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接产业链的轨道交通类专业群建设路径
——以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群为例

2019-03-06刘力郡程民利

职教通讯 2019年22期
关键词:轨道交通产业链课程体系

刘力郡,董 奇,程民利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710026)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核心内容,其内涵发展的程度将深刻影响院校品牌的打造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1]专业群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阶段,集合院校自身办学特色和优势,依据专业发展方向和服务面向,整合相关专业优质资源并优化专业结构,可充分发挥核心专业的引领辐射和专业群的集聚效应,为院校实力提升和人才培养供给提供强大的内动力。[2]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是在其核心专业及专业群经历了条件改善、机制创新、质量保证、服务能力提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的等多个重要阶段后,在面临区域经济发展变革、产业转型升级、人才能力需求提升等多方面的变化时,提出的具有引领作用的重要建设目标。

专业群在建设中普遍的两种观点分别是相近论和合力论,一个强调组群专业的相近性、共享性,另一个强调族群内专业的依赖性、互补性。[3]各院校、学者在专业群建设上依据实际提出了多种模式,原则上基本遵循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考虑围绕产业链、职业岗位、技术基础、业务链,或是以优势教学资源或教学团队为基础进行专业群的构建。[4]

一、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群建设的思路

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城市发展、产业升级等方面密切相关,其产业的发展将会极大程度地影响专业建设。[5]

随着城市规模快速发展和经济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覆盖越来越广,在人才需求和技术革新等不断变化的形势下,对高职院校中城市轨道类专业群的建设与发展,既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在我国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速度快、势头猛,它作为综合性产业,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和运营体系,具有自身完整的产业结构和特征,主要包括设计咨询、建设管理、工程施工、设备制造、运营维护等5大环节,涉及30多个专业领域。

为使专业群的发展能够快速适应和紧密服务于城轨行业,精准把握产业链中岗位需求、人才培养要求的变化趋势,把人才培养、就业创业、产业发展拧成一条线,同时内向促进学校品牌打造和专业群优势发挥。[6]

因此,对接产业链成为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群建设中关注的重点方面,也是专业群建设的主要思路。

二、城市轨道交通产业链与专业群的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中具有中等以上运量,主要服务于城市内公共客运,覆盖范围可至郊区,属于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在缓解城市交通运输压力上起到骨干作用。据统计,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在2011—2017年间逐年增长,分布在全国35座城市,运行线路达170余条,车站数共3 300余座,运营线路总长达5 100多公里,运营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情况

城市轨道交通在建设中整体上可分为三大阶段。在施工准备阶段,主要任务为项目的规划设计;在开工建设阶段,主要包含征地拆迁、土建施工、车辆生产、设备购置安装、供电及通信线路敷设等;建成后的主要任务就是运营维护,服务城市公共交通运行。基于此,可将其产业链分作三段。产业链上游主要为轨道交通建设设计及施工企业,产业链中游主要包括轨道交通设备制造、机电与系统集成、材料和节能等领域,产业链下游为轨道交通服务产业及相关附加产业。其中,中游产业链链条较长,涵盖多方面生产技术,涉及专业领域多,且所属装备制造领域已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在此领域下又可包含轨道交通材料、器件、元件、配件、设备、机车、工程机械、信息化、智能化等多个方面。

特别是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逐步渗透并应用于轨道交通行业,使得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等方面变的更加突出和重要,与此同时,这也是未来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系统包括综合监控系统、乘客资讯系统、综合安防系统、通信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和信号系统等,具体如图2所示。

因此,城市轨道专业群的组建还应充分考虑行业发展趋势,跟随产业链的调整与变化,在现有专业群内更新并增加智能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相关专业,以增强专业群服务产业链的发展需求。

三、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群建设的路径

专业群围绕产业链开展建设,需要立足于对产业链的服务与人才支持,要能够将人才培养与产业链发展紧密结合,为相关企业、行业输送具有较强的岗位迁移能力、行业适应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的毕业生,以产业链发展变化为反馈将专业群融入链条,互相促进、良性发展。[7]

图2 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系统框架

专业群建设于高职院校而言是一项集基础性、复杂性、系统性于一体,且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8]在凸显其办学特色和优势上、增强其核心竞争力、推进其内涵建设等方面的同时,将需要对专业布局、师资培养、课程体系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资源整合、实践条件提升等多方面出行协同发展、共同发力,构建起高水平的专业群,以服务于学校的发展、行业的需求,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强能力、精技艺的人才队伍。[9]

以之为例,结合相关政策和建设实践,其路径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突出专业特色,优化专业群结构

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产业链分析的基础上,对接产业链建设专业群就要紧密围绕链条结构,着眼于地方经济与产业发展需求,对群内专业组成进行合理布局。一方面,产业链与专业群在相互影响和发展中,产业链是主导,专业群建设要服务于产业链;另一方面,往往一个成熟、完整的产业链不仅覆盖面广,而且环节众多,学校的专业设置不可能全面覆盖,更不可能服务到产业链的每个环节。

因此,高职院校在组建专业群时,需要考虑自身优势专业及特色,对应产业链分段,选取合适的服务对象,并充分地考虑企业岗位设置,有机地融合对产业链和职业岗位群的服务。避免组群时“生拉硬拽”强行组合及“贪大求全”盲目组合的方式,可考虑将适应学校自身发展实际的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群,划分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专业群、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专业群、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专业群等。

只有明晰专业群组建逻辑,合理布局,充分发挥龙头专业示范辐射作用,才能做强专业特色及行业优势,集中力量服务于区域经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

(二)拓展校企合作深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环节是重点发力单位,要支撑行企业人才供给,还要实现工匠培养,因此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上,必须注重实现方法和手段的革新,要更进一步把“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做扎实,联手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施理论与实践教学,同促育人与用人环节,共筑校企命运共同体,促进企业既是用人单位,也是育人单位的强烈参与感。

创新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夯实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人才培养基础,服务产业链内多元需求,坚持融入行业建专业,融入生产施教学,以引领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师资团队等方面的创新实践。

(三)重组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核心课程群

课程体系的构建会决定学生获得知识的结构,广泛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对接产业链建设的专业群在重整培养目标后,在群内专业框架下,以公共基础+素质通识课程为根基,立足专业通用+专业基础课程,分层分类地重塑课程体系,构建核心课程群,具体如图3所示。

在此类课程体系下,经课堂教学、实践训练的学生,不但具有各自所在专业面向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岗位工作能力,同时具有融合群内各专业共通的知识背景和基本技能,而且具有较强的交叉岗位迁移能力和适应能力。由此,较大程度的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技能领域,能够更好的贴紧产业链内行企业需求。

图3 专业群课程体系框架图

(四)整合实验实训资源,搭建技术技能平台

以往的实验实训室在专业建设时有较为细化的区分,即使同一个专业下不同岗位面向和专业方向,在同一个课程实践时有可能使用不同的实验实训室。但是对组建的专业群而言,实验实训资源需要进一步优化,通过改扩建、新建,整合出专业群综合实训基地,可包含综合演练场、生产性实训基地、科技创新中心等;紧跟产业前沿技术,引进先进技术设备,着力服务于教学实施与改革、技术支持与技能服务、科研创新转化、社会服务及创新开发等方面;同时,校企共建共管,采用高效的运营模式,发挥重要的社会服务功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五)建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立团队协作共同体

在专业群内,合理整合校内外优质人才资源,选培具有一定专业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选聘行业内的权威工匠、技能大师担任校外专业带头人,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担任产业导师加入教师教学团队,组建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是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部分,积极开展各类教育教学、教法、教材改革活动,组织团队教师开展课程开发技术、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以及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专项培训,广泛鼓励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研究合作、资源共享,在团队建设、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考核等方面协同创新,不断增强校企联动,建立团队协作共同体。

四、结语

专业群的建设系统性极强,它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仅需要全方位的硬件打造,而且还要依靠体制机制、激励保障等多方协同推进。[10]

高等职业院校经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内涵建设已成为重要方向,而专业群的建设是内涵提升的利器。它将会对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材教法、教学资源、校企融合、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等全方位起到引领示范和集聚效应,助力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自身建设水平的提高。

猜你喜欢

轨道交通产业链课程体系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分析
筑牢产业链安全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基于CAN的冗余控制及其在轨道交通门禁环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