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文教育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探索
2019-02-20姚克林
姚克林
(绍兴文理学院 附属医院,浙江 绍兴 312000)
医学人文是研究医学源流、医学价值、医学规范与医学有关的其他社会文化现象的学科群[1]。医学教育包含医学科学教育和医学人文教育。开展医学人文教育能够提高医疗队伍整体人文素质,有助于医务人员的医学人文精神、职业价值观和职业态度与医疗行为、医患沟通等能力素质的培养。随着健康产业的发展进步,医疗领域大量装备仪器的更新发展,更需要大量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投身医疗事业。因此,高等院校更应该加强医学技术性人才的医学人文教育方面的建设。
一、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医学人文教育的现状
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医学人文精神的研究主要是沿着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展开[2]。国内大多数医学院校开设有关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课程比例远低于欧美国家,医学教育仍注重专业知识教育,常以研究生考试和执业医师考试为导向,抓专业基础,忽视人文教育。在医学伦理学和政治思想教育课程中,教学方式简单,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医学生课堂上被动灌输,又无主观兴趣,缺乏实践,普遍缺乏临床经验和社会接触能力。
晋代杨泉就指出“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一个医生必须有扎实的专业技能,更要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和人文修养。《我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医学研究与服务的对象是人,在医学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加强文理医渗透和多学科交叉融合,把医德和医术的培养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每一位医务工作者在加强医学知识的同时,重视自身医学人文知识的学习。
医学影像技术是一门重应用,实践性强,多学科交叉的临床综合性学科,应该注重个性化的临床操作技能和临床思维的培养,要掌握解剖、病理、生理等基础医学课程,了解内外妇儿科的各学科常见疾病的基本症状和临床诊断,还要掌握X线、CT、MRI等各种大型影像设备成像原理、操作方法。同时更应加强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
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医学人文教育的探索
(一)课程改革,全面融入课程思政内容
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院校本科目录中增设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由于专业设置时间较短,在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设置、教材选定等方面都处于探索阶段。原先的影像诊断专业是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重点建设学科,培养系统相对成熟,专业变换后也会遗留一些对新的影像技术专业的干扰。绍兴文理学院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是授予理学学位,学生毕业后不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学校积极帮助学生认清专业定位,早做职业规划,设置临床一线的影像专业医生作为专业辅导员全程指导,帮助了解所学专业的属性、发展、内容和前景,增强归属感和职业认同,提前做好角色体验。有侧重地选择基础医学课程和应用性课程,并将医学人文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进行。杜治政[3]提出将《人文医学导论(或基础)》《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医患关系医学社会学》《医学哲学》《医学史》7门课程设为医学人文核心课程的建议。大部分医学院校只选用了其中执业医师考试涉及的《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卫生法学》,而其他课程开设的很少[4]。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开设了前面五门课程。医学人文教育贯彻到课程教育的全过程、各环节,把爱国主义教育、人文精神教育、社会责任教育、辩证思维教育细化和融入医学影像技术课程教学。医学人文教育内容大致设置成两个方面内容:第一方面是医学人文课程类教学,包括《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患沟通学》等核心课程,这是医学人文教育的主要形式,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引导医学生持有医学人文精神,人文情怀。第二方面是临床实践类人文教育,以见习、实验、实习等临床实践,把“医者仁心”“大医精诚”等理念早日铭记于心,提升医学人文素养。当然还有良好的校园文化熏陶,风则江人文大讲堂、杏林讲堂,各类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等内容也是医学人文教育实践的重要拓展部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临床实习是实现学生理论知识向临床技能转化的必经阶段,医学生必须通过重复实践才能掌握大型仪器设备的操作,才能接受医院文化和职业道德熏陶,才能达到专业技能与人文素质并进[5-6]。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贯穿在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全方位充分发掘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资源,构建全课程的育人格局[7]。从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可以看出包含很多唯物辩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以人为本、博爱奉献的人文精神,这些思政元素,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
(二)教学创新,案例教学融入医学人文
医学影像技术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按照教材顺序,依次讲解影像成像基本原理、检查技术、注意事项、各系统的解剖结构、正常影像表现、异常影像表现、常见疾病的影像特点等。这种灌输式教学,学生被动参与,很难深入理解,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践教学中摆放摄影体位、选择摄影条件、图像后处理等也更多的是模仿带教老师操作,缺乏创新和思考。
基于案例的教学模式(Case-based Learning,CBL),通过模拟临床案例,让学生提早接触临床,培养临床思维,学会运用已有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CBL教学还能采用小组讨论,模拟真实案例,锻炼沟通能力。比如在如何合理选择影像检查技术的章节,在课堂上采用角色扮演,老师模拟病人,学生扮演医生。给出情景1:假设出一个当地上市企业老总,体检发现肺部有1个3 mm大小结节,坚持要求做胸部磁共振检查,认为贵的检查就是好的检查。你会怎么解释?通过小组讨论,积极思考,学生一定会掌握各种影像技术的优缺点、适应症;综合选择最优检查,争取患者利益最大化,同时也能加强临床沟通能力,锻炼处理医患关系。情景2:患者咳嗽、发热3天就医,做完胸部X线检查,又被建议做胸部CT检查,抱怨医生重复检查。你怎么解释?模拟临床真实环境,让学生深入其境,主动思考,在试着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了两种成像的不同原理和优缺点,沟通有理有据,辩证的思维,科学专业的精神自然地融入教学过程中,而且印象深刻。又比如在讲解X线辐射的章节,给出情景3:一个8岁男童外伤后下肢骨折要求摄片,检查时注意什么?在课堂上分组讨论,答案涉及X线防护的原则、措施,对X线辐射敏感部位如何防护,还涉及患者知情权等。学生各抒己见,感受不同角色心理,将人文关怀融入病人辐射防护的细节,为以后步入临床成为有仁心、知冷暖的医生播下种子。在如何与患者沟通、缓解患者检查时的紧张情绪、主动询问病史、解释检查结果、保护患者隐私、尊重与同情等体现医学人文的细节点上都可以做大量的工作,使得人文教育落到实处。当然还有基于问题的教学、三明治教学法、应用微信平台的教学、课堂翻转教学法等不同的教学形式在不断呈现,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引发学生思考和主动学习。积极开拓网络化人文课堂,展开体验式教学,结合医疗相关事实热点,启发学生参与讨论;重视情景融入式教学,引导培养学生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判断、解决能力。
(三)加强师资,杰出校友返校传承讲学
医学人文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充分发挥教师的率先垂范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部分医学专业课程是有附属医院医生作为兼职教师讲授,他们缺乏系统专业的人文方面的培训,因此需要定期举办医学人文论坛,加强自身人文素质修养。绍兴文理学院医学影像专业已经办学近50年历史,有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博士校友,他们每个人的成长成才之路本身就是非常励志的,具有明显的榜样作用。他们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今天成为了影像专业的翘楚,学科的领军人物,成了母校的骄傲。比如杰出校友滕皋军教授从中专毕业到如今成为院士增补候选人的传奇经历,比如众多前辈们如何一步一步成为行业的领军人物,成为大学教授,从自己考取博士到成为博士生导师的精彩人生故事,这些都将潜移默化的感染、激励一代一代的医学生前行。
绍兴文理学院成立了杰出校友联盟,定期邀请他们回母校为学弟学妹讲学,无论是讲授专业知识还是讲人生经历,这些杰出校友的事迹,真实可信,仿佛触手可及,这些身边的榜样,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附属医院成立了名医校友专家工作室,专家们把最新最前沿的医学技术和理念带回母校,也将医学人文的精神带回母校。今天学生坐在台下听,明天的他也有望成为在站台上讲的人。这是校园文化的传承,反哺母校不忘师恩,这也是医学人文精神的一个写照。
(四)医教协同,培养岗位胜任力为导向
根据高等职业学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卫生行业的影像技师等职业群体,能够从事CT、DR、MRI、超声、核医学和介入诊疗等技术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简而言之,就是尽快掌握各种影像检查实用技术,经过实习阶段和上岗前短期培训,就能很快胜任操作岗位工作。相伴随的医学人文教育能够帮助医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在掌握医学技术的同时拥有一颗仁爱之心。21世纪初,国际高等医学教育领域提出了“岗位胜任力(Competency)”的概念,它为医学优秀人才的培养提供了重要路径,也为医学人文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坐标[7-8]。而医教协同是其中重要的环节。为进一步深化医教协同,学院设立医学教育管理机构,强化对医学教育的统筹管理。同时,加大财力支持和科研的投入,促进现有7家附属医院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学和科研能力,开放实验室,保障学校与各附属医院资源共享。为切实加强我院师资队伍建设,在各附属医院和教学相关医院推荐基础上筛选形成由专任教师、校聘兼职教师构成的临床教学师资队伍,满足开展临床教学的实际需要。2019年医学院聘用126名专任教师、1 534名院聘兼职教师(包括院聘教授、副教授、讲师、带教老师)。落实人员职责,明确身份,增强临床一线兼职老师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将荣誉与社会责任渗入医学人文教育的实践,促进临床教学更好地开展。
总而言之,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专业能力都将直接影响未来社会的医疗服务水平和医患关系。医学人文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医学生职业精神的重要内容。高等医学院校要结合自身实际,整合资源,将医学人文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医教协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有人文素养的卓越医学人才,保证医疗事业健康发展。医学人文教育是一个系统的长久的过程,犹如在医学生身上埋下了种子,它将贯穿其成长、成才的职业发展全过程,其成果非一朝一夕可见,却终将绽放在医疗服务的每个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