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学生
2016-12-23陆克菲
【摘要】我们教育学生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要尽最大可能原谅每一个同学所犯的错误,让他们学会长大,学会成熟,作为一个班主任应以赏识的眼光和心态看待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孩子,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关键词】班主任;学生;爱心桥梁;真诚;学知识;学做人
走近学生,只是走到学生身边,走进学生,是走到学生心里,每个学生对老师的要求都不完全一样,但所有的学生都不喜欢“高高在上”的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更应该和学生打成一片。班主任是联系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桥梁和纽带,是学校全面负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学校办学思想能否落实和班主任的工作有很大的关系。而如果班主任不能走进学生心里,这一切都无从谈起。
每天早晨我都面带微笑走进班级,我希望通过发自内心的微笑传递自信的力量,展示班级的精神风貌——每天快乐的学习生活就从微笑开始。回顾班主任工作,有几点体会和大家分享:
一、以人为本,付出师爱
教育的过程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你,愿意听你的话,老师不能一味只提要求,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去做,并适时提供帮助,多理解、多鼓励,少批评。比如在班级卫生、宿舍卫生上,一般假期教室和宿舍经过整修,地面会留下许多顽渍,开学后我就和学生一起想办法如何把顽渍清除,对于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大胆去尝试,不要“光说不练”,永远停留在嘴上。我们不能只把学生当小孩子,他们有时也有比较成熟的想法,他们不需要我们过多的说教,不能老用下命令的方式解决问题,他们最需要的是我们的理解和鼓励。
学生性格可谓千人千面,一般外向的学生他会主动找老师,和老师沟通比较多,老师也容易了解他的想法,内向的学生他“躲”老师,这样的学生以后走上社会适应性会很差,我带过一个男生特别害羞,交往的圈子很小,老师找他,他会涨红了脸紧张得直发抖,通过家访,我了解到这个孩子生活很有规律,每天早睡早起,五点准时出门到校,一到学校就关手机,前一天上英语课老师以为是他手机响,批评了他,都不敢和老师说,还是在家访的时候家长告诉我他的“委屈”。
我让家长鼓励他,在学校受了委屈,有什么想法大胆和老师说,家长不要帮他转告,不能依赖家长,培养他的独立意识,并把班级钥匙交给他,由他负责开门关门。回校后经常有意无意找他说话,哪怕一句没有回应的简单的问候,并让任课老师多提问他,慢慢地他和老师说话不再害怕了。期中班级表彰时,我还特地表扬了他,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天天准时到校,管好班级这扇大门。领奖时,他感到很意外,又很兴奋,虽然奖品只是一只小小的塑料水杯,但对他来说意义不同,我要让他勇敢地站在大家面前。这以后,我发现他在班级不像以前那么沉默了,家长对他的变化也感到很欣喜,那天,在班级,我看见他在和别的同学打闹,当时我们相视而笑……
反思: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要和他们搞好关系,让他们真正感到我的真诚,感到我是为他们好,我很在乎他们,关心他们。
二、既要学知识,更要学做人
记得有一位同学因为听不懂任课老师的课,在课堂上当场发飙,事情反映到我这里以后,当事人找出各种理由为自己辩解,甚至还拉上同学做“旁证”说老师课讲得不好,我严肃地批评了做“旁证”的同学,对老师有意见平时可以通过正常途径反映,也可以直接和任课老师沟通,现在出了事情再反映是纵容同学犯错误,这不是在帮同学而是在害同学,对于当事人,我提醒他们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可能适应每一个学生,目前学校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不可能满足每一个同学的要求,课堂上要考虑大多数同学的接受水平,有了疑问,课堂上不能解决,课后可以找老师个别沟通,当事同学很快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向老师道歉,该同学性格外向,此后和任课老师之间照样心无芥蒂,相处融洽。不久,又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磨蹭,两节制图课,画了几根线,老师批评他,他还自以为有理,觉得我辛辛苦苦画了,你还批评我,和老师顶撞,到了我这里还气呼呼的,我微笑着和他讲道理,经过分析、批评、教育,首先让他明白你是为谁学习,让他看看其他同学画了多少,你有没有尽力,说的他惭愧地低下了头,在课堂上公开向老师道歉。
反思:作为班主任,要尽最大可能原谅每一个同学所犯的错误,不能抓着他们的“小辫子”不放,浪子回头金不换,何况是我们的学生,但是原谅并不等于姑息,是非标准还是要和他们讲明。告诉他们解决问题不能用乱发脾气的方式,要学会长大,学会成熟,要注意场合。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常言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
有一位同学从小到大都是班干部,其管理能力在同龄人当中是出类拔萃的,班级,系里都很倚重他,但是在管理系部晚自习纪律时和其他班级的同学发生了摩擦,他采用了错误的处理方式,受到学校处分,为此情绪低落,在班级里像换了个人似的,沉默寡言。由于他在班级威信相当高,如果不能处理好这件事,将给整个班级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学校处理结果出来后,我找他谈话,指出其想把工作做好的愿望是好的,但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碰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应该找老师商量,不能一味逞强,同时肯定其在班级管理中的成绩,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来,“吃一堑,长一智”,虽然不再担任学生干部了照样可以为班级同学服务,以后到了社会上,也不要想着自己能解决所有问题,有解决不了的困难,可以找领导,找组织,不能有“充老大”的想法。我还和他家长联系,不能什么事情都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不能因为孩子的早熟而忽视自己的孩子,要多关心自己的孩子,家长要尽到监护人的职责,此后,也正由于有了老师对他的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和提醒,才使他找回了自信。同时把这件事对班级工作的影响减到最低。
反思:作为一个班主任应以赏识的眼光和心态看待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孩子,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不要把学生看得很丑陋,他们都可以很阳光,要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采用差异性教育方式,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教学。
在更新教育观念的今天,作为一个教师,有责任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沐浴在老师的关爱之中,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我们老师要调整好心态,建立真诚的师生关系,用真诚的师爱唤醒学生,让学生树立信心进而达到育人的目的,自觉地用爱温暖学生、尊重学生,进而帮助学生成长,让学生的生命更加灿烂,让我们的教育生涯更加璀璨。
【参考文献】
[1] 金友鹏. 高职心理健康[M].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4.
[2] 马能和. 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及实证研究[M].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8.
[3] 全国12所重点师范大学. 教育学基础[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3.
[4] 江苏省教育厅. 中小学教师廉洁从教读本[M].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作者简介】
陆克菲,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任教师,高级讲师,苏州大学本科毕业,所带班级在2015年4月被江苏省教育厅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江苏省委员会授予“江苏省先进班集体”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