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经济”之新

2019-02-19杨宗仁

生产力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新经济知识经济业态

杨宗仁

(兰州交通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70)

20世纪 90年代,新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和社会经济现象在美国出现且引起全世界的关注。随着中国政府对近些年来中国日益发展起来的新的经济形态的重新认识和高度重视①2016年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指出:“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必须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1],“新经济”一词在国内各界得以广泛传播和使用。同时,与“新经济”相伴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等概念成为学界和媒体的热门话题。然而,这些概念的表述存在内涵模糊、外延错位、不准确、不清晰等现象。为此,探究“新经济”的渊源和嬗变过程,厘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等概念的内涵和关系,对于正确理解“新经济”之新尤为重要。

一、“新经济”的渊源

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在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背景下②至2000年2月,美国经济已持续增长近9年(107个月),它超过美国曾经出现过的60年代106个月的经济持续增长记录。,“新经济”这个崭新的词汇在美国应运而生。1996年,美国迈克尔·曼德尔在《新经济的胜利——全球化和信息革命的强劲回应》一文中首次使用了“新经济”一词,并将其界定为:“以信息革命和市场全球化为基础的经济”,“新经济是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信息技术革命及由此带动的以高新技术为龙头的经济”[2]。1997年,《商业周刊》的主编 Shepard继续使用了“新经济”这一说法,并对其含义进行了详细阐述。Shepard认为,“新经济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背景下,由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带动的经济形态”[3]。Shepard观点与迈克尔·曼德尔不谋而合,二者同时强调“信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自此,新经济在美国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各类媒体连篇累牍,各种议论不绝于耳。代表性观点可概括为“赞成论”、“否定论”和“中立论”。“赞成论”者主要是一些专栏经济学家和企业经济学家,他们从高新技术发展与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关系、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浪潮对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以及冷战结束后美国经济的发展状况等方面分析认为,美国可能或已开始进入新经济时代,“新经济”是以知识经济为核心,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大趋势,配合以恰当宏观经济政策的一种经济形态,即:“新经济”=“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否定论”者主要是一些学院经济学家,其代表人物包括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他们坚持传统经济学的经济增长周期理论,认为“新经济”论站不住脚。其主要观点有:第一,高科技或技术进步对劳动生产率、进而对美国经济增长产生巨大影响的因果关系,实际上还是个尚未定论的问题,所谓的“计算机生产率悖论”(Computer Productivity Paradox)站不住脚的;第二,以英国为例,经济全球化促进国际竞争、进而抑制通货膨胀的“新经济”重要论点是不完全成立的。“中立论”的代表性人物包括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等,他们认为对“新经济”论的支持和否定均显得为时尚早,主张看一看再说,他们劝告大家对“新经济”论不要急于下结论,“因为历史布满了这种对新时代的憧憬,许多已经证明是海市蜃楼”。

二、“新经济”的嬗变

任何新事物的产生都有其一定的条件和基础,“新经济”也不例外。笔者梳理20世纪后期一些重要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代表性组织的相关论述发现,在“新经济”论之前,不同学者已从不同视角提出了与“新经济”论近似的观点和论述,这些观点为“新经济”论的提出奠定了学理基础。1962年,美国经济学家弗里茨·马克卢普首次提出“知识产业”概念,从而拉开了人们探寻、认识和了解后来逐渐演变成的所谓“知识经济”的序幕。1970年,未来学家阿尔·托夫勒在《未来的冲击》中宣告了“超工业社会”的出现。1973年,哈佛大学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在《为工业社会的来临》中提出了“后工业社会”的概念。1977年,美国经济学家马克·波拉特等人在《信息经济》中首次提出国民经济的“四次产业划分法”,即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并依次称之为第一次到第四次产业。1980年,法国让·雅克等在《世界面临挑战》中直接运用信息社会这个概念取代了后工业社会和其他提法。1996年,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在《科学、技术和产业展望报告》中首次使用“知识经济”(Knowledge-based Economy)的概念,并对其内涵作出了界定——“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通过溯本求源可以发现,“新经济”与“知识产业”和“知识经济”息息相关,它们一脉相承,有着继承和演进的历史关系,只不过在不同时期,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在认识程度上存在着差异,有着不同的表述方式[4]。

“新经济”的实质是知识经济,但它又不完全等同于知识经济,其外延似乎比知识经济更宽泛一些。知识经济是信息经济、数字经济、虚拟经济、网络经济。按照“新经济”观点,它可能还包括了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变化、经济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经济概念中无法涵盖的内容。

虽然人们对“新经济”的含义存在着较多争议,但在20世纪末期,“新经济”已开始为美国政府、企业家和一部分经济学家所接受。1997年和2000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分别在《国情咨文》中谈到“新经济”,强调“我们建设了一个新经济”。随着“新经济”的兴起,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网络经济等也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迅速成为热门词语,用于描述出现的新的经济现象,相对于“新经济”,后者似乎更简单易懂,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习惯用这些词语来描述或者代替“新经济”。

三、“新经济”之新

“新经济”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概念。经济发展总是在推陈出新,不同时期的经济都有“新”的部分,一定时期的“新”也会逐渐变成“旧”[5]。因此,“新经济”始终是相对于传统经济而言的。“新经济”是伴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而产生的经济形态。比较20世纪美国“新经济”而言,当今和今后“新经济”已表现出完全不同于当年美国“新经济”的崭新之新,主要呈现于以下方面。

(一)新技术

“技术”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人类在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并在生产劳动中体现出来的经验和知识,也泛指其它操作方面的技巧”;二是“技术装备”[6]。表现“新经济”之新的新技术应该同时包含上述两层含义。新技术是“新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在很大程度上带动劳动生产率提高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源泉。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高科技领域独占鳌头,发展迅猛,尤其是国际互联网技术的广泛运用,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产品成本,使公司获取了高额利润,并有条件创造了新的工作岗位,提高了就业率。

一方面,“新经济”的发展以新技术革命为引领,正是由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基因工程等新技术的加速兴起,带动了知识经济、信息经济、数字经济、虚拟经济和网络经济等“新经济”的蓬勃发展①前文已述,信息经济、数字经济、虚拟经济和网络经济等知识经济不等同于“新经济”,此处如此表述,只是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习惯用这些词语来描述或者代替“新经济”。。另一方面,没有新技术革命就没有“新经济”出现。因此,发展“新经济”必须关注未来可能会出现的新技术,特别是颠覆性技术。

(二)新产业

“产业”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土地、房屋、工厂等财产(多指私有的)”;二是“构成国民经济的行业和部门”(如:高科技产业、支柱产业);三是“指现代工业生产(多用于定语)”(如:产业工人、产业部门、产业革命)[6]。表现“新经济”之新的新产业主要指上述第二层含义。经济学中的“产业”是生产物质产品的集合体,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部门。有时泛指一切生产物质产品和提供劳务活动的集合体,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服务业、文教卫生业等部门。我国产业的划分是:第一产业为农业,包括农、林、牧、渔各业;第二产业为工业,包括采掘、制造、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各业;第三产业分为流通和服务两部分,共4个层次。依据“产业”概念推断,新产业是通过各类新技术在不同传统产业中的应用而产生的新型或新兴产业,如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业和创意文化产业等。

新产业是“新经济”的表现形式和特征之一,任何一种新技术都要经历从概念到产品到解决方案再到最终用户直至创造价值甚至形成产业的过程。新产业的发展需要大幅提高传统产业中的科技含量,减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实现经济结构性调整。新技术的应用也使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从而产生新产业。

(三)新业态

业态是“业务经营的形式、状态”[6]。据此推断,新业态是指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基因工程、智能制造等高新技术的应用,产业的生产和服务活动所表现出来的新的经营形式和状态。由于不同国家的不同产业中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水平存在差异性,新业态在不同产业的表现程度不同。近年来,我国制造业、物流业、服务业和新兴文化产业中产生的新业态比较突出。随着高新技术与文化结合,新兴文化产业中产生的手机动漫、电子书、网络游戏等具体文化经营形态就是新兴文化业的新业态;线上线下融合、跨境电商、社交电商、智慧家庭、智能交通、电子商务、移动医疗服务、云医院等均为我国物流业和服务业产生的新业态。随着工程活动中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工程活动的新业态已初露端倪,未来这种新业态将呈现颠覆性的新模式,它既是全新的工程业态,也是全新的社会业态。这种新业态将在技术形态、规模形态、政治形态、产业形态和人文形态五个维度展现出全新的形态,并呈现出不同的细节特征[7]。

新业态是新技术应用的结果,新业态伴随新产业而存在,没有新产业就没有新业态的出现。

(四)新模式

模式的本意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6]。表现“新经济”之新的新模式主要指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是指为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把能使企业运行的内外各要素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高效率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并通过最优实现形式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客户价值,同时使系统达成持续赢利目标的整体解决方案[8]。简单来说,商业模式就是企业赚钱的方式方法。例如,肯德基、麦当劳、全聚德等餐饮店的连锁经营方式,B2B(Business to Business)和 B2C(Business to Consumer)等电子商务形式都是典型的商业模式。新模式是指企业在原有商业模式的基础上,利用新技术手段,通过产业联合、业态融合等方式形成的新的商业模式。例如,在现代旅游业这个新产业基础上,民宿是这个产业发展中出现的新业态,而就具体的经营个体而言,某地区遵循错位发展理念,围绕乡村旅游建设,将康体养生、民俗风情、文化礼学、古城古风等多种元素植入民宿发展过程,着力打造有故事、有内涵的主题民宿,这就是他们发展民宿的新模式。

新模式也是个相对概念,一个时期的新模式经过一定时期后也会变为旧模式。

“新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新技术是“新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新产业是“新经济”的主要载体,新业态是“新经济”的经营状态,新模式是“新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产业联合、业态融合等方式形成的新的商业模式。由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都是相对概念,故“新经济”之新也是相对的。

猜你喜欢

新经济知识经济业态
为新业态撑起“社保伞”势在必行
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会计改革的策略
刘世锦:发展“新经济”应鼓励创新与试错
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大学体育无形资产研究
中国GDP或增加“新经济”成分
“智”造升级 引领模具新业态
知识经济时代独立学院软实力建设研究
论新经济时代下泡沫经济形成的原因
播客Podcast业态分析
新业态 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