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化学学科形象 提升学生学习动力
2019-02-20徐立
徐 立
(江苏省启东市吕四中学 226241)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化学学科被贴上了“污染”、“毒害”、“易爆”的标签,尤其是近日江苏盐城所发生的化工厂爆炸事件,以致于提及化学学科,学生心理都会为之一颤.教学中,也经常看到这样的细节,化学实验过程中遇到加热、搅拌等操作时,学生的神情无比紧张,生怕出现爆炸等场景,学生的这种心理对他们的学习主动性造成了严重的压制,如此也必然影响我们的课堂效率.化学教师有责任重塑学生心目中的学科形象,以强化学生的动力.
一、精心设计第一堂课,引导学生明确学科价值
要重塑化学学科的形象,教师务必从第一堂课开始,就指导学生采用客观的视角来分析这门学科,让学生能够辩证地看待化学学科对社会进步和发展所带来的影响,让学生真正意识到本学科的价值所在.
比如笔者在给学生上第一节课时,以这样的一个段子开启教学:生活就是一个化学课堂,我们在吃咸鸭蛋时研究了苏丹红在颜色上的特点;享受火腿所带来的美味时能对隐含于其中的敌敌畏进行分析;每天饮用牛奶时,里面的三聚氰胺还给我们带来惊喜,牛奶让外国人越来越结实,让中国人产生结石.当学生哄堂大笑之后,笔者让学生由此来展开讨论,分享自己对于相关问题的看法,以及对化学学科的态度.由于上述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而且不同事例也正是学生对化学产生偏见甚至恐慌心理的根源所在,通过这样的素材来激起学生的共鸣,可以单刀直入地引起学生关注,让学生意识到:苏丹红、敌敌畏、三聚氰胺等化学物品在工农业生产中有重要的作用,之所以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负面影响,根源上还是因为使用这些化学物品的人.
由此开始,教师引导学生从正面和负面两个方面来探讨化学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比如二十世纪初,哈伯和施恩等化学家研究出合成氨技术,这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足量的氮肥,使得农业产量大大提升,从而大大缓解了有限耕地和庞大粮食需求之间的矛盾.然而合成氨技术的出身并不好,它最早出现于炸药的研制过程中,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人们才将其运用于化肥生产,如果就因为它被运用于炸药制造贴上“杀人武器”的标签,这显然是有失偏颇的,即便现阶段的合成氨工业在实际生产中依然属于爆炸中毒等事故较为集中的地带,不能因噎废食,以片面的观点来审视这样一项科技,甚至因为可能存在的隐患而丢弃这样一项改变世界、影响人类历史发展方向的技术,这将是历史的倒退.
经过一系列的讨论,学生将逐渐意识到,各项化学技术和理论本身都没有问题,他们都是化学研究者呕心沥血的重要成果,将这些成果运用于哪些方面,这取决于使用者的价值取向.任何一种化学物品,它是否具有腐蚀性,是否有易燃易爆的危险,这些都不是决定它是否有存在价值的关键,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人的价值体系.
二、创设充满生活气息的情境,诱导学生投身其中
现代教学理念倡导依托情境建构课堂,要求教师将各种生动而具体的素材呈现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种较为真实的探索意境,课堂教学生动而丰满.此外,如果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创设情境,则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借助生活经验来研究化学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将一些人文教育的元素融入其中,可以更好地让学生的心理和情感受到触动,并由此更受启发.
比如在指导学生研究二氧化硫的性质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介绍酸雨危害的视频,并指导学生探索酸雨产生的原因.煤炭在我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燃料,而煤炭里面又大多含有硫元素,这也导致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二氧化硫,大量的二氧化硫随雨水降到地面后又形成了酸雨,有关二氧化硫的研究由此而切入.这种情境下,学生在潜意识中也就对二氧化硫产生一种较为负面的认识.随后教师话锋一转,营造一种先抑后扬的学习意境,提出问题:二氧化硫难道就一无是处吗?教师再通过实验演示二氧化硫的漂白效果,让学生意识到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和还原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二氧化硫重要的工业价值.教学的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整个知识进行梳理,让学生意识到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是人类无法回避的话题,但是只要注意吸收和利用,就完全可以将危害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以内,学生也将由此而形成更趋辩证的观念.
化学课堂的情境创设本就是一项富有艺术性的工作,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更加自然而贴切的情境,并且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这样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树立更加正确的观念,对他们后阶段的发展非常重要.
三、建立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喜欢化学
压抑而紧张的课堂氛围容易让学生心生厌倦,学生将很难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自然也就无法产生主动而积极的学习动力.为了让学生对化学产生一种由衷的喜爱,教师务必要注意课堂建设,要注意建立一种宽松而和谐的课堂氛围,以此让学生放下心理的戒备,进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索之中,学生也将不由自主地喜欢化学课.
高中生普遍压力较大,教师如果能够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这样的处理将有助于学生兴趣的调动,也有利于学生将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比如学生普遍对一些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感兴趣,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介绍化学研究与材料科学的关联,也可以指导学生研究燃料电池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中的运用等等.这些内容将让化学课堂不在生涩而枯燥,学生将能够更好地明确化学学习的价值和意义,而这也将逐步转化为学生主动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内驱力.这样的教学过程将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化学的喜爱之情,由此将百倍的热情倾注到这一学科的学习之中,这显然也是优化课堂设计的追求所在.
综上所述,通过高中化学课堂,希望学生能够认识到,学习化学的目的就是要积极探索如何驾驭各种化学理论,让化学理论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避免让化学技术对人类产生危害.这样的教学方式将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科观念,从而让学生以正确的视角来审视这门学科,并以积极而主动的姿态来研究本学科,这对学生积极性的提升和发展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