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与醒脾养儿颗粒联合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疗效分析

2019-03-06康艳秋

药品评价 2019年23期
关键词:养儿二联小儿

康艳秋

江西省崇仁县人民医院儿科,江西 抚州 344200

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是由多种因素、病原体引发的消化功能紊乱,在临床中较为常见,目前临床治疗此疾病主要采用药物疗法,常见药物种类包括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蒙脱石散、醒脾养儿颗粒等等,具有一定治疗效果。但是有研究表明[1],上述药物单独用药治疗时并不能快速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因此往往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本次研究选择了60例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具体报告如下文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将所有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30例)中女13例,男17例;年龄6个月~7岁,平均年龄(3.68±1.07)岁;病程2~26d,平均病程(12.31±2.69)d。观察组(30例)中女16例,男14例;年龄8个月~7岁,平均年龄(3.89±1.11)岁;病程4~26d,平均病程(12.89±2.46)d。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并无明显差异,P>0.05。

1.2 病理选择标准

1.2.1 诊断标准符合《中医儿科学》中相关诊断标准:脾肾阳虚型:舌淡苔白,完谷不化,大便溏稀,肢软无力,嗜睡,脸色苍白,头大颅方,纳差;肝郁血虚型:苔薄略黄,大便稀薄伴有泡沫,四肢羸瘦,精神不振或易怒,舌淡暗紫,腹大筋青,面色暗紫;脾虚湿盛型:每天排便次数增多,大便呈水样,无脓血,苔白,舌淡胖,四肢乏力,腹胀,神疲懒言,怕冷,纳呆,面色萎黄。与此同时,符合《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中相关诊断标准:实验室检查大便常规隐血,乳糖检查、轮状病毒抗体检查完全正常,未见白细胞、红细胞,轮状病毒抗体检查呈阴性,排除病毒或细菌感染所致腹泻或大便常规检查可见少量脂肪球、乳糖;大便呈水样,内有奶瓣、不消化物、食物残渣;大便次数较平时明显增多;无息肉、消化性溃疡等器质性病变疾病;无脱水中毒症状。

1.2.2 纳入标准病程短于25d,均符合中西医相关诊断标准,临床信息完整,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3 排除标准高热无法控制、高热至惊厥、持续性高热、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或严重肝胆疾病、合并免疫功能缺陷、肝肾功能异常、先天性胃肠畸形的患儿。

1.3 方法所有患儿均予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饮食调节、纠正酸碱失衡等治疗。参照组患儿予以醒脾养儿颗粒单药治疗:若患儿年龄小于1岁,则每次使用温开水冲服2g,2次/d;若患儿年龄在1~2岁之间,则每次温开水冲服4g,2次/d;若患儿年龄在2~6岁之间,每次温开水冲服4g,3次/d。

观察组患儿予以醒脾养儿颗粒与酪酸梭菌二联活性散联合治疗:其中醒脾养儿颗粒用药方法与参照组相同,在此基础上予以0.5g酪酸梭菌二联活性散温开水冲服,2~3次/d。所有患儿均连续治疗3d。

1.4 评价标准①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具体临床症状包括大便性状、发热、腹胀、腹泻等。②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腹痛、腹胀、大便干结、便秘等。③总蛋白水平、白蛋白水平。④治疗有效率:患儿治疗72h后发热等全身症状完全消失,大便性状恢复正常,腹泻次数每天不超过2次视为显效;患儿治疗72h后全身症状显著缓解,大便性状有所改善,大便次数明显减少视为好转;患者治疗72h后全身症状、大便性状、大便次数均无显著改善,甚至病情更加严重视为无效[2]。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3.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进行t检验。P<0.05表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对比表1数据显示,观察组患儿大便性状、发热、腹胀、腹泻等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较参照组均更短,P<0.05。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对比[()/d]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对比[()/d]

2.2 两组患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表2数据显示,观察组患儿腹痛、腹胀、大便干结、便秘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参照组更低,P<0.05。

表2 两组患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例/%)

2.3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表3数据显示,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较参照组更高,P<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例(%)]

2.4 两组患儿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对比表4数据显示,观察组患儿总蛋白、白蛋白水平较参照组均更高,P<0.05。

表4 两组患儿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对比[()pg/mL]

表4 两组患儿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对比[()pg/mL]

3 讨论

相关调查显示[3],我国小儿群体中,年龄低于岁的患儿腹泻发生率高达20.3%,其中消化不良性腹泻发生率高达40%。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病因主要分为非感染性因素和感染性因素两种,前者包括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或辅食添加等造成机体肠道菌群失调;后者包括病毒、寄生虫、真细菌等造成的机体肠道内感染。小儿肠道内酶的活性较差,肠道发育不完善,摄入过多营养后会明显增加胃肠负担;其次小儿免疫功能较低,循环、内分泌以及神经系统等功能均未成熟,机体调剂能力较差,这些均是引发小儿腹泻的重要因素[4]。临床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主要以调整饮食结构、纠正酸碱、水电解质失衡、预防并发症为主,治疗药物包括乳酶生片、多潘立酮片等等。此类药物虽然可缓解患者腹泻、恶心等临床症状,但是长期服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降低预后,因而必须寻找一种更加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祖国医学中认为,胃主腐熟水谷,脾主运化精微,当脾胃虚弱时就会导致精微不布,水谷不化,水湿合污而下,阻滞气机,最终引发疾病。因此,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中以消食导滞、清热调气、健脾止泻为主。醒脾养儿颗粒主要成分包括蜘蛛香、山栀茶、毛大丁草、一点红的药材,其中蜘蛛香可散寒除湿、理气和中;山栀茶可消肿解毒;毛大丁草可活血、行气、利水;一点红可解毒、凉血、利水,全方具有养血安神、醒脾开固肠止泻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表明该药物可抑制小肠运动亢进,有助消化,解除肠肌痉挛[5]。酪酸梭菌二联活性散不仅可以促进肠道正常菌群比例的恢复,还能消耗氧气,促进双歧杆菌的生长,抑制腐败菌的增殖,由其分解产生的丁酸还能减少肠道毒素的产生,修复受损肠黏膜,进而增强患儿免疫功能,减轻肠道炎症反应[6]。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较参照组明显更高,且药物安全性更高。

总而言之,在小儿消化不良腹泻治疗中采用醒脾养儿颗粒与酪酸梭菌二联活性散联合疗法,可有效缩短患者各项临床症状缓解时间,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更高,值得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养儿二联小儿
二联方案对HIV 感染者免疫活化的影响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腹泻患儿的效果分析
犬源牛犬细小病毒和犬圆环病毒二联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不同剂量索利那新分别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原发性夜间遗尿症
没有国家的安定,何来小家的幸福
名画灵魂cosplay
小儿涵之三事
小儿难养
养儿四首 (外二首)
下乡养儿,乡野式教育能否找回育儿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