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继福运用气滞伤食方治疗难治性胃脘痛
2019-02-15熊丽辉赵书彬
熊丽辉,张 晶,赵书彬
(1.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长春 130117; 2.长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长春 130117)
赵继福教授出身中医世家,是第五批、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项目指导老师,为吉林省名中医,临床工作40余载,擅长内科疑难杂症的治疗,尤其在脾胃病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赵老在祖传中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经典名方和自己的临床体会,创立了一系列方药,“气滞伤食方”为其中之一,专治难治性胃脘痛。难治性胃脘痛较一般胃脘痛不同[1-3],其主要特点是:病程长,少则半年,多达数年,甚至十几年不等,病情反复发作;病人以胃脘胀痛、嗳气为主要表现,伴有纳少、腹胀、反酸、面色萎黄、表情倦怠、形体消瘦等。内镜检查可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返流性食管炎及胃溃疡等,经多方治疗包括西医治疗均无效。病人多为20~65周岁之间。赵继福教授深谙中医理论,在“胃为多气多血之经”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肝胃升降轴”的生理联系,提出“胃易气滞”的理论观点,指出难治病胃脘痛的关键病机是“气滞食积,不通则痛”,治疗以“疏肝行气,导滞止痛”为法则,采用“气滞伤食方”治疗,针对难治性胃脘痛临床疗效甚佳,现将该方的运用情况详述如下。
从目前的情况看,把传统工艺单独视为一个学科是不合适的,它应该是不同学科的结合体。比如,冶铸类传统工艺属于冶金学,纺织类传统工艺属于纺织学,所有这些分支统称传统工艺。
1 方剂组成
黄连10 g,草豆蔻10 g,青皮10 g,香附10 g,陈皮15 g,炒白术10 g,枳实10 g,苍术15 g,猪苓10 g,泽泻10 g,赤茯苓10 g,瓜蒌仁10 g,槟榔片10 g,砂仁15 g,莱菔子15 g,神曲15 g,麦芽15 g,黄芩10 g,厚朴5 g,甘草5 g,水煎(冲)服,每日1剂,早晚饭后半小时服用。
本方用于饮食积滞内停,气机壅塞,生湿化热所致诸症。治宜行气消食,除湿清热。方中以青皮、槟榔片共为君药,《本草汇言》曰“青橘皮,破滞气削坚积之药也”;槟榔片,《本草正》言其“破气极速,较枳壳、陈皮尤甚”,二者合用,行气化滞,消脘腹胀满。陈皮、香附、枳实、厚朴助君药行气化滞,消胀除满;食积停滞,故以莱菔子、神曲、麦芽助君药消食化滞,共为臣药。“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食积必伤脾胃,故配炒白术、苍术燥湿健脾,且白术与枳实合用,仿《内外伤辨惑论》之枳术丸,以健脾消食、行气消痞;食积内停,易生湿化热,故用草豆蔻、砂仁行气祛湿,使气行湿化;猪苓、泽泻、赤茯苓利水渗湿;黄芩、黄连清热燥湿而坚肠;瓜蒌仁降肺火而通腹气,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使气滞得通,食积得消,湿热得除,诸症自愈。
1.2.1 会计核算不够规范 会计核算制度要求核算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符合相关准则法规。由于甘肃省很多中小企业因为自身发展不够成熟,所以在会计核算上存在不规范问题。如调查中有些企业名义上采用权责发生制,实际操作中对于收入往往因为现金的使用而采用现金收付,进而以此确认收入,导致会计信息中收入不实。再如企业会计核算中也出现原始凭证不合理合法,与记账凭证不能完全对应等情况。
根据近日签署的一份合同,法马通公司(Framatome)将为美国安特吉公司(Entergy)阿肯色核电一期1号机组提供使用了铬涂层包壳的燃料棒。
2 方剂运用
3.1 与保和汤证相鉴别 保和汤和气滞伤食方,均可治疗以胃脘痛或腹胀为主要表现的实证,但二者在运用时有所不同。保和汤组成:神曲15 g,山楂15 g,陈皮15 g,连翘15 g,莱菔子25 g,茯苓20 g,半夏10 g,主要功效为消食导滞。病人表现为腹胀、胃脘痛、嗳气酸腐,食欲欠佳等,脉象为滑实。关键在于脉象非弦,而是滑实之象,为食积,湿阻尚未形成或不严重,因食积导致的气滞,食下则气机畅通。而气滞伤食方治疗的病证,脉象一定是弦脉,气滞阻湿。所以,二者在临床运用时,关键在于脉象的识别。
半年后病人因腰痛来诊,随访胃脘痛情况,一直未再复发。
通过了解患者的求诊经历,多数医家采用柴胡疏肝散治疗,病人短期内有效,但一周后复如故,再服无效。究其原因在于多数医家忽略了病人久病形成的中焦湿阻这一病理产物,临床上,弦脉除了气滞以外,痰饮、湿阻、血瘀都有可能,因此,难治性胃脘痛不能仅以疏肝理气治疗,应考虑到湿阻导致的胃气不降,不通则痛的关键病机。
本方的关键一是气滞食积夹湿热的病机。《医学原理·心痛门》曰:“虽然种种不同,未由不由气滞而致,古方皆用行气散气之剂治而愈之,若气得宣通而痛则愈”。气机壅滞,水不化而成湿、谷不消而成滞,导致气滞、湿阻、食积、热郁阻滞中焦气机,故不通则痛,以行气导滞除湿为法[4-6]。二是协调肝与胃的关系,治胃佐以疏肝促进行气,故方中应用较多行气之品。《素问·五常政大论》曰“土疏泄,苍气达”是对肝与胃关系的最恰当的概括,肝主疏泄促进脾胃的运化,胃的通降作用依赖于肝之疏泄。病人平素多急躁易怒,遂导致肝郁气滞的发生,使食积湿阻,中焦受困,如此反复,病情益甚。
3 方剂鉴别
2.1 运用要点 胃脘痛、嗳气、脉弦,病人以上述3个症状为主,同时具有生气后症状明显;或者饥饿时痛;或食后痛甚等特点。辨证以脉象最为重要,这也体现了赵继福教授凭脉辨证的学术特色。脉象为弦脉,可兼有其他脉象,一般弦而有力,或弦实,或弦滑,位置浮取或中取而得;脉弦细、弦大或其他脉象,尤其是虚脉,则不适合用此方。《金匮要略》[7]记载:“脉偏弦者,饮也”,故难治性胃脘痛之弦脉,除提示气滞外,常常还提示湿、饮的存在,这是容易被忽略的问题。
3.2 与柴胡疏肝散鉴别 柴胡疏肝散[8]和气滞伤食方均具有疏肝行气之功,可治疗气滞证,表现为嗳气、脘腹胀满、脉弦等。柴胡疏肝散组成:柴胡15 g,枳壳15 g,川芎15 g,香附20 g,炙甘草15 g,白芍25 g,陈皮15 g,主要功效是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主治以肝郁为主的病证,重在疏肝,无通腑泻热之力,病人常以情绪抑郁、太息为主要表现;情绪的症状较为突出,涉及到的病种包括妇科、情志类、消化等疾病。二者在临床运用时,注意主症的识别。
2.3 注意事项 病人用药后,可能出现大便不成形的情况,一般可以继续服药;如果大便次数增多,则减少瓜蒌仁、槟榔片的药量。
4 病案举例
楚某,男,62岁,2016年3月2日初诊。因反复发作胃脘痛、反酸、嗳气20年,加重2个月来诊。曾多次就诊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吉林省人民医院,胃镜诊断为“食道溃疡、返流性食管炎”,多次口服“达喜”“吗丁啉”“枸橼酸铋钾胶囊”等药物,暂时缓解,但反复发作。现症:嗳气、返酸晨起明显,胃胀胃痛,饥饿或饱食均有不适感,大便时有不成形,每天1次。面色晦暗,表情倦怠,舌暗红,苔薄白,脉弦。诊断:返流性食管炎、食道溃疡(气滞伤食证)方药:气滞伤食方,每天1剂,早晚饭后半小时,水冲服。忌食咸品及腌制品,忌食凉、辣等刺激性食物;每顿饭不宜过饱。2016年3月9日2诊,药后好转,返酸减轻,胃胀痛好转,脉弦略缓。方药:继服上方1周。2016年3月16日3诊,服药2周,自觉明显好转,返酸基本消失,无胃脘胀痛,饮食可,大便可,睡眠较好,病人甚喜。可停药。
2.2 运用范围 涉及的病种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返流性食管炎、胃溃疡等;也包括病人以治疗其他疾病为目的。比如,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或中风后遗症、或高血压病等,但存在气滞伤食方证时,需要先解决胃的问题,再言其他,体现了赵老以脾胃为本的特色。
按:该患者本人为西医医生,经西医多次治疗未愈,后求治中医,西医诊断明确,吾师主要是根据脉象进行中医辨证诊断。病人脉象弦略硬,弦为气滞湿阻,硬为邪气盘踞,损伤胃气。通过该方治疗,行气导滞,胃气顺畅,邪气去,胃黏膜得以修复,疾病痊愈。
5 小结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9]。脾胃运化正常对其他脏腑疾病的治疗起着关键的作用,历来很多医家都重视脾胃的治疗。胃脘痛作为脾胃病的常见临床病症之一,其发病率较高,发生因素与情志关系密切。当今生活节奏的加快,人的压力增加,是导致难治性胃脘痛发生的关键因素[10-13]。嗳气、腹胀为气滞所致,病人每遇情志不遂,则胃脘痛复发,辨证为肝郁气滞;肝疏泄失职,胃失和降,形成胃气上逆,加重腹胀;胃气不降,故食欲不振,多吃则胀甚,久之成食积,形成“气滞食积”这一关键病机[14-18]。病人脉象上会出现典型的弦而略硬之象,一方面是肝郁所致[19],另一方面,弦脉也为胃气受伤之故[20],说明难治性胃脘痛以气滞食积为前提,有中气损伤之根本,使脉体失去气血之濡养,而成弦而略硬之象,此脉象为本病辨证的重要标志。
声明解释为,“EN+、俄铝和GAZ正在规划企业管理调整,调整规划可能给管控这些被制裁企业造成重大影响。”
以上分析说明,从病因病机而言,今之难治性胃脘痛与以往有所不同,注重行气疏肝导滞显得尤为必要,气滞伤食方临床疗效也验证了这一点,该方剂具有时代适应性,符合现代疾病谱特点,临床疗效甚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