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某灰雁养殖场H5N6高致病性禽流感暴发调查
2019-02-22胡明明王治维田文霞雷宇平白艳艳赵胜杰韦欣捷王仲兵
胡明明,王治维,田文霞,雷宇平,白艳艳,赵胜杰,韦欣捷,王仲兵
(1. 山西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山西太原 030027;2. 榆林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陕西榆林 719000;3. 河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郑州 450000;4.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山东青岛 266032)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感染禽类后引起的综合征[1]。AIV根据致病力不同,可分为高、中、低致病型,而H5N6亚型为高致病型。
山西省某养殖专业合作社于2014年6月建场,先期养羊,2016年11月转型为“生态养殖+农家乐餐饮服务”。2017年5月26日,该养殖场从邻省某养殖有限公司引进灰雁1 200只,引进时货主应要求提供了2017年5月25日邻省某动物卫生监督所出具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该批灰雁在运输途中死亡1只,5月28日死亡2只,6月4日开始批量死亡,至6月5日共死亡625只。接到报告后,6月6日山西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组成调查组,通过现场剖检、实验室诊断、问卷调查、周边摸查等方式,对该疫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疫情分布,查明发病原因,寻找可能的风险因素,进而提出防控建议,评估防控效果。
1 方法
1.1 病例定义
1.1.1 可疑病例 个体水平:5月26日至6月7日,该养殖专业合作社中的病死灰雁;场群水平:5月底至6月,该疫情场所在市范围内出现禽类死亡数量异常增多的养殖场(户)。
1.1.2 确诊病例 经实验室检测为H5N6亚型AIV核酸阳性的可疑病例。
1.2 调查方式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场内的基本情况以及免疫、病死、调运等情况进行调查。通过入户现场调查和逐户排查全市规模养禽场的方式,了解疫情的空间分布和周边的易感动物分布。
1.3 检测方法
对家禽进行现场临床观察,对病死禽进行剖检,观察病理变化;采集血清进行H5、H7亚型AIV血凝抑制试验,采集咽肛拭子进行H5、H7亚型AIV荧光定量PCR病原学检测。
1.4 数据来源与分析
通过养殖场主口述,结合全市排查,获得灰雁调入时间、死亡时间、死亡数量、扑杀时间等相关数据,用Excel进行整理,并画出流行病学曲线,用ArcGIS确定疫区和受威胁区。
2 结果
2.1 疫情概况
该养殖场原为养羊场,分为办公区和生产区两部分,其中生产区有10栋羊舍,无粪污清理设施。该养羊场转型为“生态养殖+农家乐餐饮服务”后,将羊舍变为养禽舍,办公区变为农家乐餐饮。5月26日,引进第一批1月龄左右的灰雁1 200只,置于3栋养禽舍中(图1)。该批灰雁未进行高致病性AI免疫,5月26日灰雁出现发热、腹泻(拉黑绿稀便)、头颈后仰、失明等症状,并陆续死亡,至6月5日,共死亡灰雁625只,袭击率为52.08%(625/1 200)。
图1 养殖场分布图
2.2 时间分布
自5月26日养殖场内出现死亡病例以来,场内灰雁连续死亡,到6月5日介入调查并进行扑杀时,单日死亡数量持续增长(图2)。
图2 养殖场灰雁死亡流行病学曲线
2.3 诊断和疫情处置
2.3.1 现场剖检 解剖病死及发病灰雁,见肝脏有灰白色坏死(图3-A),十二指肠出血(图3-B),胰腺肿大出血,盲肠扁桃体陈旧性出血(图3-C),泄殖腔出血(图3-D)。
2.3.2 实验室诊断 分别检测17份灰雁血清样品及咽肛拭子样品,发现H7亚型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全为阴性,15份血清学样品为H5亚型阳性,17份咽肛拭子全为H5亚型病原学阳性。6月13日,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确诊病原为H5N6亚型AIV,其HA与NA基因与2016年2月引发贵州省H5N6亚型AI疫情的病原(CK/GZ/4/2016)同源性较高,分别为99.0%和98.6%,属于2.3.4.4分支。
2.3.3 疫情处置
2.3.3.1 限制移动 划定该养殖场为疫点,周围3 km为疫区(图4);对疫点进行隔离,对疫区实行封锁,在疫区设置3个动物防疫临时消毒站卡,限制家禽及其产品移动。
2.3.3.2 扑杀、无害化处理 对该场及疫区范围内102户存栏的家禽,全部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共扑杀鸡2 972只、鸽子182只、鹅6只、灰雁575只。
图3 灰雁剖检病理图
图4 划定的疫区
2.3.3.3 紧急消毒 对疫点、疫区环境实施严格消毒,对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累计对疫点消毒28 000 m2,疫区消毒 675 000 m2。
2.3.3.4 紧急免疫 划定疫区周围外延5 km为受威胁区,对受威胁区内4个村的4 996只家禽全部进行紧急加强免疫。
2.3.3.5 紧急排查 对全市辖区内3 538个家禽养殖场(户)开展疫情排查,共排查1 677万余只家禽,未发现其他H5N6亚型高致病性AI疫情。
4 讨论
4.1 病因
引发此次疫情的可能原因为调入灰雁时将H5N6亚型高致病性AIV引入场内。感染来源可能有两种:一是灰雁在起运时已携带病毒,在运输途中因应激发病,继而造成暴发;二是在运输途中感染H5N6亚型AIV。但是经调查,本市无其他疫情报告,因此第二种可能性较低。
4.2 局限性
因灰雁从调入后就发病死亡,所以一开始就把疫情发生的原因定义为输入性疫情。又因疫情发生比较紧急,为了将疫情释放风险降到最低,现场以处置疫情为首要任务,未对其他可能性进行假设和验证。
运输灰雁的车辆及起运地均为外省,未能进行有效追溯,最终假设也未能得到验证。
H5N6亚型高致病性AI疫情由于发病快,死亡率高,发病数不易统计,故用死亡数代替发病数,用于计算袭击率和绘制流行曲线。
养殖户与兽医主管部门没有建立顺畅的沟通机制,导致发病10 d后才发现疫情,且养殖户没有完整的养殖档案,使得死亡数统计有一定的信息偏倚。
4.3 启示
调查结果提示:兽医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全市养禽场的监测,尤其对此次疫情运输车辆可能经过的地区;养殖场要建立完善的养殖管理档案,在购入禽类时要认真查验检疫票证,核实免疫背景,进行隔离观察无疫后方可进场[2];除要加强家禽的AI免疫外,也要加强对非常规饲养禽类的免疫,以建立全面有效的免疫屏障。
5 结论
通过现场调查、临床诊断、病理解剖和实验室诊断,确诊此次暴发由H5N6亚型高致病AIV引起。通过紧急处置,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未在该市其他地区发现新疫情。分析认为,灰雁在起运时已感染H5N6亚型高致病性AIV,在运输途中因应激发病,继而造成暴发的可能性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