、人生的体验日渐汇聚,学校将教师的这些积累编缀成《湖畔芳菲》文集出版,为滨湖小学书香校园文化建设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教师们为构建书香校园而付诸的行动,是个人化阅读体验的积累,是对社会人生独立思考的呈现,是文学艺术审美感受的交流,更是滨小教师独特风采的展示。

三、 书香,在特色活动中日益浓郁

书香校园的落脚点最终在于学生。滨湖小学在师生中倾情创办各式各样富有特色的系列读书活动,营造出日益浓郁的书香氛围,借以鼓励全校学生好读书、读好书,并将学生的读书活动同省市各级教育、宣传部门的读书活动整合起来,积极推介学校的读书活动成果和先进人物、先进事迹。

学校建立了“激发兴趣,形成习惯——主题引领,深度体验——个性阅读,形成特色”的三阶段书香校园创建模式,逐级深入,循环提高,形成书香校园新常态。

“激发兴趣,形成习惯”,是在大量的阅读和积累、及时的评价与活动展示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视野,厚植基础,能积极主动阅读,坚持记读书笔记;倡导“晨诵、午读、暮省”的生活方式,力求让阅读成为孩子生活中的一种根深蒂固的良好习惯。学校还将“书香校园”延伸到家庭,共建“书香家庭”,提倡家长与孩子共度“悦读”时光,让孩子们自由行走在充满书香的家庭与校园之中。

“主题引领,深度体验”,是针对不同年段学生心理特征,开展以“古诗诵读”“童话阅读”“儿童诗阅读”“校园文学阅读”“科幻文学阅读”等为主题的读书活动,提升学生阅读兴趣,并通过“读书指导会”、同文阅读研讨会、每个节日为您朗读、读书征文比赛、优秀读书笔记评比、好书推介会等活动,结合音乐、美术、表演等艺术形式和互联网等媒体,引领学生深度体验阅读的快乐。

“个性阅读,形成特色”,是组织学生开展文评、书评、美文仿写、课本剧创作、校园文学写作等个性创作活动,运用文学社团、校刊、广播台、网页、微信等平台,同时开发利用校外影视、报刊、各类教育机构等资源,推出精品,达到宣传推广效益。

在三阶段书香校园创建同时,滨湖小学还构建和探索读书课堂,将读书活动与课堂教学融合,开发了以诵读国学经典、传承文化精髓、升华做人修养为宗旨的《国学》校本课程,并针对不同年级年段特点配置了梯次递进的诵读内容,从《弟子规》《三字经》到《增广贤文》《论语》等,力图与滨湖小学“知书达礼,斯文沉静”的精神理念和师生行为文化相融合,逐渐形成具有滨湖烙印的书香特色。

滨湖小学还在每年4月至5月举办主题为“让阅读成为习惯,让人生充满书香”的读书节,迄今已举办十届。比赛期间,琅琅诵读之声此起彼伏,蔚为壮观;读书节上表彰优秀读书集体和个人,集中展示的各类读书活动成果,也吸引了众多家长、师生驻足欣赏。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滨湖书香文化已根植每个滨湖人心中。

最是书香能致远。滨湖小学,教师们传道授业的湖畔,学子们书写人生的水岸,此刻已是满目芳菲。学校获得了湖南省“三湘读书月”“阅读活动奖”。我校杨谨宇同学被评为“三湘少年儿童阅读之星”,并作为三名发言代表之一,在省会活动表彰的舞台上亮出了常德孩子刻苦读书、积极进取的风采。我校邱镘宁等多名教师荣获常德市“书香三八”征文奖,学生许超在“清玄杯”全国朗读大赛中获全国三等奖,汤屹禾获“书香常德,悦读青春”读书奖。营造书香校園,早已不仅只是一个口号,而是一面高高飘扬在滨湖小学上空的旗帜,鲜明夺目,振奋人心。这已汇聚成一股文化清流,形成一种校园新常态,有力地推动了滨湖小学的特色化、品牌化内涵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海燕.生本理念下小学书香班级的建设研究[J].新课程(中),2018(7):5.

[2]传承中华文化 打造书香校园——湖北省红安县实验小学创建纪实[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8(5):138.

[3]季晓玮.课程促自主,书香伴成长 青岛明德小学传统文化育人特色活动[J].青岛画报,2018(5):76-77.

作者简介:马勇,孙立华,湖南省常德市,常德市武陵区滨湖小学。

猜你喜欢

书香读书培养
书香万卷,前行万里
一场被书香浸染的演讲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最是书香能致远
书香何来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