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维

2019-02-18胡坚锋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年23期
关键词:逆向思维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胡坚锋

【内容摘要】初中数学是一门思维跳跃性强、逻辑性强、迁移性强的学科,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维是初中数学的主要教学目的之一,初中数学教师培养学生形成逆向思维能力,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开拓,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和学习能力。本文主要探究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维。

【关键词】初中数学  逆向思维  教学策略

逆向思维是指把已成定论的观点或者事物进行反向思考的思维方式,它打破了传统的思维方式,有利于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反应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本文主要提出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逆向思维的几点措施。

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意义

1.有助于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

数学是一门理论性强、知识点关联性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发散思维和迁移思维去对数学知识点进行串联,初中数学教师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有助于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进一步提升。逆向思维打破了传统的思维惯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可以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2.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初中数学中包含很多的辩证思维知识点,需要学生运用这些知识点去解决数学中的难题,初中数学教师把逆向思维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养成多种思路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对于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和掌握,提高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

二、对学生的逆向思维意识进行培养

初中数学中包含很多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这些内容的讲解时,应该注重对其逆向思维意识的培养,让学生不仅掌握定向的思维方式,还要养成逆向思维的能力。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在讲解《相反数与绝对值》一课时,这一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理解相反数与绝对值的含义,懂得如何在数轴上表示相反数和绝对值。教师在进行这一课教学时要重点培养学生形成逆向思维意识,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相关性,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三、加强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训练

1.逆向思维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

初中数学教师不能只重视对学生逆向思维意识的培养和训练,还要重视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从而提升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下学习和成长。口语表达能力不仅跟思维能力相关,还跟学生的日常表达能力与学习成绩相关,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加大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例如,教师在讲解《平行线的性质》一课时,这一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应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对平行线性质探究过程中进行观察、比较、联想和分析,然后让学生上前把平行线性质的证明过程对学生进行讲解,同时反问学生有没有其他可以证明的方式,带动学生进行逆向思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逆向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2.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它需要学生不断的调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学生只能掌握一种解题方式,往往遇到相似题型时不会变通的去解题,导致学生的数学成绩不高,这时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和正确率。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把逆向思維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初中数学教师可以把多媒体教学方式与逆向思维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逆向思维。例如,教师在讲解《相反数》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数轴上点与数的关系,提高学生数形结合和逆向思维的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多媒体图片归纳相反数的概念,培养和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强化互为相反数的数在数轴上表示的几何意义。

初中数学教师可以把情境教学模式与逆向思维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解题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课时,教师在这节课授课的过程中结合逆向思维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帮助学生增加解题思路,提高解题效率。

初中数学教师也可以把小组合作学习法与逆向思维相结合,在提高学生逆向思维的同时加深学生之间的情感。例如,教师在讲解《有理数的乘法》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组成小组针对有理数的加减法进行复习,然后再让学生以加减法去归纳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加深学生对于有理数乘法的记忆与解题方式,从而开拓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逆向思维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在小学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逆向思维在小学数学解题中的作用与培养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