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2019-02-13魏秀华

黑河教育 2019年1期
关键词:自卑心理教学目标教学策略

魏秀华

[摘要]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这为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体育新课标;教学目标;教学策略;自卑心理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随着生活、学习压力的增加,青少年儿童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呈日益增长的趋势。为此,从2014年12月我们分三阶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研究,发现缺乏自信、有自卑情绪是青少年学生中最普遍的心理障碍之一。在体育课或体育活动中学生由于缺乏自信,导致害怕上体育课、远离体育活动,更谈不上自主锻炼、自觉参加体育运动了。在教学中,我从以下三方面寻找学生自卑的来源,以便标本兼治。

一、个人方面

1.年龄、性别差异导致的自卑

一般来说,中学一、二年级的学生都比较自信,表现欲望强烈,随着年龄增加,受到各方面的压力也相应增加,到了高年级以后,学生缺乏信心的表现就明显了,总体来说,男生比女生自信、乐观,但在自卑的学生中,女生比男生更容易摆脱心理困境。

2.体型及遗传决定的体质差异导致的自卑

因为肥胖或过于瘦小及身体畸形而引起的自卑是较普遍的。这类学生往往会成为同学取笑的对象,有时老师也会因为他们体育成绩不理想而责怪他们,导致这些学生更难树立自信心。另外,遗传因素也决定了一些同学体质体能相对较弱,在教学中如果忽视群体中存在个体的差异,用统一的标准衡量所有学生,这些学生再努力、认真都达不到教师所期望的成绩,这些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就是必然的事了。

3.性格差异导致的自卑

一般来说,性格外向、乐观、善于交际的学生自信心都较强,而性格内向、孤僻、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倾向。男生的外在表现为焦虑、不合群、对事物缺乏信心、处理问题时比较偏执;女生的外在表现为冷漠、抑郁、适应环境能力差、表现欲低等。

案例1

在一次健美操课堂教学中,我发现一名男生对于伸展动作的练习,如举手、拍手等动作,完成不到位,而且总是将手缩到衣袖中。在我的监督下也不情愿地做动作,流于形式,当我再仔细观察时发现该生左右手差异很大,左手正常如同龄男生手大小,而右手却异常肥大,比一般成年男性手都要大。此时,我深深感受到了该男生的自卑和恐惧心理,为了不让其尴尬,我就没有继续对该生进行单独的要求,而是将目光自然地转到其他动作不规范的学生身上,并同样要求其动作规范到位、准确。课后,我立即找到该生的班主任了解情况,才知道该生患有肢端肥大症,因家庭条件差,无能力就医,耽误了孩子的治疗,导致他现在右手异常生长,左右手差异大。所以该生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听到这些后,针对该生我制定了一套小方案,在该班以后的教学中,多以跑、跳、游戏项目的练习为主,对于跑跳能力较强的他多加鼓励表扬,并通过游戏使其自然地与同学合作、交流,消除他的抵触心理。在课前、课后的器材收放时多请他帮忙,并对他的辛苦劳动及时表示感谢,在全班同学面前对他的热心和辛苦付出给予表扬和感谢,我渐渐地发现他不再躲避我的目光,而且眼神中充满了渴望,我趁热打铁,在一次室内课教学时,我播放了海豚人尼克的演讲视频和农民舞者卓君参加“出彩中国人”的舞蹈,对学生进行自强、自立、自信的教育,使其懂得生活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只要不断努力拼搏,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在以后的体育课中我发现该生笑容多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了,在课堂上,他的注意力更多集中在课的内容和动作完成的质量上,而不是自己与他人的身体差异上,人也变得开朗了。后来该生在毕业时特意送给我一份礼物并附了一封信,感谢我对他的帮助,让他正视自己,正视自己的家庭,并重拾自信。

二、来自家庭方面

1.单亲家庭或父母离异原因引起的自卑

由于家庭原因在孩子身心发展上产生的消极影响是深远的,这类孩子自卑的表现比较典型,如自我封闭、不愿主动与他人接触、喜欢独处、情绪敏感、自尊心极易受伤害、有强烈的嫉妒心和好胜心、对他人有敌意等。

2.生活条件的差异导致的自卑

贫富差距的客观存在导致学生心理上的微妙变化。一般来说家庭富裕、和睦的孩子较自信、快乐,他们见识多,表现欲很强,比较合群;而家庭条件差的孩子,由于生活、学习的压力大,精神负担重,自卑的可能性大。但有时生活条件富裕家庭的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相对较差,尤其在体育方面,容易受到挫折;而家境贫困的孩子抵抗挫折能力较强,在体育课上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表现尤为突出。

案例2

在我现任的班级中有一名男生,初一刚入学时痞性十足,课上捣乱,课下淘气,在学校很出名。在我的体育课上,他也是想说就说,想动就动......课后,我了解了他的基本情况,家里父母离异,父母都再婚后,他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由于害怕受到歧视,所以,他就像个小刺猬一样把自己包裹起来,遇到“危险”就竖起自己的尖刺用来防卫,但他又很孤独,为了寻求存在感,他不断地制造麻烦。对于这样的孩子,我又设计了一套小方案,课上由他担任小组长,让他体会到“存在感”,并让他感受到尊重是相互的,当你尊重别人时别人才能尊重你。当他再犯错误的时候我并不当面指责他,而是走到其面前用小声的语言提示或用眼神提示,既给他留了面子又组织了课堂纪律,课后他与我聊天的次数越来越多,聊天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在今年的校运动会上,他获得了“运动之星”称号,对此他是这样说的:“现在我真是备受关注了,再也不用想尽各种办法引起大家的关注了,其实那样挺累的,我知道其实大家也挺討厌我那个样子的。”听到这些话,我心里真的比喝了蜜还要甜。

三、来自社会

1.城乡差别引起的自卑

通常城市儿童比农村儿童更自信,他们受到现代文明的熏陶,家庭教育和所处文化氛围更利于他们适应学校生活,他们知识面广,接受新观念快,参与活动的热情高;农村儿童相对而言物质、文化条件差一些,导致孩子胆怯、被动、自责、不敢或不善于表达自己等自卑情绪的出现。

2.社会舆论和竞争压力引起的自卑

由于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对人才的需求日益高规格化,造成社会、家庭对孩子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孩子的学习压力大,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在残酷的竞争中,一些孩子难免产生自卑等一系列心理障碍和疾病。

案例3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人口结构、社会结构也发生着变化,人口越来越少,孩子越来越少,学生越来越少,农村学生更是急剧减少,所以,出现了合校、走读、住托管等农村孩子进入城市就读的现象。脱离了父母的呵护,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学校、新的同学,对于孩子们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从生活习惯到言谈举止,从穿衣打扮到生活学习用品,从现有成绩到人生目标规划,时时刻刻考察着走读、住宿孩子的幼小心灵,在焦虑和不安中,有些孩子失去了快乐,找不到自信。刘鸣就是一个这样的孩子,父母将家中的地承包出去,夫妻二人在工地打零工,每天早五点晚八点的工作时间,使孩子处于无人监管、照顾的状态,更是无暇过问学习,由于长期饮食无规律,造成了孩子营养不良,生活的拮据使孩子明显出现了不合群的现象。父母的忙碌使他的衣着也很邋遢,上课时同学们不愿意接近他,这使他更加的自卑、内向。了解情况后,对于这样的孩子,我又设计了一套小方案:首先我主动地找到他的父母,沟通了孩子的在校状况,并帮助他找了一个负责任的托管,解决了孩子的生活问题。然后,课上对他的表现多加表扬,并引导其他同学向他学习,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对于他建立自信至关重要。在练习中,我有意识地安排他与运动能力差的同学组成小组,使其互帮互助,并建立良好的关系,慢慢的,他的不安和焦虑逐渐少了,交流和笑容多了。交流中,城市孩子对于农村的生活方式及生活环境了解多了,反而向往农村孩子的田园、无拘束的生活,理解与尊重使他们真正成为了朋友。

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尤其是参加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培训后,使我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預防青少年学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发生,不仅需要学校、家庭的良好合作,还要有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关注。作为体育工作者“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不应再是一句动听的教育口号,更应坚定“健康第一”“体育与健康相结合”的体育新观念,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共同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亚杰. “健康第一”的把握与体育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成功:教育,2011,(10).

(责任编辑 陈始雨)

猜你喜欢

自卑心理教学目标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小学体育课中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