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教学探究

2019-02-20施玉华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9年32期
关键词:凸透镜体积物理

施玉华

(江苏省阜宁县实验初级中学 224000)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现在的基础教育已经逐渐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不断地向素质教育发展.在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致力于帮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相应的技能.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已经引起了教师的广泛关注.本文将针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教学进行简单的探讨和研究.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下,如果我们想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那么就必须要让学生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进一步的对物理知识进行主动的探究.主动,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怎样做才能够让学生主动去探讨物理知识呢?笔者认为,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然后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并且在教学情境中适当的为学生设计一些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非常想要了解某部分内容的情况下,对物理知识进行主动的探究和学习.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很多种,一般来说,针对物理这个学科,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来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还可以利用一些实际的物体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除此之外,结合一些生活现象或者时事新闻等载体,也能够起到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

举个例子,我在带领学生学习《人耳听不见的声音》这节课的内容时,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的引入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播放了火山和地震爆发前夕,自然界的动物引颈倾听,然后立即四处逃散的片段.根据这个片段,我引导学生猜一猜火山和地震爆发之前,自然界中的动物有什么异常反应,它们又是通过哪种途径来获得信息的,为什么人们不能够用这种途径来获得火山和地震的信息.这些问题的提出,很明显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兴趣.在这节课中,我利用多媒体来创设教学情境,整体课堂氛围都变得十分融洽.当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之后,我便在这样的情境之中,为学生引出新的概念——超声波和次声波.人们可以听到的声音频率在20Hz到20000Hz之间,而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次声波的频率低于20Hz,因此,动物能够听到的声波,我们是无法听见的.引入这些概念之后,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我又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些超声波和次声波在我们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如说,超声波可以应用于速度的测定、B超检查母体胎儿等等.

二、经历过程,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也不符合当代素质教育的发展理念.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教学,应当重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亲自经历的知识形成的过程之中,那么学生的角色才能够真正的成为知识的探究者.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探究的过程.具体来说,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为学生提供一些有必要的帮助和指导,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式来感受知识是如何形成的.

以物质的密度这部分内容为例,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利用比值定义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我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个经历形成的环节.首先,我取体积相同的铜块和铝块,放在调节好平衡的天平上,让学生猜想天平哪端下降,问学生为什么;随后,我把盛有相同体积的水和煤油的烧杯放在调好平衡的天平上,猜想天平哪端下降,问学生为什么.经过思考之后,我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合作研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提供天平称出体积不同的长方体木块 (5×2×1cm3,5×2×2 cm3)的体积和质量,并求出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再用两个体积不同的长方体(4×2×1cm3,4×2×2cm3)小铁块重做上述实验,把得到的数据填入表格.表格填好之后,我组织学生围绕实验测得的数据进行分组讨论,看看能得出什么规律.经讨论,学生最终得出结论:木块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木块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就增大几倍,即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铁块也存在同样的结果.随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发现:木块和铁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并引入“密度”这一物理量.

三、重视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在当前的实际教学现状中,我们对于实验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深.为了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我们应当加强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在实验中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态度.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在一些需要学生亲自动手的实验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在探究之中了解更多的物理知识.还可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简单有趣的小实验,通过实验的操作和演示来让学生感受物理知识的趣味性.

如果在带领学生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我首先在课堂上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来引入这一实验的内容,并将上面看到的现象进行对比,另外结合第二节学习的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提示学生凸透镜不仅能成像,还能成各种不同情况的像.有正立的,倒立的;还有放大的和缩小的像.针对这种情况,我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将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总结出来,比如说:1.什么情况成缩小的像?什么情况成放大的像?2.什么情况成倒立的像?什么情况成正立的像?3.成不同像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和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有什么关系?4.物和像在凸透镜的同侧还是异侧?等等.随后我针对这些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猜想,引导学生从中感悟到凸透镜成像是有规律的,物距和焦距都会影响到所成的像.接着我介绍了光具座的作用以及用法,并且为学生示范了如何调节透镜和光屏.随后我请同学们用点燃的蜡烛作为成像的物体,自行选择实验器材,制定实验计划,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大小情况与物距的关系.

四、巩固典型,培养学生分析解决能力

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强化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当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做题.比如说,很多题教师在教学中讲了很多遍,但是学生在自己做的时候还是会出现或大或小的问题.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不是因为这些问题真的难以攻克,而是由于教师没有找到合理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这部分知识内容.对此,教师可以收集一些典型的物理例题,让学生从典型问题之中奠定知识基础,拓展物理思维.在组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时候,一定不要害怕出错,要把学生的错误当成是一种资源,合理的利用这种资源来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不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

在学习受力分析的时候,有些学生对运动的物体的力总是搞不清楚.如题:在湖中划船时,使船前进的的动力是: A.桨划水的推力 B.水直接对船的推力 C.人对船的推力 D.水对桨的推力.对于这道题,很多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答A,因为用桨划船船才能前进,不划桨船将不动.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问题,我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了讨论,本题应从题目的叙述分析入手,“使船前进的动力”这句话是题目的关键.从语句中,我们要体会到的是船桨受到力了,船桨是受力物体.正是因为船桨受力力了,所以才会使船前进.由此可见B、C选项不可能,再看A选项,桨划水的力,力作用于水上,水是受力物体,应是水在动.当桨划水的时,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对桨也有力,水对桨的力作用在桨上,相当于作用船上,所以可以使船前进,故选D.经过了完整的分析之后,我又对这道题进行了变式,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教学现状中,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形成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实现自我价值,教师应当不断地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义不容辞地落实核心素养的形成.

猜你喜欢

凸透镜体积物理
只因是物理
多法并举测量固体体积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巩固
小小凸透镜 成像应用多
凸透镜成像有规律
聚焦立体几何中的体积问题
处处留心皆物理
小体积带来超高便携性 Teufel Cinebar One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学好凸透镜 成像点点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