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风险因素评估

2019-02-13谢亚运张言言臧佳胡志前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口漏胶原肠梗阻

谢亚运 张言言 臧佳 胡志前

作者单位:200003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普外一科

谢亚运, 张言言, 臧佳, 等. 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风险因素评估[J/CD].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19, 8(1): 38-41.

结直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在经济发达的区域,目前,结直肠癌治疗的手段主要还是手术。在结直肠癌术后的并发症中,吻合口漏最为严重,虽然吻合技术在不断进步,但吻合口漏在临床工作中依然无法避免。根据有关文献的报道,吻合口漏发率在5%~25%之间[1-3]。这可能是因为在定义和诊断吻合口漏时缺少统一的标准[4],也有可能是因为手术医师的经验有差异。来自单中心、同手术组的临床实验研究是有必要的,本研究旨在研究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相关风险因素,为临床医师预测患者是否发生吻合口漏提供依据。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研究以2005年3月至2009年8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普外科收治的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术前诊断为直肠腺癌、直肠全系膜切除术(Dixon术)、开腹或腹腔镜、TNM分期Ⅰ、Ⅱ、Ⅲ期的患者;排除标准:预防性造口术、Miles术式、Hartmann术式、结肠多发肿瘤、TNM分期Ⅳ期、新辅助治疗后的患者。

患者的一般资料与临床资料将被收集归类与分析:患者的年龄(<65岁或≥65岁)、性别、BMI(<27或≥27)、ASA评分(≤2或≥3)、肿瘤离肛缘距离(<6 cm或≥6 cm)、TNM分期、饮酒量(≤3两或≥4两),手术时间(<120 min或≥120 min)、术前CEA含量、是否贫血、术前是否合并肠梗阻、是否有高血压、是否有糖尿病、术中出血量。

吻合口漏的诊断标准:(1)腹腔引流管引流出肠道内容物;(2)消化道造影显示造影剂外漏;(3)二次手术探查到瘘口[5]。具备上述条件之一者吻合口漏诊断成立,根据吻合口漏的标准将患者分为吻合口漏组和非吻合口漏组。

二、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此次回顾性研究共包括338名直肠癌患者。其中,有31名患者在术后出现吻合口漏,吻合口漏发生率为9.2%(31/338),患者详细资料见表1。本次研究中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1.2±12.7)岁,男性所占比例为55%,ASA评分小于2分的患者占大多数(300/338),术前的BMI指数超过27的患者较少(37/338),大多数患者的肿瘤距肛缘超过6 cm(296/338);共有112例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有54人,约50%的患者有饮酒史,从术后的病理报告来看大多数患者处于Ⅰ或Ⅱ期(183/338)。通过单因素分析法,本研究发现吻合口漏更易发生在年龄较大、男性、BMI较高、肿瘤位置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中。而与肿瘤分期、ASA评分、是否合并高血压、饮酒史等因素无明显影响。

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信息见表2。共有19例(5.6%)采用腹腔镜技术完成手术,33例患者(9.8%)术前合并肠梗阻,12例患者(3.6%)术前发现贫血,25例患者(9.8%)术前白蛋白低于35 g/L,36例患者(10.7%)手术时间超过150 min,术中需要输血的患者共有76例(22.5%)。通过单因素分析,本研究发现术后发生吻合口漏与肠梗阻、术前低蛋白等因素有关(P<0.05),而与术前贫血、手术时间长短、术中是否输血、腹腔镜等因素无关(P>0.05)。

表1 一般性因素对吻合口漏的影响(例)

从单因素分析结果中将P值低于0.05的风险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我们发现年龄(OR:3.38,95%CI:1.346~8.489;P < 0.01)、BMI(OR:11.828,95%CI:4.132~33.858;P < 0.001)、 肿 瘤 位 置(OR:6.304,95%CI:2.162~18.382;P < 0.005)、肠梗阻(OR:6.675,95%CI:2.164~20.594;P <0.005)是影响吻合口漏的独立因素。

表2 临床因素对吻合口漏的影响(例)

表3 Logistic回归分析吻合口漏的独立影响因素

讨 论

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在3%~21%之间,本次回顾性研究得出的吻合口漏发生率为9.2%,与 Cong等[6]和 Paun等[7]人的系统评价的研究结果较为接近。经验丰富的手术团队会减少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他们在处理吻合口时,更好地保证吻合口的完整、无张力、血供丰富、神经保留,这些都是促进吻合口愈合的有利因素,而单中心研究能够更好地收集患者完整的资料、去除偏倚和混杂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直肠前切除后吻合口漏与年龄、性别、BMI、肿瘤位置、肠梗阻等因素相关,与本研究中的其他因素不相关。

根据 Peeters等[8]和 Kumar等[9]的报道,年龄是一个危险因素,年龄越大越倾向发生吻合口漏,这与本研究的研究结果相似。此外,本研究发现吻合口漏与BMI指数呈正相关,BMI指数偏高的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概率更高,与Yamamoto等[10]的研究结果类似。BMI指数与吻合口漏有关,可能是因为肥胖患者的手术视野暴露较差、组织损伤范围相对较大、基础代谢率较高、吻合口缺乏血供。肿瘤的位置也是影响吻合口漏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次研究发现吻合口的位置越低,发生漏的风险越高。这也同Marusch等[11]的研究相类似,肿瘤位置对手术切除率、术中并发症以及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有影响,对于肿瘤位置低于7 cm的患者,吻合口漏发生率更高。

根据Eriksen等[12],Lipska等[13]和Bennis等[14]人的研究发现,吻合口漏在男性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这可能是因为男女之间骨盆存在差异,男性的骨盆更狭窄,相对地增加手术难度。此外,Agren等[15]的研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解释这一现象,认为男性与女性的切口愈合能力存在差异,吻合口的愈合需要胶原的快速沉积与连接。已有研究结果表明,在术后一周之内,成年男性胶原沉积能力不及老年女性,此外,绝经前期女性的胶原再生能力强于绝经后女性。以上的结果均表明,雌激素与胶原沉积相关,是吻合口漏的一个保护因素。

本研究发现,术前发生肠梗阻是一个危险因素,这与Golub等[16]的研究相符合。在吻合口愈合早期,肠壁黏膜下层的胶原是构成缝合力的关键成分,其含量的多少将影响吻合口的完整性[15,17]。在这段期间,胶原的降解超过胶原的合成,降低吻合口的生物力学强度,在动物体内观察到梗阻的结肠壁胶原含量减少[18-19],梗阻的肠壁细胞构成和细胞外基质迅速改变[20],胶原蛋白的降解与MMPs蛋白酶相关,而在肠梗阻患者中MMPs含量是增加的[21]。由此可见直肠癌合并肠梗阻会增加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

吻合口漏是结直肠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吻合技术和吻合器械不断发展和提高,吻合口漏的发生仍然难以避免,尤其是在直肠癌术后的发生率较高。相关文献报道,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能够减少吻合口漏的发生,对于一个患者是否需要行末端回肠造口术,取决于临床医师的判断,但有时主观判断也存在失误。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术前、术中的相关因素对术后吻合口漏的影响,为临床医师的治疗策略提供一个依据。

猜你喜欢

口漏胶原肠梗阻
炎症与代谢相关指标及营养治疗在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中的应用*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漏危险因素分析
黑鱼胶原溶液的流变、热稳定性及化学交联改性研究
直肠癌微创手术后吻合口漏的微创再手术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一例肾移植术后并发麻痹性肠梗阻患者的护理
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早期预测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临床价值
响应面法优化可口革囊星虫胶原抗氧化肽的制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