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有效的鼓励教育
2019-02-07刘增兰
摘 要:鼓励教育是否有效,在于我们如何进行有效的鼓励教育,鼓励要真诚、具体、纯粹、权威和适度。希望我们都能走心地、具体地、鼓励自己的孩子,掌握好度。
关键词:有效的鼓励教育 真诚 权威
一天,给学生上团体辅导课,主题是增强自信心,在分享如何增强自信心的方法时,我说:“来自老师、家长、朋友的鼓励能增强我们的自信心。”同学们一阵嘘声,用质疑的眼神看着我。
同学1说:“我现在对老师的鼓勵已经免疫了,每次都是说你可以的,你很聪明,要相信自己,没有觉得是在鼓励我,可能不希望我难过吧,感觉老师在说违心的话,老师也是用心良苦啊。”
同学2说:“我妈妈从幼儿园到现在一直说,你真棒,你在妈妈的心中是最棒的,我听了都有点怀疑自己,我真的有那么棒吗,自我感觉很差,现在成绩不好,也没什么特长,有时只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自我催眠,那时的我,也许真的是最棒的。”
同学3说:“其实我觉得老师的鼓励对我是有用的,但是有个前提是要真诚,实事求是,不要我做得很差也来鼓励我,觉得很假,假的我都想笑,可是内心是很痛苦的,在流泪的,鼓励要真正的能帮助我才行,有时觉得真的是力不从心。”
听了同学们的分享,课后我也重新思考,我们一直坚持的鼓励教育真的没效了吗?是不是我们使用的方式有问题呢?
斯坦福大学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卡罗尔·德伟克花费十年时间,与她的团队一起研究表扬对孩子的影响。他们对纽约20所学校,400名五年级的学生做了长期研究,这项研究结果令学术界震惊,也让诸多父母反思。
实验分三次,是让孩子们独立完成一系列智力拼图测试。
第一次测试:研究人员每次从教室里叫出一个孩子,进行第一次的智商测试。测试题目非常简单,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出色地完成拼图测试。
每个孩子在完成测试后,研究人员都会把分数告诉他们,并附上一句鼓励或表扬的话,接下来,研究人员随机将他们分成两组,一组得到的是关于智商的夸奖,即表扬,比如:“你非常聪明,能够完成这次测试完全是你的天赋。”而另一组孩子得到的是关于努力的夸奖,即鼓励,比如:“你刚才一定非常努力,所以表现得这么出色。”
第二次测试:有两种不同难度的测试可以选择,他们可以自由选择参加哪一种测试,一种比较难,但是可以在测试过程中学习到新知识,而另一种则与上一轮类似的简单测试。结果发现,在第一轮那些被夸奖努力的孩子中,有90%选择了难度较大的任务;而那些被表扬聪明的孩子,则大部分选择了简单的任务。
为什么会这样呢?德韦克在研究报告中写道:“当我们夸奖孩子聪明时,等于是在告诉他们,为了保持聪明,不要冒可能犯错的险。”这也就是实验中“聪明”的孩子的所作所为:为了保持看起来聪明,而躲避失败的风险。
第三次测试:所有孩子参加同一种测试,没有选择。这次的测试很难,是初一水平的考题。可想而知,孩子们都失败了,先前得到不同夸奖的孩子们,对失败产生了差异巨大的反应。那些先前被夸奖努力的孩子,认为失败是因为他们不够努力。德韦克回忆说:“这些孩子在测试中非常投入,并努力用各种方法去解决问题,好几个孩子都告诉我:这是他最喜欢的测试。”而那些被表扬聪明的孩子认为,失败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明,他们在测试中一直很紧张,抓耳挠腮,做不出题就觉得沮丧。
德韦克解释说:“鼓励,即夸奖孩子努力用功,会给孩子一个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觉。孩子会认为,成功与否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反之,表扬即夸奖孩子聪明,就等于告诉他们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这样,当他们面对失败时,往往束手无策。”
从这个实验中,我们不难看出鼓励教育是肯定有效的,那么我们如何正确地进行有效的鼓励教育呢?
一、鼓励要真诚
鼓励孩子时一定要真诚,不要像口头禅一样随口而出,比如:你真棒!你肯定行等等,不切实际的表扬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特别是高中生,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和判断力,对你敷衍的称赞也是一眼识破,特别反感,觉得不被重视,也会产生怀疑,那些随随便便的称赞,赶紧收起来,真得让孩子觉得没有存在感,还会影响我们与孩子的关系。很多孩子觉得家长的鼓励很虚伪,很廉价,就会不在乎,视而不见,所以很多时候,我形成习惯性的,脱口而出的鼓励真的没有什么效果。
二、鼓励要具体
鼓励孩子时一定要具体,不是简单地说:好,很好!我记得小时候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师在每周日记上写的那几句话,很期待老师会写什么,是一种心灵的沟通,是一种无形的鼓励,会加倍努力,写得更好,到现在也记忆犹新。
比如:“这次考试,你准备了好久,也很努力,虽然没有考出理想的成绩,但是其中英语就进步了很多,值得表扬,我们可以吸取这次的教训,不断努力,争取下次考好!”
“这段时间,你很努力地锻炼身体,1000米都能很轻松地跑下来,是很大的进步,增强了身体素质,让自己身心更健康,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去迎接高考。”
三、鼓励要纯粹
鼓励孩子时一定要纯粹,很多时候,我们在鼓励孩子的时候,总会附加条件,比如孩子考了班里第五名,我们会夸孩子,真不错,班里第五名,不容易啊,班里高手那么多,其实说到这里就可以了,我们总是加一句,如果能考班里第三名就更好了,你看看某某同学以前没有你成绩好,现在都考年级前十了,孩子听了这句话,会觉得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永远达不到父母的期望值,总是得不到被肯定,体验不到成功带来的愉悦,压力很大,也很沮丧,时时刻刻处于焦虑状态,患得患失,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四、鼓励要权威
鼓励孩子时一定要有权威,很多家长在孩子心中没有权威意识,孩子经常不把家长放在眼里,把家长的话当耳边风,所以鼓励没有任何效果。鼓励出自权威之口,效果才能达到最好。比如:有权威的老师,对孩子的一番鼓励,很可能让孩子终身受用,成为一生的动力所在。记得很多年前,一个读大学的同学寄来一张卡片,上面写道:老师,高三那年,在我最难过,最自卑,最迷茫的时候,您真诚地鼓励我,陪伴着我,给我信心和力量,支持着我,让我顺利渡过了最难熬的高三生活,现在我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挫折,我总是想起您的说一句话:“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过不完的坎”,不断努力拼搏,去遇见最好的自己。
特别在孩子12岁前,父母建立起权威,才能更好地指导孩子成长。作为家长要做到:对事不对人,尊重孩子的人格;父母情绪稳定,不大喜或大悲;家长以身作则不搞双重标准;制定规矩规则,温柔而坚定地执行。
作者简历
刘增兰(1981.1—),女,江苏省徐州市人,中学一级,研究方向: 从事高中心理健康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