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排螺旋CT技术在诊断和鉴别早期周围型小肺癌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9-02-12河南省许昌市第五人民医院461000王霞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3期
关键词:分叶毛刺边缘

河南省许昌市第五人民医院(461000)王霞

1 对象与方法

1.1 基础信息 此次研究抽取的早期周围型小肺癌患者30例,收治时间为2014年9月~2017年9月。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别为20例、10例,经核实后最大年龄为90岁,最小年龄为37岁,中位年龄统计后为(52.36士8.09)岁。其中10例患者为中腺癌,11例患者为鳞癌,5例患者为小细胞癌,3例患者为未分化癌,1例患者为中西分化癌。所有患者均对该研究知情,并将同意书签署。

1.2 检查流程 利用16排螺旋CT扫描患者的病灶,之后将管电压和电流的参数分别设置为120kV、80mA,层厚、矩阵分别设置在8mm、512×512。在检查期间让患者保持仰卧位,并让其保持平静呼吸,之后实施连续扫描。待上述操作完成后利用薄层靶对患者软组织进行扫描,管电压和电流的参数分别设置为120kV、80mA,电流时间为90mAs[1]。对患者实施动态增强扫描时,需予以碘海醇,使用剂量为80mL,之后以每秒3mL的速度进行高压注射,完成注射后分别进行扫描,即15秒、30秒、60秒、120秒和300秒。

2 研究结果

2.1 患者病灶形态和所在位置 30例患者实施多排螺旋CT诊断后,病灶在左肺叶的患者有16例,病灶在右肺上叶的患者有5例,病灶在右中叶的患者有6例,病灶在右下叶的患者有3例。另外从影像学结果来看,孤立性结节患者25例,结节大小超过20mm。其中10例患者的直径大小在12mm~15mm,15例患者的直径大小在15mm~20mm.多发性结节患者5例,所有患者的直径分为分布在6mm~15mm之间。

2.2 病灶内部和边缘具体状况 30例患者实施多排螺旋CT检查后,结节内部的特征以毛玻璃样密度小泡征为主,密度不一,形状呈小颗粒堆积状,病灶边缘的分叶较深。其中胸膜边缘呈玻璃样晕影的患者有8例,病灶周围线影清晰的患者有8例,胸膜凹陷征的患者有7例,支气管血管聚集征患者有7例。另外,病灶强化均匀的患者有14例,病灶强化不均匀的患者有16例。另外,30例周围型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肿瘤和肺交界位置分叶较深的患者有10例,浅分叶的患者有5例,6例患者的长毛刺清晰可见,剩余9例患者的毛刺未见。

3 讨论

早期周围型小肺癌实施多排螺旋CT诊断具有诸多优势,如:较快的诊断速度、容积采集实施方便,与此同时可以消除患者在呼吸运动时产生的运动伪影,即使患者进行心脏搏动,对周围组织也不会有较大影响。实施多排螺旋CT诊断可以让重建不限层数得以实现,病灶内部的结构情况可充分体现[2]。除此之外,对患者实施螺旋CT技术可以明确肺癌的病变位置,还可以明确结节内部的大小、病灶所在位置和具体数量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后续治疗奠定良好基础。

从此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30例周围型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肿瘤和肺交界位置分叶较深的患者有10例,浅分叶的患者有5例,临床初步认为与以下几点存在相关性,如:①患者病灶边缘细胞分化程度不同,与细胞生长速度存在相关性;②与肺结缔组织相隔,在肿瘤内血管和支气管分叶进入后从内部生长,这样会致使肿瘤凹陷较大,发生分叶。毛刺征可分为长毛刺和短毛刺,前者肿瘤内数目不一,类型以放射状为主。后者的特征以癌细胞对肺间质出血或渗出侵袭为主,此次数据结果表明,6例患者的长毛刺清晰可见,剩余9例患者的毛刺未见,该结果与上述的报道存在一致性。据有关资料显示,若小泡征内的透光影内的边缘缺乏规则性,性质以结节状为主,认为肿瘤有较大几率的恶性可能,多个小泡的性质以窝蜂状为主,认为疾病类型多为细支气管腺癌。此外,从数据结果发现,30例患者实施多排螺旋CT检查后,多数患者的病灶在左肺较为集中,大小参数约为9mm~14mm。结节内部的特征以毛玻璃样密度小泡征为主,密度不一,形状呈小颗粒堆积状,病灶边缘的分叶较深,上述结果充分说明了多排螺旋CT技术的应用优势和价值。

综上所述,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和鉴别可选择多排螺旋CT,其不仅可以将患者病灶情况准确探查,同时可以为后续的治疗奠定基础,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普及。

猜你喜欢

分叶毛刺边缘
桡侧副动脉分叶穿支皮瓣修复手部不规则创面△
阀芯去毛刺工艺研究
一种铸铁钻孔新型去毛刺刀具的应用
肢体复杂创面的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分叶皮瓣修复
单微导管分区成蓝技术栓塞颅内分叶状破裂动脉瘤体会
一种筒类零件孔口去毛刺工具
可抑制毛刺的钻头结构
一张图看懂边缘计算
分叶征在孤立性肺结节CT诊断中的价值
在边缘寻找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