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轨合一”模式下针灸推拿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调整设置学生自我需求研究

2019-02-18金煜昊单娥仙孟江琼邰先桃刘自力郭太品

关键词:专业型医学教育硕士

金煜昊 易 荣 单娥仙 孟江琼 邰先桃 刘自力 郭太品

(1.云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康复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2.云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昆明市中医医院,云南 昆明,650051)

近年来,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及社会各界对医学的需求,各高等医学院校均已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医学课程体系改革成为目前医学教育面临的最主要挑战,在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居于核心地位。各医学院校基础课程改革虽已取得一些成绩,但从总体来看,许多改革措施流于形式,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医学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1]。自2012年实行双轨合一模式以来,其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逐渐凸显,如系统科研思维缺乏锻炼、临床轮转质量不高等。为了提升学生科研思维能力,夯实临床基本知识与技能,本研究选择对云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专业型硕士研究生进行关于课程设计和改革的调查,以期为云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专业的课程改革提供依据,进一步改革和完善针灸推拿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培养高质量的医学人才。

一、资料来源与方法

1.研究设计

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在查阅近年来医学教育课程改革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拟定了《“双轨合一”背景下针灸推拿硕士研究生培养调查研究的调查》调查问卷。本研究的调查问卷采用“问卷星”软件设计的网络问卷。经医学教育管理人员和医学教育专家咨询,最终确定了调查问卷的设计,本调查问卷涉及了基本情况、教学评价、课程需要3个部分(表1)。

2.科研能力与临床能力的地位

从表2 可以看出被调查者中60.36%认为科研和临床能力同等重要,37.84%认为临床能力更重要,只有1.8%认为科研能力更加重要。

表1 问卷调查内容

表2 您认为科研能力和临床能力的地位

3.课程设置定位

从表3中可以看出,对于我校针灸推拿专业学位硕士的课程设置被调查者最需要的是实用性的课程,另外大部分人也希望学习一些技术性的课程。

表3 针灸推拿学专业学位硕士课程设置应体现哪一方面的调查结果(多选)

4.课程需要

表4 四大课程板块的调查结果

表5 西医课程板块的调查结果

表6 中医理论课程板块的调查结果

表7 中医临床课程板块的调查结果

表8 科研课程板块的调查结果

被调查者普遍认为问卷中所提及的内容都需要加强,其中四大板块课程中,被调查者认为最需要加强的是中医临床类课程;其中超过85%的被调查者认为西医基础、中医经典专著、针灸推拿经典专著、中医内科、四诊与辨证、中医临床思维、针灸推拿操作需要加强。

三、讨论

1.科研与临床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是一类特殊类型的研究生,不仅要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也要达到一名合格住院医师的要求。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常常存在很多困难,研究生科研能力提高与临床能力的提高之间往往存在一些矛盾[2]。自双轨合一模式实行以来,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临床能力得到了加强,但是科研能力却有所欠缺。在被调查者中只有60.36%认为科研与临床同等重要,对于这种情况,首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科研和临床齐头并进才是符合这个时代所需求的高级医学人才;其次是选题。选题是科研工作的真正起点[3],临床实践中也蕴藏着很多的科学问题,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平时在工作中掌握着很多临床资源,临床研究为中心的科研选题不仅可以更符合临床的需求,也可以使研究生在临床诊治工作的同时完成课题中患者资料收集和随访等工作,协调科研和临床之间的矛盾,提高工作效率。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的作用至关重要,目前我国研究生导师配置模式仍以单导师制为主,研究生课题设计和实施质量主要取决于导师的个人能力,一位导师很难既擅长临床,又擅长科研,所以建议可以实行双导师制。一位导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发展空间,并对学生的论文写作、学术能力进行指导;一位导师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提升临床实践技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两位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学位论文等[4]。

2.课程强化

针对被调查者普遍认为本科阶段已经学习过的课程需要加强这一情况,再次开设本科已经学习过的课程显然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可通过增加复试项目,夯实录取的研究生本科阶段的基础,充分发挥出研究生复试选拨“综合素质高、专业基础好、实践能力强”人才的作用,引导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5]。在医学事业越来越被重视的新时期下,学生要培养良好自学能力,不断努力完善自己。课外学习是课程的补充和延伸,可通过建立中医沙龙、知识竞赛、学生科研团队等平台引导学生课外自主学习[6]。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需要加强课程模块分值排列为:中医临床>中医理论>科研>西医学。各模块课程中按照分值排名较前排序,中医临床课课程部分:中医针灸推拿临床操作>中医临床思维>四诊与辨证>中医内科;中医基础理论课程部分:中医经典专著>针灸推拿经典专著;科研模块中论文撰写>文献检索>统计; 西医学部分:西医基础>西医内科>辅助检查。可依据该结果适当有梯度地强化中医临床和理论、科研、西医学课程及各板块课程,既节约了教育资源,又可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

3.课程设置

根据调查结果可知实用性的课程最受欢迎,研究生已具备医学生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知识,设置实用性强的课程可以迅速提高学生科研临床能力。研究生培养是一项包含着诸多环节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课程教学作为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环节,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直接关系到研究生培养质量[7],同时医学教育的改革最直接的办法是课程的改革[8]。可参考国内外其他学科经验[9-11],可尝试构建一个“基础知识、临床实践、科研”为一体的课程体系,把研究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与科研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没有涉及我校未开展的,但是研究生所急需的课程的相关问题;通过问卷虽然得知一部分人对科研重视程度不够,但其原因仍未探知。本研究为以后我校的课程改革、复试改革提供了思路,也可为以后的改革提供经验。

猜你喜欢

专业型医学教育硕士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方法探析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分析创新专业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数学课程设置
DSK—1500CT专业型直喷烟机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改进硕士研究生解剖教学的探索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