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还学习权利 让初中化学课堂更精彩
——初中化学教学中自主学习模式构建的思考

2019-02-20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9年32期
关键词:先学化学情境

徐 莹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 215000)

化学是基础性学科,与农业、能源、旅游、环境保护等密切相关,化学学科中的相关知识,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学生的学习和以后的发展作用巨大.培养终身学习者,是时代赋予的使命.化学教学中,培养终身学习的学习者,培养终身学习型人才,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前提和关键.为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新教学理念,营建学生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课堂模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主构建,从而提高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有效性.下面,结合初中化学教学教学实践,对如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构建互动课堂的问题,谈几点思考.

一、设计自主学习任务,促学生自主预习

交给学生学习的权利,首先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从灌输的态势中走出来,巧妙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先学,实现知识的自主构建,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自主预习的能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用在教学中,指的就是自主预习的作用和意义.化学教学中,优化课堂组织模式,组织学生先学,是强化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因此,作为化学教师,应该在教学前,精心研究教材内容,提出自主学习的任务,并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练习的机会,让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堂上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的教学前,教师可以设计下面的自主学习提纲,让学生充分自主先学.如:(1)已知空气由哪些物质组成?生活中哪些生活事实能证明它们的存在?(2)空气中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各是多少?(3)氧气、二氧化碳有哪些物理性质、化学性质?(4)什么是化合反应?什么是分解反应?(5)实验室制备氧气、二氧化碳的原理是什么?……

这些问题,利于学生课前借助于相关的学习材料,如教材、参考资料、微课、微视频等进行有效先学,初步把握知识点,为课堂上有效互动埋下伏笔.

二、设计交流的任务,促学生讲出来

交给学生学习的权利,是优化课堂结构的主要途径.学生课前先学,为课堂上讲出来,奠定了基础.课堂上,教师可以巧妙设计自主交流的任务和活动,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其自主交流先学所得,也有效落实了“学进去”、“讲出来”.“讲出来”的过程,是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取长补短的过程,也是学生积极互动的过程.

为了提高学生讲出来的有效性,教师设计的“讲出来”的问题和活动,应融入趣味性、竞争性,为学生营建乐于参与的氛围.如“燃烧与灭火”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问题,检查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既促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也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可以设计以抢答为主要形式的问题,以小组抢答且回答正确一个问题,加1分的奖励形式,小组加分制,既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也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如:镁带燃烧,发出什么颜色的光?什么是燃烧?燃烧的条件有哪些?……抢答活动的开展,激活了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活动的开展,也有效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自主先学的收获,从而收获学习的信心,强化学习的乐趣,为有效课堂奠定了基础.

三、设计探究性活动,促学生生成新知

传统课堂上,教师的一言堂,学生被动听、机械练,缺乏兴趣、困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学得低效、乏味、被动,与新课改格格不入,与新型的课堂观相去甚远.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精心设计活动,巧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的热情,促学生生成新知,实现知识的自主构建.

如进行“身边的化学物质”的教学时,课堂之初,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空气的存在吗?你能给大家描述一下空气是怎样的吗?你能用什么方法“捕捉”到空气吗?给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的欲望.

再如“燃烧和灭火”的教学时,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呈现出不同的燃烧的情境.如点燃的火炬、燃烧的蜡烛、古时候的钻木取火、火山爆发、大兴安岭森林的自燃等.这些情景,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初步认识“燃烧”的概念.然后,教师提出引领性的问题:镁带、铁丝、木炭、硫等都可以燃烧.但是,有的在空气中就可以燃烧,如镁带、磷等,而铁丝、木炭等在氧气中才可以燃烧.这说明燃烧有一定的条件.镁带、铁丝、木炭、硫等的燃烧,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会发出什么颜色的光?这样的问题提出后,教师把问题的探究全交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进行实验.之后,鼓励学生对这些实验现象进行归纳和总结,总结出这些物质燃烧时的相同特点,进而归纳出“燃烧”的定义.这样,教师巧妙创设情境、提出探究性的问题、设计相应的实验,引发学生的参与的热情,通过思考、实验、分析、归纳,构建知识体系,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

四、开展实验活动,提升学生实验能力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主要特点.借助于实验,可以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传统的化学教学中,多数教师对于实验采用讲述式,也就是将实验的器材、实验用品、实验过程、实现现象、实现结果等采用“灌输”的方法,强加于学生.学生成为知识的容器,被动接受教师的“给予”.即使有的教师关注实验,但也是以演示实验为主,剥夺学生操作实验的权利.

如第五章第一节“金属的性质和利用”的教学中,对于“金属的化学性质”部分的教学时,教师会对镁、铁、铝、铜等金属的燃烧情况等一一讲授,或者教师做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学生只有看、听、说的份儿,被剥夺了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权利.而交还学生的主动权,让学生自主实验,亲自观察,增强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完成第115页“观察与思考”的表格.

自主实验的开展,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实验的意识,提高实验能力.学生的实验活动的开展,也激活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凸显.

五、运用问题教学,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初中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教学中创设生活情景,提出生活化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意识,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综合素养.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创设情境,巧妙设计问题,并把问题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乐学、善思的学习者.

如第五章第二节“金属的性质和利用”的教学时,课堂之初,教师借助于多媒体呈现出飞机、宇宙飞船、大货轮等图片,提出问题:你们坐过吗?你们见过飞机、货轮、宇宙飞船吗?他们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学生自主交流后,继续设疑:你还知道哪些金属?金属有什么性质?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这样,情境和问题,把学生带进知识的殿堂中,引发学生探究的乐趣.

还是在“金属的性质和利用”的教学的过程中,借助于生活化的情境和问题,同样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的参与度.如“联想与启示”中的问题:银的导电性比铜强,而制作的电线、电缆等用铜而不是银,为什么?电工用的螺丝刀,以及铁制的锅铲等为什么需要加上木柄或者塑料柄?铸造硬币的金属的选择要考虑哪些因素?这些与生产生活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讨论得出结论.对于“金属的化学性质”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出下面生活化的问题,如:铝制品不容易生锈,为什么?然而,专家提出不要用铝制的餐具,为什么?你能用什么方法,辨别真金和假金?…问题的设计,不仅吸引学生的兴趣,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生活化的问题,更强化学生学好化学的欲望,从而强化学习意识.

还课堂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利用问题教学,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运用实验活动,促学生动手实验能力的提升,提高学生创新学习意识;巧妙创新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联想,发展学生的思维;开展多样化的活动,促学生能力的提升,激活课堂.

总之,将学生的学习权利交还,便于学生感知化学学科的特点,体验化学学科的魅力,强化学习兴趣,从而让化学课堂更精彩.化学教学中,教师应立足新教材、运用新理念、灵活运用新方法,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交还学习权利,真正培养和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化学课堂更精彩.

猜你喜欢

先学化学情境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复习课中的应用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先学后教探索数学课堂新模式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