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初中数学“走班制”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9-02-20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9年29期
关键词:走班制学困生分层

任 杰

(江苏省宜兴市丁蜀实验中学 214221)

一、分层走班教学的背景

一直以来,学校的教学活动是以班级为单位展开的,学生在一个固定的教室由固定的老师授课,这也是目前最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虽然教学本身的步骤和过程是一致的,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却是千差万别的,即表现为——思维活动方式的差异、情感活动样式的差异、意志品质强弱的差异、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差异.因此,出现学生成绩参差不齐的情况再正常不过了.特别是对于农村初中,尤其是像数学这一门课程,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非常普遍.相信,这也是很多老师需要面对的非常头疼的实际问题.那么,如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有效地解决学生的个体差异问题,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笔者认为“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的实施可以很好地改善目前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尴尬局面.

二、分层走班教学的内涵

首先,“分层”是什么?“分层”就是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按照学生学业的成绩进行分若干个层次.那么“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掌握水平和学习能力水平把学生科学性地分成水平接近地放在一起进行教学.而“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实际上指的是根据学生的整个认知水平、能力水平、知识掌握情况、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等,将原来班级的学生分为若干层次,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有针对性地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指导、分层作业的一种流动性走班上课的教学模式.结合实践经验,这种教学模式除了能提升优等生与中等生整个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以及培养学生数学观察、分析、理解能力外,还能够提高学困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根本上解决了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一直存在的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现状,进而提升整个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三、分层走班教学的运行模式和实施策略

“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课程的设置要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而在进行学生分层时也要遵循全面性、自主性和变通性的原则;当然,最关键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要体现差异性的原则.我校通过前期分别召开学生、家长的研讨会,在做好学生、家长的工作以及在确定好学生如何分层、教师如何分工、班主任如何管理的基础上,最终达成共识,形成实施方案——将相邻的两个班级进行重组分层,分成A、B两个不同层次的班级.班主任根据学生的数学、英语成绩以及学生自己的意愿相结合的方式来重组,其中A班是基础班,B班是提高班.A、B班分别有一个教师进行数学或英语的教学,也就是在上数学课或英语课时,学生按分好的班级各自走班上课,同时为了方便学生减少走班的次数,在安排课表时尽量把数学课和英语课连排.当然A、B班的学生组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通过每半个学期对部分学生的层次进行微调,A班的学生进步的可以调到B班进行深层次的能力提高,而B班的学生如果退步明显可以调到A班先针对基础知识进行扎实训练,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笔者认为,只有坚持走班的“流动性”,分层才会更有意义,也更有实效性.

“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实施以后,由于A、B两个班级的学生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都各不相同,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作业布置和教学方法进行分层.

A班学生必须务实基础.就数学而言,特别是对我们农村学校而言,A班绝大部分是数学学困生,他们一方面因为以前基础没有打好,再加上自身学习习惯不好,自控能力差,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课后抄袭作业甚至不愿意写作业,导致数学成绩很差,因而缺乏学习的乐趣,从学习中感受不到快乐,觉得学习无用,从而造成了越不学越不会,越不会越不学的恶性循环.而“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的实施,首先可以从培养他们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入手,教师在备课时需要调整教学目标,降低难度,使得这些学生也能感受到以往不曾有的成功的喜悦和乐趣.慢慢地在课堂上,他们能跟着老师的要求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学习,同时也能理解老师的用心良苦,师生间的配合也越来越好,学习成绩也就自然而然有了进步.话说回来,其实,这部分学困生以前如果静下心来也能学会的,只是因为学习习惯等自身因素而没有学好.现在通过分层走班,加上老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调整,进过一个阶段的学习,他们开始在考试中尝到了甜头,感觉自己上课能听得懂,会做题了,学的知识在考试中也能派上用场,分数自然就高了,这样从“恶性循环”变成了“良性循环”.例如,我班上有一个学生王某杰,以前初二成绩一塌糊涂,上课从来不听,课后作业也从来不做,学习习惯相当差.到了初三,我经常关注他平时的学习和生活,特别关注他的心理,捕捉他身上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表扬.同时经常以朋友的身份找他谈心,使他认识到老师一直把他放在心上,从而在他身上形成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一课时,我发现他课上比平时还要更认真些,可能是因为知识点比较简单的缘故,他一直看着我,很期待我能喊他起来回答一道基础性的解答题.当他正确地回答出解题方法和答案后,全班同学把掌声送给了他.自那次课以后,我发现他在数学课上更加认真了,课后还会主动来问我题目怎么做,我经常会在他的作业本上加上“你真棒”这样的评语,也会当面向他竖起大拇指.最终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他在期末考试中(满分130)考到了70分的成绩.看着他取得这样的成绩,我感到非常的开心.

B班学生要激发潜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掌握好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多注重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讲解习题时B班基础较好可以节省很多时间,此时教师可以根据中考考纲的重、难点以及在作业批改中出现的易错点,进行引申,举一反三地进行变式训练,而不是为了讲题而讲题.还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分析问题所在,互相解决问题.总的来说就是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学,教师只需根据学生的反应随时对教学作出调整,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在B班的课堂上,当遇到不是非教师讲解不可的问题时,我会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之间互相探讨、交流,最后我只是在方法上作个必要的总结.这样的教学能更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讲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当然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即使这个班级是B班,老师要面对的是仍然是大多数学生,不能盲目地提高上课的难度与层次,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结果只有少数几个学生能够跟得上,大多数学生就只能云里雾里了.所以一定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教学,面向大部分学生.至于B班中成绩比较拔尖的,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给部分尖子生进行提优训练.

经过刚刚一个学期的“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的尝试,在期末统考中成绩的进步还是比较显著的——优秀率和及格率的提高、低分率的降低,都是很好的一个证明.“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模式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因材施教”的精髓.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教师的发展更依赖于学生.教师只有把自己的“教”置于学生的“学”中,做到“乐教乐学”,“教”才能更有助于学生的“学”.

猜你喜欢

走班制学困生分层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有趣的分层现象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浅谈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物理教学的变化
论走班制的应然追求与实然现状
普通高中走班制背景下书院式管理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