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盆底肌锻炼在全子宫切除术后的应用

2019-02-11邓秀琼

关键词:肛提裂孔盆底

邓秀琼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子宫,位于膀胱和直肠之间、骨盆中部,其大小与年龄及是否生育有关,宫腔呈倒三角形,一旦切除后,会使子宫周围器官失去依托,造成盆底脏器脱垂。在全子宫切除术中需切断子宫主韧带及骶韧带,导致部分腹下神经分支受到破坏,从而影响膀胱及阴道的功能。故而全子宫切除患者术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诸如张力性尿失禁。因此对于该类患者进行盆底肌锻炼是必要的。现对于本科行子宫切除术患者,实施针对性的盆底肌功能锻炼,可降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2017年4月至2018年9月135例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平均年龄55岁,均是已婚已育妇女,疾病分类:子宫肌瘤48例,宫颈疾病44例,子宫腺肌症43例。文化程度:初中学历51例,高中学历44例,大学及以上学历40例。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具有子宫切除适应症的患者;并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

排除标准:便秘脱肛者,配合度差的患者,生殖道炎症患者,精神障碍的患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基础护理,在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博、血压、心率等,观察尿管的引流情况,记录尿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及时更换引流袋,预防逆行感染。加强饮食护理,指导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并在上述基础上加强盆底肌功能锻炼。护工术前一日指导患者行凯格尔运动(Kegel),即患者可取站下,仰卧及坐位;呼吸保持深而缓,吸气时收缩肛门,再收缩尿道,产生盆底肌上提的感觉。盆底肌收缩时意念要集中,一次收缩持续5-6秒,每次练习10分钟,一天练习3、4次,术后第1天指导患者卧位进行缩肛运动练习,并适当增加强度和时间,一天7、8次,一次10-15分钟。我们在患者出院时再进行指导回家操作方法,定期电话随访,督促患者在家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并提醒患者在3个月后返院进行检查。

2 结 果

2.1 分析患者的泌尿系统并发症

135例患者,发生尿潴留6例(4.44%),发生尿路感染11例(8.15%),泌尿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12.59%。

2.2 分析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35例患者,满意45例(33.33%),基本满意79例(58.52%),不满意11例(8.15%),护理满意度为91.85%。

3 讨 论

盆底(盆膈)由肛提肌、尾骨肌及其筋膜构成的漏斗形肌板,在额状面呈“M”形,“M”的中央V字表示盆膈,尖端表示肛门,前部有盆膈裂孔,由会阴部的尿生殖隔(会阴深横肌及其筋膜构成的三角形肌板)进行封闭。裂孔两侧有肛提肌纤维交叉,将其分为前后两部,前部称为尿生殖裂孔,女性有尿道、阴道穿过,后部称为直肠裂孔,有直肠通过。肌肉、筋膜韧带及神经构成盆底支持系统,承托子宫、膀胱、直肠等盆腔脏器,使其可维持正常位置。实施全子宫切除术后,破坏了盆底的解剖结构及神经,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盆底肌肉功能障碍。因此在全子宫切除术后实施盆底功能锻炼是十分必要的。

对于患者掌握kegel训练方法,自己通过自主、反复的练习盆底肌群舒张和收缩,以便对盆腔器官产生支持力的肌肉张力增加,盆底神经活动兴奋性升高,以促使盆底肌正常张力恢复。同时以肛提肌为主的盆底肌肉反复收缩训练,可促使膀胱恢复正常的解剖位置,以增加控制尿液的能力,且可使排尿间隔延长有效,有效预防尿潴留、尿失禁。

猜你喜欢

肛提裂孔盆底
超声评价女性肛提肌功能的研究进展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三维超声和磁共振成像评估产后肛提肌损伤的临床价值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裂孔在黄斑
经会阴三维超声评价女性雌激素水平与肛提肌功能的相关性
利用经会阴四维超声成像评价不同分娩方式对肛提肌裂孔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后复发嵌顿再手术一例报告
腹腔镜联合胃镜引导下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间质瘤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