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域文学英译中的文化翻译策略*
——以《山鬼木客》英译为例

2019-02-15

关键词:源语言归化英译

张 敏

(西北大学 外国语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9)

一、引言

德国哲学家、神学家施莱尔马赫在1813年的柏林演讲《论翻译的方法》中提出两种翻译方法:“一是尽可能地不扰乱原作者的安宁,让读者去接近作者;二是尽可能不扰乱读者的安宁,让作者去接近读者。”[1]这种一分为二的阐释方法几经论证,1995年由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在《译者的隐身》中归纳阐释为“归化”(domestication)与“异化”(foreignization)。

归化指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译者向目的语读者靠拢,提倡使用目的语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来传达原作的内容;而异化则以源语言文化为归宿,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用源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内容,尽量保留原作的文化和内涵,让目的语读者充分感受原作表达的人文内涵和风土人情。在翻译实践中,由于文化差异,归化的方法往往会导致词不达意的现象,有时甚至会扭曲原作的内涵和神韵;异化则会导致目的语读者在解读原作过程中发现晦涩难懂的译文,甚至由于文化差异过大或没有源语言文化背景知识而造成误解。

在翻译实践中译者采用归化或异化的方法多由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审美特点、翻译目的、源语和目的语等因素影响,而这些因素在不同社会历史时期也是呈动态变化的趋势,因此究竟归化策略还是异化策略占主导地位始终是没有定论的。在我国文学翻译100多年的历史中,每个时期的译者都有各自的趋向性,梳理这一历史过程可以清晰地看到每段时期社会、历史、文化等因素对于译者的翻译策略的影响,然而在异彩纷呈、百花齐放的文化形态中,我们唯一可以把握的是随着历史进程,众多译者都摒弃了单一的翻译策略,倾向于在归化和异化中寻求平衡点。

二、归化与文化保留策略

在《译者的隐身》中,韦努蒂进一步认为,“译者可以选择归化或者异化的翻译方法。前者以民族主义为中心,把外国的价值观规划到译语文化中,把原作者请到国内来;后者则离经叛道,把外国文本中的语言和文化差异表现出来,把读者送到国外去。”[2]在此基础上,他将归化和异化从翻译策略层面提升到了哲学思想、文化霸权和民族主义层面。他认为欧美翻译界被归化理论控制,提出用异化翻译的思想打破欧美主流文化和霸权思想,改变译者隐身的境遇及源语言文化在欧美霸权文化中受到打压的地位。

韦努蒂这一思想对现阶段中国文学外译及传播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随着中西交流的进一步深入,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外译传播迎来了崭新的局面,在中国文学对外翻译的过程中,如韦努蒂所言,采用异化策略才能打破西方以本体论为基础的思想体系,保证异族异质文学文化不再被边缘化,使得目的语读者对于源语言文学文化有更精准及更深层次的理解。采用异化策略将中国文化内涵和东西文化差异充分体现出来才能保证中国文学和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

囿于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多样性,在地域文学翻译的过程中,对源语言文本全部采用异化策略往往会给目的语读者造成误解。因此,笔者认为,翻译过程中应对源语言中的文学文化特色采用异化策略,即文化保留方法,保留中国地方文学的异质文化特色(也就是源语言文化,在本篇中即陕西地域文化),同时借助归化策略,才能尽量避免给目的语读者带来的文化误解。

灵活运用归化与文化保留策略,让这两种策略在新形势下长期互补并存,在文学翻译中追求求同存异,在现阶段中国文学文化走出去的历史机遇下,我们更应该提倡文学翻译实践中异质文化的保留和归化策略的适当采用,两者相辅相成,才能更好地对外传播中国文化。

三、《山鬼木客》英译中的文化翻译策略

《山鬼木客》是著名作家叶广芩的中篇小说,也是叶广芩的“秦岭山地小说”中非常重要的一篇,作者以异常优雅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秦岭深处的生态人文环境并以屈原《九歌·山鬼》中的山鬼为引子描写了一个现代“山鬼”的忧伤故事。作为首批入选“陕西文学走出去”项目的陕西地域文学代表作品,《山鬼木客》已由西北大学胡宗锋教授带领的“陕西作家对外译介和传播”团队翻译并收录在Mountain Stories(《山地故事》)中,该英译本于2017年在英国出版发行。

作为陕西地域文学的代表作品,《山地故事》的英译及对外传播无疑是陕西文学走出去的一个范例。译者对于地域文学和文化语言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结合上节对于翻译策略的讨论,此节以《山鬼木客》英译为例,从译者对陕西地域文学和民俗文化信息词的处理探讨归化和文化保留策略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总体来讲,译者在《山鬼木客》英译中对于归化策略和文化保留策略都有恰当的使用。

(一)归化策略的使用

1.原文:小岩鼠拖着一根湿漉漉的大尾巴钻进窝棚,它是他的老熟人,是住的离他最近的邻居,有两只,他将它们一个唤做“岩岩”,一个唤做“鼠鼠”,岩岩是公的,鼠鼠是母的,它们住在窝棚后头的岩缝里,“男耕女织”,夫唱妇随,过着如胶似漆的恩爱生活。

英译:A rock rat sneaks into the shack dragging its big wet tail behind.It is his old acquaintance and his closest neighbour to boot.There are two of them,one he has named “Rocky" and the other “Ratty." Rocky is male while Ratty is female.Both of them dwell in the fissures behind the shack.They live a pastoral life whereby “Adam delves and Eve spins" and have become deeply attached to each other.

中国文学外译中,对于文学作品中人名的翻译方法,除了少数有固定翻译或约定俗成的情况,译者多采取音译及直译的方法。然而笔者认为,文学作品中人名的翻译宜分为两种情况处理。一是人名仅作为人物代号,不牵扯背景知识及语境情况,这种人名可采取音译方式直接处理,如余华《兄弟》中的“宋刚”在英译本(Eileen Cheng-yin和Carlos Rojas译本)被译者处理为“Song Gang”。另一种情况是人物名字与故事情节和背景有关,往往有双关或隐喻目的,对这类情况应根据语境做适当的归化处理,来帮助目的语读者进入故事之中。如《兄弟》中的主人公“李光头”即被译者作了归化处理,译为“Baldy Li”;如果直接音译,“Li Guangtou”则仅仅是一个语言符号的堆积,失去了源语言中这个名字体现的形象感,对目的语读者来说,没有从音译的姓名中读出人物形象,且读音有一定难度,对作者来说,失去了对于这个名字做特殊处理的意义。

此处所选《山鬼木客》中的范例即为第二种情况。作者将一对岩鼠命名为“岩岩”和“鼠鼠”,既清晰表明这对小动物的生物属性,又暗示了它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因此,如果只是简单地音译为“Yanyan”和“Shushu”,无疑会对目的语读者造成一定的困难,同时也没有译出作者赋名的隐喻意义。而《山鬼木客》英译本中这两个动物的名字被译为“Rocky”和“Ratty”。首先,岩鼠在鼠类中占有特别的分类地位,喜在多岩石及林间等地方活动,直接音译的处理方法必定不能体现岩鼠的生物特征及地理分布;其次,归化处理的方法有着特殊的巧妙之处,使其与源语言在形式和隐喻意义上都极其贴合,并有着额外的拟人化作用。最后,这样的处理方式能够使目的语读者充分理解这部小说的地域特色及地理风貌。

2.原文:没有人扶他,一圈人围着他看,张着嘴傻乐,模样都像傻X。

英译:No one extends a supportive hand.The onlookers watch him in a circle,laughing at him,much like a bunch of bastards.

“傻X”一词带有粗俗特质和辱骂性质,在中国不少地区均有一定的普及性,其意义在不同地区不同语境也不一而同。在英语中,同样性质的粗俗语也有一定数量,所以如何准确译出需由语境来决定。

此范例的语境中,小说主人公(即陈华)下山到镇上邮局办事被当地民众当作流浪者甚至山中的野人来对待,当他去饭馆吃饭,甫一进去就被饭馆老板赶出并推倒在地,周围的人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围着他。于围观者,对待一个头发蓬乱衣不蔽体状似野人的人,他们此时的心态是高高在上的,因此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嘴脸并不完全是痴傻,而是带有嘲弄加取笑性质,因此“傻X”一词如何处理显得尤为重要。此词在目的语中对应的词汇有很多,比如“idiot”“dumb”“dick”及其他更为粗俗的词汇,这些词无一例外是在强调人物的呆傻或痴癫,而这一含义在原句中已由“张着嘴傻乐”表达出来,作者在此追述一句“傻X”并不表示重复,而是为了展现此语境中特有的一类看热闹的人的形象:不仅痴傻,还落井下石,像流氓一样戏弄主人公。译者根据语境将其归化处理为“bastards”,凸显了这种复杂的语境及主人公所处的尴尬处境,为小说悲伤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3.原文:立刻那妇人变了脸,向众人说,不吃他倒耍了个大!

英译:The woman suddenly changes face, telling the crowd,“He's bragging by refusing to eat it!"

此范例的语境延续上一个范例,小说主人公在被推倒坐地后,众人围观,一个妇人“脸上带着夸张的慷慨”扔给他半块饼子,彷佛打发一只无家可归的狗,他拒绝了她“夸张的慷慨”和恶意的善良,因此激怒了她,她恼羞成怒地骂他:“耍了个大!”“耍了个大”是典型的陕西地域特色词汇,意为“张狂,嚣张,不识抬举”,若直译或异化处理都会给目的语读者造成一定的理解困难,使得读者无法体会此处语境及故事情节中的矛盾冲突。因此,译者对于这一地域词汇的翻译采用归化策略,将其译为“bragging”,暗示妇女恼羞成怒又无法理解的心态,帮助目的语读者理解语境。

(二)文化保留策略

1.原文:遗像的左右角夹了两张当红男女影星的相片,很有些金童玉女的味道。

英译:On either side of the portrait hang a picture of a popular movie star,one male and one female-like the golden boy and jade girl effigies in a shrine.

“金童玉女”是典型的中国民俗文化词,道家谓“少年修道的童男童女”,而且“凡神仙所居洞天福地,皆有金童玉女伺候”。道教的玉皇大殿、三清殿等神殿中神像的旁侧,常塑有金童玉女像。在当下的文化语境中,“金童玉女”主要指文艺、体育等领域青年男女演员、运动员等的最佳搭档或组合。

原著此处的“金童玉女”,包含了上述两层文化涵义。如果只是将这一民俗文化负载词意译或归化处理为“一男一女”或“童男童女”则会大大抵消原文中作者的隐喻意图。此处,译者将其处理为“golden boy and jade girl”,保留了中国民俗文化的异质性,同时加上“effigies in a shrine”,进一步帮助目的语读者理解其内容及内涵,并理解这一俗语所蕴含的民俗文化特色。此外,译文中的“popular movie star”“one male and one female”又涵盖了“金童玉女”一词在当下文化语境中的涵义。

2.原文:天河分叉,单裤单褂;天河调角,棉裤棉袄。

英译:When the galaxy becomes forked,you wear thin pants and shirts;when the galaxy shifts its angle you wear thick cotton-padded trousers and jackets.

这一四字结构的俗语具有相当强烈的地方民俗和文化特色,属于典型的陕西南部地区的文化负载语。从结构上看,四个四字词语不仅双双对应,而且在韵律上也体现了中国民俗文化的精深与精致。同时,字面意思下又有强烈的隐喻意义。因此,如何精准地译出这一民俗文化负载语对译者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

总体来讲,译者在处理这句俗语时采用文化保留的策略。从形式上看,此句译文采用与原文相对应的结构,即两个并列的复合句,从结构和韵律上贴近原文。从内容上看,此句译文忠实于原文,对于“天河”“分叉”“单裤”“调角”“棉袄”这些词语做了保留源语意义的处理。从意义来看,译者保留了源语言文化,较为巧妙地将这一中国民俗文化语翻译出来,保留了地方文学的异质文化特色,又避免给目的语读者带来误解。

3.原文:这里的人视猫头鹰为不吉,俗称“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

英译:People here regard owls as ominous,as the saying goes “If ‘night-cat' enters a house,trouble will come at once."

猫头鹰这一动物形象在中外文学中都有不同的隐喻意义。在陕西地区,它的形象是具有消极和负面内涵的,因此作者此处用“不吉”来传达猫头鹰的形象,更补充了一句民俗文化负载语来加强此隐喻意义:“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

译者在处理这句话时同样采用了文化保留策略,以达到传递源语言的民俗文化特质的翻译目的。译文中前一句已经使用了猫头鹰一词,因此在后一句补充的俗语中,将夜猫子翻译成“night-cat”既不会给目的语读者造成困惑,又极大地忠实于原文,同时保留了源语言的民俗文化特质。再者,在结构和韵律的处理上,译者也是尽可能做到文化保留,在没有约定俗成的固定翻译的情况下,将这句俗语译为“If ‘night-cat' enters a house,trouble will come at once.”既做到了结构上的对应,又在韵律上尽量向原文靠拢,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保留了作者对于这一动物形象的特殊处理,在最大程度上做到了文化保留。

三、地域文学英译中的文化翻译策略

从以上讨论的六个范例来看,在地域文学英译的具体过程中,地域文化信息词多采用归化策略处理,如例1(1)、例1(2)和例1(3);民俗文化负载词则更多地运用了文化保留策略,如例2(1)、例2(2)和例2(3)。这样的翻译方式既保留了陕西地方文学的异质文化特色,也就是源语言文化特色;同时借助归化策略,尽量避免给目的语读者带来文化误解,从而达到了有效传播地域文学和文化的目的。

作为“陕西文学走出去”项目的首批译本,《山鬼木客》英译中的文化翻译策略对于陕西文学和文化以及其他地域文学的译介及推广均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基于本文对《山鬼木客》英译中文化翻译的基本特点和规律的讨论,可以看出:第一,在地域文学英译的具体过程中,我们认为归化和异化策略依然具有极强适用性。但是,在现今文化环境和语境之下,建议摒弃“异化”这一提法,而用“文化保留策略”取而代之。第二,综合以上对于《山鬼木客》英译中的归化策略和文化保留策略的讨论,可以看出该译本的文化翻译策略是归化策略和文化保留策略的结合,即文化信息词采用归化策略,民俗文化负载词采用文化保留策略。归化和文化保留策略的结合对于地域文化及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非常重要,同时对于构建地域文学外译理论意义重大。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是中外翻译理论史和实践史上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方法。每个社会历史时期,受历史、政治、文化、语言和翻译目的等因素的制约,不同的译者会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而梳理整个中国文学翻译100多年的历史,译者的翻译策略由单一使用一种策略逐步向在两种策略中寻找平衡的方向发展。1995年美国翻译家韦努蒂提出的异化翻译策略及借助异化方法打破世界文化不平等的思想对于现阶段中国文学翻译尤其是地方文学文化走向世界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单纯地采用异化策略往往会造成目的语读者的文化误解,因此结合笔者翻译陕西地方文学作品的实践,笔者认为在中国文学尤其是地方文学走出去的过程中,更应采用文化保留的方法来传达源语言文化特质同时采用归化方法来减少目的语读者因文化差异引起的误解,两种方法相辅相成,求同存异,才能更好地进行中国文学和文化对外译介和传播的工作。

中国翻译理论方面的建设较为薄弱,且远落后于西方国家,而地域文学的翻译理论构建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也是一个需要自我探索的过程。基于本文对于地域文学英译文本和翻译策略的讨论,笔者对于地域文学英译的现状和发展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地域文学英译起步较晚,其进一步发展需要我们对地域文学翻译的现状、问题以及具体文本进行客观准确的分析和评价。其次,国内对于地域文学翻译理论构建的关注度与支持力度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且缺乏完善、系统性的理论构建能力与方向。研究地域文学英译文本,总结归纳地域文学文化翻译的基本特点和规律,才可以进一步丰富翻译理论和实践,构建地域文学翻译理论,让其有理可依、有据可循,从而更好地指导地域文学翻译的发展。最后,在现有地域文学原文文本和英译平行文本的基础上将语料库与地域文学英译理论建设科学结合,将是翻译研究领域的大趋势。国内的语料库多属于综合性语料库,双语平行语料库较少,目前还没有开发出针对于某一个地区的文学英译的平行语料库。而语料库作为一种科学且高效的平台对于文学翻译、翻译理论、语言学研究及教学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地域文学英译的发展中,借助语料库建设和语料库翻译学进行翻译理论的构建和文学翻译的研究必将是这个领域发展的重点。

猜你喜欢

源语言归化英译
摘要英译
测大角归化法归化值的两种计算方法及其精度分析
归化(双语加油站)
林巍《知识与智慧》英译分析
归化,切勿只盯着一时之需
浅析日语口译译员素质
伦理视角下电影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
以口译实例谈双语知识的必要性
孔子之道及其英译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