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起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继发沙门氏菌感染的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2019-02-22张启龙郑雪莹傅彩霞周德刚刘海莹董雅琴刘晓冬

中国动物检疫 2019年2期
关键词:沙门氏菌猪只猪场

张启龙,郑雪莹,傅彩霞,周德刚,张 玮,刘海莹,董雅琴,余 琦,刘晓冬

(1. 北京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 102629;2.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山东青岛 266032)

2018年1月5日,北京市平谷区某养猪户报告所养仔猪近期出现消瘦、拉稀、死亡等现象。为查明发病原因,北京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前往现场进行了紧急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可能的风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1 方法

1.1 病例定义

2017年11月1日至2018年2月4日,发病猪场中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猪只定义为阳性病例:精神沉郁、消瘦;皮肤发红、耳部发绀。经场主描述,具有上述症状且死亡的猪只为疑似病例;经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为阳性的猪只为确诊病例。

1.2 调查方式

对猪场地理信息、周边环境、存栏情况、饲养品种、疫苗免疫、饲养记录、圈舍布局、发病经历等进行现场察看和询问,并对发病猪只采样进行实验室检测。

1.3 检测方法

依据《动物传染病学》[1]和《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诊断方法》(GB/T18090—2008)进行临场诊断和实验室诊断,对9月份出生的剩余仔猪群进行病原学检测,对其余猪群进行抗体检测,选取2只病死仔猪剖检并采集脏器组织进行病原学检测,以及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

1.4 数据分析

用Excel整理采集到的数据,运用SPSS 22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病猪场及疫情概况

该养猪场2010年投建,2015年扩改建,存栏大白母猪111头、杜洛克母猪10头、仔猪135头、育肥猪120头,自繁自养,以出售仔猪营利为主。发病猪场周边3 km内为农田或加工制造厂,无类似养猪场(图1)。场区内保育1舍饲养的是2017年9月份出生的仔猪,11月初存栏70头;保育2舍饲养的是10月份出生的仔猪,11月初存栏65头。猪舍布局见图2。

图1 猪场地理位置

图2 猪场猪舍布局

据场主介绍,11月初保育后期阶段仔猪(60日龄左右,体质量15~20 kg)开始发病死亡(先1舍,后2舍),12月中下旬育肥猪群开始出现少数发病死亡,曾用中草药、抗菌药治疗,未见好转,2018年初上报诊治。截止到2018年1月28日,保育舍仔猪死亡58头,死亡率为43.0%(58/135),其中保育1舍为74.3%(52/70),保育2舍为9.2%(6/65);育肥猪死亡3头,死亡率为2.5%(3/120)。该养殖场每年两次给母猪免疫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疫苗,9月份出生仔猪(保育1舍)未免疫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10月份出生仔猪(保育2舍)已按程序免疫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

2.2 疫病分布

2.2.1 时间分布 2017年11月开始,仔猪出现精神沉郁、消瘦、拉稀和死亡现象,每周死亡0~4头;11月底使用抗菌药、中草药进行治疗,死亡数稍有减少,但从12月份的第2周开始,死亡数量又开始增加,至第4周,死亡数量达到高峰,死亡14头;2018年1月介入调查,采取控制措施,死亡数量急剧下降。根据每周死亡病例绘制的疫病流行病学曲线见图3。

2.2.2 群间分布 疑似病例主要出现在保育仔猪、育肥猪,确诊病例均出现在保育仔猪,母猪未见发病。不同猪群的发病、死亡情况见表1。

2.3 诊断和疫情处置

2.3.1 临床特征 9月份出生的仔猪出现消瘦、流涕、腹泻、精神沉郁、站立不稳等临床症状,10月份仔猪无明显临床症状(图4)。

图3 死亡病例流行病学曲线

表1 不同品种病例群间分布 单位:头

2.3.2 剖检症状 剖检发现:肝脏表面有连成片状的出血点(图5-A),肠系膜淋巴结明显肿大(图5-B),心包内有大量淡黄色积液(图5-C),心脏表面可见淡黄色胶冻样物质(图5-D),肺脏水肿,呈现大理石样花纹(图5-E),小肠黏膜明显溃疡(图5-F)。

2.3.3 病原学检测 9月份所产仔猪截至采样时还剩余18头,剖检2头,采样进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学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图6)。

2.3.4 抗体检测 5份母猪样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抗体检测均为阳性;10份育肥猪样品中,9份为阳性;46份10月出生仔猪样品中,41份为阳性。

2.3.5 细菌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对所采脏器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均分离到沙门氏菌;对分离的沙门氏菌进行药敏试验,发现其对四环素耐药,仅对阿莫西林、庆大霉素和氧氟沙星敏感(表2)。2.3.6 疫情处置 对剩余的9月份出生的18头仔猪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对10月份出生的免疫抗体为阴性的仔猪进行紧急免疫,并使用敏感抗菌素控制继发感染。

图4 不同批次仔猪临床表现

2.4 风险因素分析

调查得知,病例最初主要发生于仔猪群。因2017年9月出生的这批仔猪未免疫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并且存在两个品种,所以重点对这两个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未免疫疫苗的仔猪发病情况与免疫疫苗的仔猪存在显著差异(P<0.01),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具体分析结果见表3。

图5 病猪的剖检症状

图6 PRRS荧光定量检测结果

表2 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表3 不同风险因素分析结果

3 讨论

该猪场发病猪只确诊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并继发沙门氏菌感染。通过对风险因素进行卡方检验,发现未免疫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是引起本次暴发的重要因素,而沙门氏菌感染对仔猪死亡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协同效应[2]。据场主介绍自2017年6月以来,未引入相关猪只,同时鉴于平谷区近3个月未有类似疫情报告,以及受调查人员和资金的限制,未对本次暴发进行溯源调查。此外,该养殖场存在管理粗放、圈舍保温效果不好、环境中粉尘较多、饲养人员未及时报告疫情等诸多管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发病率的上升[3]。

我国自2006年暴发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情后,经过各地有关部门的努力,近年来疫情发生率已明显下降,故从2017年起不再对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进行强制免疫,但是目前病毒的污染面依然较广,且毒株类型复杂,特别是新近传入的美洲型变异株流行范围不断扩大[4-5],混合感染也比较严重,使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情时有发生。近年来,有人质疑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弱毒疫苗的安全性,有些养殖户尝试暂时放弃疫苗免疫,导致发病率上升。因此,建议养殖户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并做好相应的监测工作。

4 结论

根据临床症状以及剖检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该猪场发生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情并继发沙门氏菌感染,未免疫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是引起本次暴发的重要因素。建议养殖户加强监测,改善圈舍环境卫生,采用科学的免疫程序,降低该病发生风险。

猜你喜欢

沙门氏菌猪只猪场
分类做好猪场防暑措施
夏季猪场如何驱赶蚊子
4种鸡源致病性沙门氏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广东、广西、福建省和上海市零售鸡肉源沙门氏菌的血清型和基因型
猪呼吸道疫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控方法研究
鱼粉中沙门氏菌杀灭方法的研究
猪场降本增效 聚焦五个重点
食品中沙门氏菌检验虚拟仿真实验研究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