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莱西市奶牛结核病流行率及风险因素分析
2019-02-22刘爱玲马清霞沈朝建康京丽王幼明
刘爱玲,马清霞,韩 雪,沈朝建,康京丽,张 毅,王幼明
(1.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山东青岛 266032;2. 青岛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山东青岛 266071;3. 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北京 100107)
牛结核病(Bovine tuberculosis,TB)是由牛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慢性传染病,可侵害多种动物,家畜中奶牛最易感染[1]。牛结核病,尤其是奶牛结核病,不但影响奶牛生产力,而且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因此加强结核病防控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牛结核病潜伏期长短不一,自然感染的病例潜伏期为16~45 d,甚至在几个月以上或数年。关于结核病的风险因素,有研究表明野生动物是牛结核病的重要风险因素,其种类因地区不同而异,如在非洲是水牛,在欧洲是野猪和獾,在新西兰是负鼠[2-3]。鹿也是牛结核病的潜在感染源[4]。家养动物主要通过野生动物感染[5]。野生动物这一风险因素的存在,是牛结核病难易根除的一个主要原因,宿主的广泛性和疾病控制的限制性使得牛结核病作为人兽共患病,备受公共卫生方面的关注[6]。Morris等[4]研究表明,虽然牛结核分枝杆菌宿主广泛,但近些年主要感染牛和人。牛结核病可以通过空气传播[7],而不易通过污染的饲料和牧草传播。因为在现实条件下,污染物中的细菌存活时间相对短,动物通过消化道途径不易暴露至感染剂量,但可以通过口咽部黏膜感染[4]。有研究将牛结核病的风险因素分为国家、群体和动物水平:在群体水平方面,风险因素包括人和动物的牛结核病史、群体大小、牛场类型以及管理方面因素(养殖密度、粪便、饲料、粪-口传播途径等),还包括诊断试验效果、皮试检测频率、人工和兽医服务质量、扑杀率、其他家养动物、野生动物、存在分枝杆菌的环境、天气变化,以及牛的引进、调运等[8]。
莱西市是山东省主要奶牛生产基地,拥有以“雀巢”“迎春乐”“新希望”为龙头的奶业产业链[9]。本研究以莱西市所有奶牛为目标群,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通过实验室检测估计莱西市奶牛结核病的群流行率和个体流行率,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奶牛结核病传播的可能风险因素,并建立回归模型,以期为奶牛结核病防控策略改进提供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目标群及抽样策略
2016年莱西市共有548个奶牛养殖场(户),存栏34 962头奶牛。本研究以莱西市所有奶牛养殖场(户)为目标群,按照养殖规模不同,采取不同的抽样策略。存栏量30头以上的场(户)259个,全部检测,场(户)内随机抽样30头检测;存栏量30头以下的场(户)289个,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按照置信区间95.0%、预期流行率15.0%、可接受误差5.0%,计算出的抽样场(户)数为117个,场(户)内奶牛全部检测。
2.2 样本收集和实验室检测
按照抽样策略,采集3月龄以上、未怀孕的奶牛血液样本,分离血清,按照牛型结核分枝杆菌抗体检测试剂盒(IDEXXM.bovis)说明进行检测。对ELISA抗体检测阳性场(户)内所有奶牛,采用ELISA方法和单纯皮内变态反应(SICT)垂直试验进行检测[10-12]。
2.3 病例定义
采用垂直试验方法,检测结果为阳性的动物为阳性个体。
采用ELISA方法,至少检出3个阳性样本的奶牛场或养殖户为阳性群。
所有阳性群均为病例,在病例所在同一自然村内,选择相同养殖规模的阴性群为对照。对照数是病例数的4倍。
2.4 数据来源与分析
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以场群为单位,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问卷调查,获取奶牛卫生状况及风险因素相关数据。
使用Microsoft Excel 2007软件进行数据录入、整理及部分图表绘制;使用Epi InfoTM7软件进行四格表和Logistic 回归分析,并建立回归模型;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对模型预测概率进行检验。
2.5 敏感性和特异性计算
根据采用IDEXX 试剂盒检测牛结核病的有关研究[13],设定ELISA试验检测敏感性Se1=63.0%,特异性Sp1=98.0%。根据群敏感性公式 HSe=1-(1-p)n= 1-{1-[p×Se+(1-p)(1-Sp)]}n和群特异性公式HSp=Spn,获得检测群敏感性和群特异性。式中,p是场内预估流行率(15.0%),n为场内抽样数量。
根据结核病检测方法有关研究[11],设定SICT试验敏感性Se2=80.0%,特异性Sp2=96.0%,根据公式Se3=Se1×Se2,Sp3=1-(1-Sp1)(1-Sp2),计算垂直试验敏感性 Se3=50.4%,特异性Sp3=99.9%。
2.6 流行率计算
表观流行率(AP)=检测阳性数量/检测总数;
真实流行率(TP)=(AP+Sp-1) / (Se+Sp-1);
95%置信区间:95%CI=p±式中,p为真实流行率,Z为标准正态分布中概率为0.05所对应的值,n为抽样数量。
2 结果
2.1 流行率估计
2.1.1 群流行率 根据群敏感性和特异性公式,按照场内抽样30、场内预估流行率15.0%,将至少检测到3个阳性动物的群定义为阳性群,群敏感性(HSe)=66.5%,群特异性(HSp)=97.8%(表1)。本次共调查了548个场,检测了其中376个,用ELISA方法共检测到26个阳性场;检测了存栏量在30头以上的场(户)259个,检出阳性场(户)16个,检测30头以下场(户)117个,检出阳性场(户)10个。根据检测结果,计算群表观流行率(AP)=6.9%,根据公式TP =(AP+HSp-1)/(HSe+HSp-1),得到真实流行率(TP)=7.3%(95%CI:4.7%~10.0%),存栏30头以下场(户)的群流行率高于存栏30以上场(户),详见表2。
表1 不同阳性数的群敏感性和特异性计算 单位:%
表2 奶牛结核病群流行率测量结果
2.1.2 个体流行率 本次调查共检测样品8 880份,检出阳性93份,其中检测存栏量30头以上场(户)样品7 770份,检出阳性81份,检测存栏30头以下场(户)样品1 110份,检出阳性12份。根据公式计算得到,莱西市奶牛结核病个体表观流行率(AP)=1.0%,真实流行率(TP)=1.9%(95%CI:1.6%~2.2%)。存栏30头以下和30头以上场(户)间个体流行率无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3。
表3 奶牛结核病个体流行率测量结果
3.2 风险因素分析
3.2.1 单因素分析 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方法,对220个场(户)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涉及11个场(户)间奶牛结核病传播相关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表4)显示,“养殖环境、是否隔离、产犊场地、接生人员、挤奶方式、粪便处理方式和诊治人员”7个变量具有统计学意义(P<0.1)。经Mantel-Haenszel分层分析发现,在“挤奶方式”分层条件下,“是否隔离”变量未调整前,OR=4.37(95%CI:1.95~9.80,P<0.001),调整后,OR=5.18(95%CI:1.80~14.9,P<0.001),表明“挤奶方式”对“是否隔离”有一定影响,是可能的混杂因素。
3.2.2 Logistic回归分析 通过Logistic回归,对以上7个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分析,多因素分析发现,“养殖环境、是否隔离、产犊场地、接生人员”等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似然比检验发现,“是否隔离和挤奶方式”存在交互作用(LD=243.6427-234.9130=8.73,DF=1,P=0.007)。 将混杂因素和交互作用因素放入模型,Logistic回归模型为Y= -3.984+1.268X1+4.284X2+1.105X3+1.581X4+0.612X5-3.810X2X5,相关参数见表5。经Hosmer-Lemeshow检验,P=0.05,似然比检验-2lnL=196.394,模型拟合度较好。用SPSS软件绘制ROC曲线检验模型准确性,ROC曲线下面 积 为 0.808(95%CI:0.736~0.880,SE=0.037,P<0.001),表明该模型预测概率较好(图1)。
表4 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图1 回归模型的ROC曲线
表5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 讨论
莱西市是奶牛养殖示范地区,养殖模式分为规模场、养殖小区和奶牛集中村3种,规模化程度较高,生物安全措施较好。往年监测的奶牛结核病场群流行率和个体流行率均较低。本研究对莱西市69%的奶牛养殖场(户)进行了不同方式的抽样检测,对于养殖量30头奶牛以上的场(户)全检,场内随机抽样30头,30头以下场(户)的场内牛全检。虽然对于养殖量大的场(户)抽样量不足,但因检测覆盖面较广,检测结果仍具有代表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地区奶牛结核病的真实流行情况。
虽然目前SICT仍是牛结核病现场检测的国际通用方法,但由于敏感性较低,其并不是最佳方法[13]。IFN-γ检测方法也被广泛应于牛结核病检测,但是试验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不是最好。诊断试验方法的缺乏也是导致牛结核病重复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14]。本研究采用ELISA方法进行场群流行率估算。由于ELISA试验敏感性较低,仅为63.0%,如果以发现1个阳性病例为依据定义阳性场,则阳性预测值为0,不能发现阳性病例,因此本研究以发现3个阳性病例为依据定义阳性场群,计算检测的阳性预测值为70.5%,阴性预测值为97.4%,试验敏感性为66.5%,特异性为97.8%,可以估算本地区奶牛结核群真实流行率。对于个体流行率估算,本研究采用ELISA和SCIT垂直试验的方法,试验特异性可达99.9%,阳性预测值为99.4%,假阳性非常少。但由于试验敏感性仅为50.4%,个体表观流行率和真实流行率分别为1.0% 和1.9%,两者差别较大[15]。
莱西市的养殖类型既有封闭式,也有开放式。而封闭式管理多为规模场和奶牛小区,开放式多为奶牛集中村。因养殖类型与养殖环境具有相似性,故本研究仅将养殖环境列入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考虑到本地区特殊的养殖环境,如果同一养殖小区或集中村包含多个养殖户,在进行流行率计算时将其定义为一个病例,但在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时,如果同一养殖小区或集中村出现多个病例,则视为多个病例。
本研究共对220个场(户)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病例63个、对照157个。病例和对照组由于养殖类型的关系,存在很多相同的养殖方式和管理措施,对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对于奶牛结核病相关影响因素的选择,胎儿及流产物的处理方式本应列入影响因素,但通过调查发现,该地区对此均采取焚烧或掩埋的方式处理,故不作为该地区奶牛结核病传播影响因素。
对所选择的11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是否隔离”与“挤奶方式”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且“挤奶方式”可能影响隔离措施。虽然这两个因素在生物学上看似无关联,但考虑到这两个因素可能均与经济相关,且具有统计学意义,故本研究将交互和混杂因素均列入模型中。对于是否将交互作用加入模型中,通过建立不同模型进行比较,发现加入交互作用后,似然比检验差异极显 著(LR=204.7843-196.3945=8.38,DF=1,P<0.005)。将加入交互作用的模型进行拟合度检验,发现P=0.05,表明该模型可以接受。
5 结论
采用ELISA血清学检测,估计莱西市奶牛结核病的群真实流行率为7.3%(95%CI:4.7%~10.0%);ELISA和SICT垂直试验检测,估计莱西市奶牛结核病个体真实流行率为1.9%(95%CI:1.6%~2.2%)。病例对照研究发现,“规模场、无隔离措施、无产犊场地、外来人员接生”等为莱西市奶牛结核病传播相关风险因素。本研究可为本地区奶牛结核病防控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