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水之花盛开在农村幼儿园

2019-02-07何菊萍沈金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45期
关键词:生活教育幼儿园

何菊萍 沈金

摘 要:陶行知先生对农村教育提出:“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的书本”。新《纲要》也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我园是一所水乡幼儿园,周围就是清水大闸蟹的产地——阳澄湖,蕴藏着丰富而独特的水乡资源。本文将结合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谈谈如何从环境创设、课程开发、课题探究方面来建设独特的水文化幼儿园。

关键词:生活教育 幼儿园 水乡资源

我園是一所农村幼儿园,周围就是清水大闸蟹的产地——阳澄湖,蕴藏着丰富而独特的水乡文化。在多次组织幼儿去“阳澄湖畔写生”“西湖养殖场”参观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对我们家乡的这一文化非常的感兴趣而且这一文化中蕴含着很多适合孩子们去探索学习的一些资源。因此我们就尝试着充分利用我园周围的自然资源——阳澄湖,因地制宜地进行环境建设、课程开发、课题研究,走出一条利用水乡文化,建设特色幼儿园之路。

一、利用水乡文化,营造水文化校园

1.创设以幼儿为主的水乡园所环境

为了让孩子和环境进行充分的对话,让环境说话。我们在进行园所环境创设的时候充分以幼儿为主。走进幼儿园映入眼帘的就是一面精美的江南水乡雕刻墙,有乌篷船、芦苇、湖水等,使人感受到浓浓的江南水乡风情。在往里走就是醒目的“宝宝涂鸦墙”,孩子们在上面肆意挥洒,尽情地抒写着自己眼中的家乡,画着漂亮的水乡房屋、石桥、渔船、渔网等。往楼上走去,映入眼帘眼帘的是一把把孩子们用铅画纸制作的充满江南风情的扇子,再往上走是一片烟波荡漾的湖面,一只只快乐的大闸蟹在墙面上横行霸道,农家的农具、渔民的蓑衣,都成为和孩子们对话的伙伴。

2.再现水乡风情的区域环境

自然角是孩子们观察动植物生长过程的好地方,我们在自然角里放置一些阳澄湖所特有的小动物、植物,供孩子们观察、学习、探索,孩子们可以在这里看到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鳗鱼是怎样游泳的、螃蟹是怎样行走的、河蚌、螺丝是怎样捕食、呼吸的,芋头、莲藕、茭白、鸡头米是怎样生长的,等等。通过湖中的各种鱼、虾、蟹、贝壳、水生植物等,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让他们学会观察、学会发现。

“狄溪泥工坊”,利用阳澄湖的沉泥进行泥塑活动。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许多传统的技艺正在被人遗忘,玩泥巴是现在的孩子从没接触过的,在这个区角孩子们不仅可以享受玩泥巴的乐趣,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意愿,尽情挥洒个人的想象和创造,随意捏造出心目中的物件,感受泥巴的神奇之处的同时,提高孩子们的动手、想象与创造能力。“阳澄湖蟹馆”在这里我们给孩子们提供了有关螃蟹的书籍,让孩子们通过阅读来了解螃蟹的各种知识。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利用各种材质进行螃蟹制作活动,水墨螃蟹、布艺螃蟹、纸板螃蟹、塑料螃蟹等,我们还在这个区中请家长搜集各种螃蟹壳,孩子们可以在这里进行螃蟹壳创意画等。提高孩子们想象动手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孩子们废物利用的环保理念。“水上人家”在这里我们为孩子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探索材料,比如撑杆、船锚、煤炉、锅灶、煤油灯、石磨、石臼、渔网等水上生活生产工具,让孩子们自主探索、动手实验,进而得出结论,提高孩子的探究能力。“水乡一条街”《正仪青团子》《泡泡混沌》《水乡服饰店》《水乡围巾》《彩绘坊》《水乡包包》《水乡饰品店》等等让孩子们了解更多水乡文化。

二、利用水乡文化,开发水韵课程

1.将水乡资源带进教室,开展教学活动

为了给幼儿创造主动探究和更多学习的机会,我们根据季节将阳澄湖中的不同特产请进教室。春天我们将阳澄湖中随处可见的河蚌带到幼儿园,和孩子们一起探索河蚌的秘密——河蚌是吃什么的、是用什么呼吸的、是怎么呼吸的、是怎么产珍珠的,让孩子们知道珍珠的由来;夏天,把鸡头米的花、叶带进教室,数花瓣、画花朵、念唱有关鸡头米的童谣,探究鸡头米的生长环境、过程、功能,品尝鸡头米;秋天把大闸蟹带进教室,让孩子们观察清水大闸蟹,了解清水大闸蟹的外形特征、了解螃蟹长大一共要退几次壳,螃蟹是怎么行走的,螃蟹的生长环境是怎样的,螃蟹喜欢吃什么,螃蟹的吃法等,让孩子们对家乡的这一特产有全面的认识。冬天我们把青鱼带进教室,量一量青鱼的长度、画一画青鱼、数一数鱼鳞、猜一猜、想一想、看一看青鱼干的制作过程,尝一尝青鱼干,让孩子们知道鱼干的制作工艺。

2.将幼儿带出教室,开展教学活动

感性认识是想象和创造的基础和源泉,幼儿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这对幼儿的思维想象有直接的影响。如果没有具体的材料让幼儿依赖,很难令幼儿想象,进而去创造。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的知识,是由经验得来的,所接触的环境愈广,所得的知识经验当然愈多。”有了愈多的经验,才能有愈丰富的创造。因此,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才能使想象和创造有更大的空间。

大自然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通过各种途径为幼儿创造用感官去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鼓励他们多听、多看、多触摸、多尝试,从而达到发展幼儿感官、丰富孩子生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丰富想象的目的。春天我们和幼儿一起走进水乡古镇欣赏绚丽的鲜花嫩绿的小草,飞舞的蝴蝶、飘荡的柳条、圆孔的石桥、古朴的民居,生成了数学《数一数桥有几个洞》、科学《蝴蝶的种类》、美术《小河旁的房子》;夏天我们引导幼儿观察戏水的小鱼、亭亭玉立的荷花,生成了音乐活动《小鱼的梦》、数学活动《数一数花瓣》、舞蹈《采荷》等;秋天带幼儿到阳澄湖旁观赏片片落叶,盛开的菊花,金黄的水稻,丰收的大闸蟹,开满芦花的湖面生成了美术活动《赏菊》《树叶拓印》《芦苇夕照》《水墨大闸蟹》、社会《水稻》;冬天带幼儿欣赏雪后的民居,傲放的红梅、触摸冰块、感知冰的特性、水变冰的奇妙过程……

3.将水乡资源带进活动中,开展区角活动

陶行知说:“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玩又是幼儿的天性,活动区域的设置,为幼儿提供了大量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机会,使幼儿能通过自身的活动,主动获取知识、经验,同时还能使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幼儿、了解幼儿。如在种植区做《鸡头米种植》的对比实验,将鸡头米一盆种在干燥的泥土中,一盆种在湿润的上面有水的泥土中,幼儿通过实验、每日观察、记录实验过程,最后了解到鸡头米喜欢生长在有水的池沼湖泊中。如在美工区请孩子们利用河蚌壳、河蚬壳、螃蟹壳、芦苇秆、叶创作各种人物、动物、花草等,孩子们利用这些原生态的东西创作出了一幅幅精美的作品——《美丽的阳澄湖》《水乡人家》《我的幼儿园》,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提高幼儿的想象与创造能力。像这样子的区域活动还有很多,我们将区域活动与集中教育进行有效的融合,促进幼儿的学习与生长。

4.将自水乡资源带出家,开展家园共育活动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向家长开放,充分挖掘、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是开展水韵课程的一个重要途径。为了开发利用家长资源、我们十分注重与家长的密切联系,并依靠每天的晨间接待、放学接孩子的时间主动与家长沟通,比如我们在开展《狄溪泥塑》活动的时候,我就利用晨间接待的时间与陆雨涵的妈妈——沉泥泥塑大师,让她知道我们正在开展的课程,课程目标,需要她配合我们做哪些工做。为了让孩子们对清水珍珠、清水大闸蟹有更深入的了解,我们“建立了家长问卷调查表”,调查有多少家庭是养殖大闸蟹、珍珠的,通过这种方法我们知道了原来张伯明的爷爷就是西湖养殖场厂长,最后我们就跟那位爷爷沟通让孩子们去他那里观看,请那里的工作人员为孩子们讲解相关知识,了解更多有关清水大闸蟹的知识。我们还通过“家园联系栏”、家长开放活动,向家长宣传我们正在开展的活动、我们的教育理念、目标,使家长主动配合我们的工作。

三、利用水乡文化,探究水韵课题

我们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知行合一”,充分整合水乡资源尤其是我园周围的资源,开展相关的活动,探讨生成水韵课题。组织园内骨干教师分析教学活动中关于水乡主题活动的建构体系,及每个年龄段的认知、情感特点,制定每个年龄段的活动总目标及分析目标,修改并完善每个活动的教案。还聘请一些专家学者做我们课程指导教师、做课题研究的引领者。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充分利用我园周边的阳澄湖、老街、葫芦岛、鸡头米种植园,努力开发水乡幼儿园的特色环境与教学活动,有的放矢的将周围良好的环境和得天独厚的水乡资源逐步引入幼儿园各领域的活动教育活动中,使环境和水乡资源成为一把开启幼儿潜能、促使幼儿全面发展的金钥匙,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得到积极主动的发展。

作为一所乡村幼儿园而且是水乡幼儿园,我们充分挖掘和利用自然资源中的水资源这一活教材,践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着力营造水乡氛围、着力开发水韵课程、着力探究水韵课题,逐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水文化幼儿园。让孩子充分感受水文化的魅力,促进孩子各方面的发展。

猜你喜欢

生活教育幼儿园
幼儿园里欢乐多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生活教育理念下如何开展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语文教育教学与生活实践思考
传递真爱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