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问题导向的初中物理学习活动设计探究
——以苏科版初中物理“弹力”教学为例

2019-02-20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9年29期
关键词:弹力受力物体

胡 润

(江苏省苏州市振华中学校 215000)

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学科属性决定了物理教学实施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我们借助具体的载体,有序、有效推动物理课堂教学.问题是物理教学常见的抓手之一,但是不少物理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提问的问题数量较多,质量不高,问题之间缺乏必要的关联性.这就需要我们确立问题导向,进一步优化初中物理课堂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充分发挥问题的驱动效应,构建高效问题课堂,提高学生物理学习活动的有效性.下面以苏科版八年级物理“弹力”教学为例,简要阐述基于问题导向的初中物理学习活动设计.

一、问题导入,激活学习活动兴趣

导入是课堂教学重要环节之一,有效的导入设计不仅能够自然地引出教学内容,强化学生物理课堂学习的目的性,而且也直接关系到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引发.目前,不少教师能够借助问题导入学习内容,但是问题设计较为简单,问题呈现方式也非常直接,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要基于导入环节问题设计存在的问题,优化导入环节问题设计,将问题与学生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从活动中生发问题.

“弹力”一课课堂导入环节,我先组织学生进行一项活动:学生两人一组,互相扳手腕.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自然地引出问题:扳手腕过程中需要什么?学生异口同声地说“用力”,在此基础上,我又引发新的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需要用力,请你举出一些简单明了的事例让大家感受一下.

学生很快调动生活积累,援引生活中需要用力的例子.这一环节,由于将问题与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课堂导入做到水到渠成,学生活动又有效激发了学生兴趣.最后,又从课堂活动向课外人类活动延展,引导学生枚举生活中用力的现象,使学生思维得到有效的扩展,并调动学生生活经验,提高物理学习活动的有效性.

二、相机而问,贴近学生学习活动

问题提出时机与问题产生的效果有关,物理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够捕捉适切的时机,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加强课堂观察,将课堂预设与课堂自然生成有机结合,做到相机而动,从而使问题贴近学生学习活动,让问题与学习活动表现出高度的黏合.

“弹力”一课,在导入环节枚举生活中用力的现象时,有一位同学举出鼓掌的例子,我趁机而入:“一个巴掌拍不响”、“孤掌难鸣”说明了什么?这个问题的设计,正是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活动,捕捉时机,让学生了解到力产生的条件是必须有两个物体,再结合鼓掌例子自然地引出施力物和受力物,引导学生概括,最后总结,让学生理解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

这一教学环节,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将问题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尊重课堂自然生成,让学生亲历物理知识、物理概念形成的过程,加深了学生对力产生条件和施力物和受力物的理解,为后续学生活动进行了有效的铺垫.

三、问题引思,激发探究活动愿望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物理知识的获得与物理规律的发现,离不开探究活动.探究活动的开展往往需要问题驱动.这就需要我们设计问题时,要注重问题品质,问题要有助于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活动的愿望.

“弹力”在导入环节学生活动的基础上,我及时介入问题:同学们列举了很多力的例子,老师有一个困惑,力,看不见,摸不着,我们怎样才能感知力的存在呢?有没有哪位同学为我们设计一个感知力存在的活动.很快,学生设计出手压弹簧、手拉橡皮筋、手压橡皮泥等活动方法.

这一环节,重构了问题与活动呈现序列,不再是从活动引发问题,相反,借助老师的问题,引导学生设计出检视“力”存在的活动,有效激发了学生探究愿望,再通过学生探究活动,引发新的问题,推动课堂教学:物体受力后,有没有发生变化,如果变化,为什么?不同物体受力后,变化是不是一样?

学生很快围绕问题再次开展学习活动,发现物体受力后形状发生了变化,但是变化不一样,一些物体受力后能够自动恢复原状,如弹簧,而一些物体不能恢复原状,例如橡皮泥.在学生探究活动的基础上,我引出弹力、形变、弹性形变、非弹性形变的概念.

四、问题碰撞,深化学生学习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要不断推向深入,必须要利用问题引发学生思维碰撞,人为地制造学习“事件”,让学生的思维经历挫折、困顿等,从而激发学生物理认知需求,将物理学习活动不断推向深入,引领学生透过物理现象逐步抵达物理本质.

“弹力”在引入弹力、形变、弹性形变、非弹性形变概念的演示活动中,我有意识地制造了一个“事件”:手压的气球爆炸了!爆炸声着实让学生受到一定程度的震撼,看到学生注意力纷纷集中到爆炸的气球上,我引出问题:气球为什么之前没有爆炸,之后却爆炸了?同学们,你们演示一下,能不能告诉我答案.

通过活动事件,学生对形变、外力、弹力之间的关系获得了直观认识:在一定限度内,使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程度就越大;物体弹性形变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活动事件自然地引发出问题,而且有效抓住学生课堂学习注意力,学习活动效能更高.

五、问题总结,积淀学习活动经验

总结是提高学生物理思维严密性、构建物理知识体系的重要环节,目前不少教师重视总结环节设计,但是总结方式生硬.我们要充分利用问题的驱动与引领效应,引导学生在完成问题中对本课所学内容、学习重难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积淀学习活动经验,促进课堂学习的融会贯通.

“弹力”一课,我布置了一项问题作业: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并用一用,说出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学生要完成这一问题,必须要细致观察弹簧测力计结构,并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整合,测量练习,又帮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可谓一问多获.

总之,初中物理活动设计我们要确立问题导向,以问题为抓手,不断将学生的学习活动推向深入,问题设计与学习活动设计要保持高度的粘合度,并且构成问题链条,在问题生态中全面提升学生活动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弹力受力物体
巧用弹力带防治颈肩痛
深刻理解物体的平衡
我们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与鸟相撞飞机受力几何
关于满堂支架受力验算的探讨
为什么同一物体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样?
“弹力”练习
底排药受力载荷及其分布规律
弹力球
悬浮的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