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2019-02-07程莹娜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45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幼儿教育培养策略

程莹娜

摘 要:幼儿教育作为培养幼儿观念意识以及行为习惯最为关键的阶段,所以幼儿园既是幼儿日常生活学习的另一个家园,也是其离开家庭环境参与集体生活的重要场所。因此如何有效引导孩子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成为当前广大幼儿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幼儿教育 行为习惯 培养策略

幼儿园作为幼儿了解社會规则与人际交往的家园,再加上幼儿思想行为意识各方面都处于启蒙阶段,因此需要在幼儿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才能形成良好的思想价值观念与行为习惯。所以笔者主要从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作用入手,并结合实际情况寻找有效培养其行为方式与正确思想价值观念的具体策略,以期能够在帮助幼儿实现未来更好发展的同时,推动我国幼儿教育事业未来的蓬勃发展[1]。

一、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作用

幼儿是每个家庭的核心成员,是家人最为珍爱的宝贝。幼儿在家庭成员的悉心照顾下,并没有群体生活的概念,所以在幼儿园参与学习生活时,时常会因为面对陌生环境的惧怕感与参与集体生活的无所适从而号啕大哭,无法适应园内生活。而且由于家庭成员的过于溺爱,对于幼儿日常生活出现的不良习惯并不加以制止,使幼儿养成做事随心所欲的习惯。在参与日常起居和学习娱乐都有明确规定的集体生活时,使幼儿在感到约束的情况下时常会大哭大闹,给幼儿教师的日常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但同时,幼儿的思想意识以及价值观念正处于启蒙阶段,因此在教师的悉心引导下,更容易在脑海中对正确的行为方式产生深刻印象,从而对各种行为准则进行准确的认知,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并在自身良好行为习惯的帮助下,成长为国家需要的栋梁之材[2]。

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

1.设计园内环境

环境作为影响幼儿行为意识以及情感价值观念的重要因素,所以为有效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需要,教师可以通过对园内环境的改变,使幼儿在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中健康成长。对于环境的设计上,例如针对不同季节的转变,教师在春天可以用绿色来打造园内环境,让幼儿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在夏天,教师则可以选择一些更为明亮的色彩装饰,如红红的太阳、各色美丽绽放的花朵,帮助幼儿感受夏天的活力;在布置秋天主题的园内环境时,教师则可以利用金黄的麦穗、火红的枫叶以及各种的水果剪纸,使幼儿感受到秋天丰收的喜悦;在冬天时,教师带领幼儿动手设计不同形状的剪纸窗花,打造出最美的冰雪王国。幼儿在不同主题的环境中,在体会到自然之美的同时,舒适的生活环境也更容易激发幼儿参与园内各种学习活动的兴趣,并使学生在充满朝气的主题环境中,养成乐观积极的性格[3]。

2.重视引导方式的正确性

教师需要将幼儿习惯培养教学潜移默化的渗透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才能使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教师在带领幼儿排队做游戏时,总有调皮的孩子不遵守秩序,相互推搡玩闹。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使幼儿在被故事情节吸引的同时,能够意识到自身不遵守纪律的错误行为,养成遵守秩序的好习惯。另外教师也需要注意,对思维意识处于启蒙阶段的幼儿开展教育工作时,一定要以讲道理的方式让幼儿明白自身行为的错误之处,而不是用严厉的呵责,使孩子在产生对教师惧怕心理的同时,却依旧无法理解自己的错处,从而影响幼儿正确价值观念与行为意识的养成[4]。

3.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当前幼儿教育存在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并没有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与接受知识的实际学习能力制定教学计划,只注重将知识灌输给幼儿,却不重视对其日常生活常识与行为习惯进行培养,造成幼儿虽然会背诵大量的古诗与诗歌,却不了解其中所蕴含的道理,也对生活中的各种日常行为准则没有明确的概念。所以教师就需要通过对教学方式的改变,使幼儿能够在接受符合其年龄特点的知识学习中,将良好的行为习惯渗透在知识的传授中。例如,教师在为幼儿讲《牙疼的小鳄鱼》时,可以边讲边做用手捂脸的牙疼动作,使孩子纷纷模仿教师的动作活跃学习氛围,激发幼儿参与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在故事讲完后,教师以浅显的语言向幼儿讲解蛀牙的危害,使幼儿能够对保护自己牙齿有更直观的认知,然后在教师的带领下一起学唱《我会刷牙》这首歌曲,在歌声中逐渐学会刷牙的正确方式,从而使教师在故事的讲授中,潜移默化的完成对学生生活常识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5]。

4.开展家园合作模式

由于幼儿的年纪尚小,因此许多孩子的行为都是靠模仿家长与教师形成的,所以需要幼儿教师与家长进行有效的交流与对话,通过家园合作模式的开展,对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进行正确引导与培养。幼儿处于家庭中的核心地位,不少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导致幼儿即使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改掉不良的行为方式,但回归家庭生活后由于家长的放纵,不良习惯又会重新出现在幼儿身上,给教师的教育工作带来很大的很难。所以教师需要与家长进行密切的联系,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使幼儿无论是在园内活动还是参与家庭生活时,都能够良好的行为榜样供幼儿模仿学习,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另外,教师与家长在与幼儿进行日常交流时,一定要注意用友善的话语与幼儿进行交流。笔者依据观察发现,有些幼儿时常会在与其他孩子交流时,不由自主地说出几句脏话,问其原因,孩子说是因为平时爸爸就这么说话。因此,教师与家长一定要发挥榜样的作用,才能有效地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结语

综上所述,想要有效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需要幼儿教师能够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对幼儿园环境设计、引导方式的正确性、合理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及家园合作的形式,使思维意识以及价值观念正处于启蒙时期的幼儿,能够正确的引导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在保证幼儿未来良好发展的同时,推动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江琴.重视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叶圣陶养成教育思想的启示[J].基础教育论坛,2019(04):61-62.

[2]杨姗.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J].中国教师,2018(S2):12.

[3]李少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概论及培养策略[J].学周刊,2018(36):158-159.

[4]胡梅.浅谈幼小衔接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8(35):31-32.

[5]于俊霞.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J].甘肃教育,2018(16):45.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幼儿教育培养策略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