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研究穴位贴敷治疗儿童哮喘的应用规律※
2019-02-21常佳婧孙建萍赵兴梅
常佳婧,孙建萍,高 凌,赵 勇,赵兴梅
(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 晋中030619)
儿童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喘息性呼吸系统疾病,发作时痰鸣气喘,呼吸困难[1]。西医以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哮喘效果较好,但由于小儿依从性差,难以规范操作,因此不能很好地应用于儿童哮喘的防治[2]。穴位贴敷法是指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和药物经皮吸收作用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疗法。其法操作方便,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容易接受,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因此总结归纳临床报道中穴位贴敷应用规律有较大意义。笔者通过检索1990年1月至2017年6月中医文献期刊中有关穴位贴敷法治疗小儿哮喘的文献,利用数据挖掘方法总结分析穴位贴敷治疗儿童哮喘的用药和选穴规律,以期使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哮喘进一步规范、有效、科学。
1 资料
1.1 文献检索 文献检索范围为中国知网、万方、维普3大中国期刊网,检索时间范围为1990年1月至2017年6月,所选文献为穴位贴敷治疗儿童哮喘论文。
1.2 文献纳入标准 穴位贴敷医治儿童哮喘的临床报道文献;临床观察疗效确切的文献;有具体的药物和腧穴名称的文献。
1.3 文献排除标准 综述类文献;实验研究类文献;重复发表的文献;合并其他非哮喘病变的文献;合并其他哮喘治疗方法的文献。
1.4 文献质量控制 由两名课题组成员各自查找符合要求的文献,对于相同文献进行合并,不同文献集体讨论是否录入。
2 方法
2.1 数据预处理 收集符合要求的文献共计56篇,录入时将文献所用穴名及药名进行规范化处理。穴位名称按《经络腧穴学》[3]名称录入,药物名称按《中药学》[4]名称录入。
2.2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modeler 18软件统计分析穴位使用频率,两穴位配对关联规则,穴位使用网络图分析;分析药物使用频率,两味药物配对关联规则,药物使用网络图分析。
3 结果
3.1 穴位选取规律数据挖掘结果
(1)穴位使用频率分析 56篇文献中,穴位贴敷防治儿童哮喘的穴位共计19个。使用频率最高的前5位为肺俞、膻中、膏肓、天突、定喘,表明以上穴位为防治儿童哮喘的常用腧穴。见表1。
表1 使用频率10次以上的穴位统计
(2)两穴位关联规则分析 通过数据挖掘关联分析,结果显示置信度为100%、支持度大于20%的两穴位配对中,前3对穴位分别为肺俞和膻中、肺俞和天突、肺俞和定喘。表明以上穴位常两两组合,应用于穴位贴敷防治儿童哮喘。见表2。
表2 两穴位配对关联规则
(3)穴位使用网络图分析 通过关系网络图发现,肺俞、膻中、膏肓、天突、定喘之间有明显的强相关性。其中肺俞与其他穴位之间的强关系关联数最多。见图1。
图1 穴位使用网络图分析
3.2 药物选取规律数据挖掘结果
(1)药物使用频率分析 56篇文献中,穴位贴敷防治儿童哮喘的中药共计29味,使用频次共计241次。穴位贴敷药物主要为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且每个贴敷药物处方均有白芥子。见表3。
表3 使用频率10次以上的药物统计
(2)两味药物关联规则分析 因收集的穴位贴敷防治哮喘的处方中均有白芥子,所以去除白芥子,数据挖掘关联分析其他药物配对结果。结果显示,置信度大于90%、支持度大于80%的两味药物配对中,以置信度由高到低排列,前3对药物分别为细辛和甘遂、细辛和延胡索、甘遂和细辛。表明以上药物在使用白芥子的基础上,常两两配对用于穴位贴敷防治儿童哮喘。见表4。
表4 两味药物配对关联规则
(3)药物使用网络图分析 通过关系网络图发现,细辛、甘遂、延胡索3味中药的使用存在较强的关系。由于所有文献中都使用白芥子,因此可认为在白芥子使用的基础上,细辛、甘遂、延胡索之间有着明显的强相关性。见图2。
图2 药物使用网络图分析
4 讨论
“哮喘多因痰作祟”,即哮喘多因内有痰,外感邪,外邪引痰而发,因此哮喘治疗多从祛邪化痰而治。穴位贴敷治疗哮喘是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进行,将补气正阳、祛邪化痰的中药贴敷在阳经所在穴位上,经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和机体对药物的吸收,达到“三阳合一”,提高人体正气,促进痰饮排除[5],进而治疗哮喘。由于该疗法操作简便,经皮给药避免了药物对肝肾的损害[6],因此特别适用于儿童。
本研究中,通过频率算法、关联规则、网络图分析,可以看出肺俞、膻中、膏肓、天突、定喘使用的频率最高,且他们之间具有强相关性,且常常交叉配对应用。其中,肺俞使用频次最高,为穴位贴敷治疗儿童哮喘的主穴。此5穴中,刺激肺俞能加强和提高肺功能[7];膻中为任脉中寒湿之气变为温燥之气的穴位;膏肓可祛除膀胱经湿热之气;天突通利肺气,降痰宽胸;定喘止咳平喘。诸穴配合,能达到化痰、祛邪、平喘、治哮的目的。
由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得出,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的使用频率最高,4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强相关性。结果表明,穴位贴敷用药原则基本遵循《张氏医通》所载的贴敷治疗哮喘的中药组成。4味药物中,白芥子能祛经络之痰,温肺利气,且有一定的经络刺激性,是穴位贴敷的主药,也是穴位贴敷治疗儿童哮喘的必用药物;甘遂可抑制超敏反应,缓解气管痉挛;细辛温肺化饮,祛风除寒;延胡索理气活血散瘀。诸药合用,发挥理气化痰、止痉散邪的作用,进而达到防治哮喘的目的。
综上所述,通过数据挖掘研究穴位贴敷治疗儿童哮喘的应用规律,发现穴位的选取多以肺俞、膻中、膏肓、天突、定喘组合应用为主,药物多以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组合应用为主,药物与穴位配合应用起到补肺温肺、化痰平喘的作用,进而达到防治哮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