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职业启蒙教育论纲

2019-01-31伟,罗

职教通讯 2019年11期
关键词:陶冶成人职业

唐 林 伟,罗 甜

(1.湖南师范大学 职业教育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006;2.湖南师范大学 工程与设计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6)

我国教育的一大现实问题是,很多家庭的素质教育可以从“零岁”开始,而针对广大青少年的职业生涯教育却普遍缺乏,读书的目的在很多程度上已经被异化和表面化为“考重点”“拿文凭”“出国”等,初高中学生对于自己为什么要读书、未来学习什么样的专业、从事何种工作却很少有系统的规划和思考。这一现实造成的直接问题是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兴趣匮乏;产生的更大后果是,许多人在生涯发展的路上走了弯路,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导致了严重的结构性失业。缺少职业生涯规划的人生只能产生“意外的成功者”,规范化的社会里,人生的发展是一个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可以设计的不断发展过程。[1]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持续推进,职业启蒙教育开始在我国发达地区的一些幼儿园和中小学校慢慢开展起来,但对职业启蒙教育内涵的理解,对其功能定位的把握等仍在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很多人仅将职业启蒙教育仅作为对要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的职业预备教育;有的学校将职业启蒙教育等同于劳技教育,将其局限于学校范围进行,并且缺乏系统化的课程设计。我们亟需厘清职业启蒙教育的内涵,定位其功能,努力促使职业启蒙教育迈入科学实施的轨道。

一、儿童职业启蒙教育的内涵

儿童的职业启蒙教育,不是功利地把家长以及教育者的愿望或他们曾经的职业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而是通过启发和诱导,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步认识自我、发现自我,了解成人工作世界并逐步建立起与成人工作世界联系的过程。所谓“启蒙”,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知识”;二是“普及新的知识、思想,使人摆脱愚昧和落后状态”。[2]“职业”是指“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并以其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3]职业是成人所担任社会角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成人而言,职业是个人的立足之本,也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奉献社会的重要手段,成人所从事的职业,是其重要的“工作”。蒙台梭利认为,“工作”是人的本能,对儿童而言,他们生而会“工作”,但儿童“工作”与成人“工作”有着本质的区别:儿童的工作不是为了实现外部目的,其目的就是工作本身,它是一种内部需要的满足,为了构建他自己的内在本质。儿童工作不遵循劳动效益规律,不为获利或帮助,他把大量精力消耗在一个满足其内在需要的目的上,这是一种“造就人的工作”。[4]而陈鹤琴认为,对小孩子而言,“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5]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认为,“职业启蒙教育”是通过游戏等活动建立儿童工作世界与成人工作世界联系的过程。

我国职业启蒙教育最早始于民国时期。随着职业教育教育的发展和杜威“生活即教育”思想影响的不断深入,“职业陶冶”逐步成为当时改革教育不切实际的弊端的重要手段。杨鄂联在《职业教育概要》一书中指出:“何谓职业?一方为己治生,一方为群服务,凡此确定而有系统的互助行为皆是也。何谓陶冶?范土成器谓之陶,铸金成器谓之冶,以此法施之教育,使儿童于不知不觉中养成为己治生、为群服务之兴趣与习惯,谓之职业陶冶。”[6]166江恒源、沈光烈在其编著的《职业教育》一书中提出:“职业陶冶的主要意思,并非要直接授儿童以专门的技术,强使儿童成为徒弟职工,乃在避去从前空虚的教育和仅属书籍文字知识的教育,利用各种作业,对于全部儿童,施以各种业务上的普遍陶冶,事事与实际生活相合,与社会生活接触,使儿童依次实行作业,潜移默化,得受种种训练,使养成勤劳精神与实行能力……小学的职业陶冶,不但是职业教育的初基,也是普通教育的基础。”[6]343

二、儿童职业启蒙教育的定位

在儿童成长的早期对其进行职业启蒙教育,首先不可避免的是其定位问题,我们面临的一种悖论是,是遵从天性任由儿童自由发展,还是把父母及教育者的想法强加给儿童?洛克认为,儿童是未成形的成人,他们需要接受文明的改造。弗洛伊德也认为,儿童和家长之间早期的相互影响,对于决定儿童将来成为何种成人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理性教育,头脑的热情被控制,文明得以实现。但弗洛伊德和杜威澄清了自印刷术发明之后一直在发展的对童年概念的基本认识:儿童的自我个性必须通过培养加以保存,其自我控制、延迟的满足感、逻辑思维能力必须被扩展,其生活的知识必须在成人的控制之下。同时,儿童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不能扼杀了他们的天真可爱、活力与好奇。[7]可以这样认为,儿童的成长过程,是不断构建自己职业意识,又被其不断构建的过程。教育者和家长的角色主要是帮助儿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帮助儿童朝向适合他的方向努力,或者及时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儿童的职业启蒙教育并非是为了让孩子尽早地确定他们的职业方向,其合理定位应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探索世界,开发智力

职业启蒙,尤其是学前儿童的职业启蒙应重点突出其本体价值,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儿童在接触不同职业及职业活动过程中认识自我,了解社会,从而不断发展智力,培养兴趣,激荡感情。诚如杨鄂联在其《小学校职业陶冶纲要》一书中所言:“职业陶冶与教育陶冶,似为两事,实在还是一事。例如教儿童习算术,原始教育的陶冶,然因此得到商业上基本知能,就是职业陶冶了。职业教育的解释,原来并不限于狭义的生利主义,其大目标在培养智力、意志、感情各方面,而成完全有用之人。”[6]177庄泽宣在《职业教育概论》一书中也论及职业启蒙在促进儿童探索未知世界的作用,他指出:“职业陶冶可以说是职业指导与职业教育的初步,但是它的功用还不知此……职业陶冶的功课,合于创造本能;住在城市的人须知乡间农事,住在乡间的人须知城市工商状况;男子须略知家事及女子职业,女子须略知男子职业。”[6]146

由此可以看出,职业启蒙教育绝非简单、功利地对儿童实施早期的职业定向教育,而是为学生提供感知、探索外部世界的经验,让他们能够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上了解自我,培养天性,促进其智力的充分发展。

(二)为未来工作奠定基础

儿童的工作世界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以兴趣为导向的游戏世界,而成人的工作世界遵循劳动分工、劳动效益等规律,人们从事的是“生产劳动”。要实现从儿童工作世界向成人工作世界的过渡和转变,应从小对儿童进行诸如合作意识、自控能力、遵守社会公共秩序、保护环境、热爱生命等方面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的培养[8],基础教育阶段是儿童养成这些良好习惯,培养相关能力的初始阶段,但也是黄金阶段。儿童通过各种游戏活动,为其将来逐步走上社会,适应未来社会工作,为其将来事业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为了给儿童奠定未来工作、生活的基础,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需要引导儿童的好奇心,通过各种活动,让他们了解成人工作和他们生活之间的联系。理财意识、自主意识、独立生活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以及生活与工作之间的平衡意识、高质量的休闲意识与能力等,都是儿童应该通过职业启蒙教育逐步发展起来的基本素质。

(三)为现在学习提供动力

目前,我国广大中小学生学习异化所造成的重要问题之一是:相当多的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厌学情绪严重,普遍感觉学习是“苦差事”,不知道自己天天起早贪黑、身处书山题海是为了什么。造成这一现状的重要原因是:我国职业启蒙和职业理想教育随着学生升学压力的增加而逐步隐退;学生受教育年限越长越是记不起自己“寒窗苦读”的初衷;学校和家庭教育割裂了学生所学知识与未来工作世界的联系,升学成为唯一的读书目标。事实上,随着儿童自我意识的增长以及成就动机(Achievement motivation)的增强,儿童职业启蒙的另一个目标就摆在了教育者和家长面前,即要帮助儿童了解未来职业与现在学习的关系。如果孩子们能够理解教育与未来成功之间的内在联系,他们就会在今后的学习中做得更好,强烈的职业动机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和“瓶颈”,为学生学业发展打通通向未来的坦途。学校和父母要帮助孩子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寻找和发现孩子可以从事的工作;建立起学校学习内容和真实生活与工作世界的联系;开始以一种职业进行自我观察审视;培养诸如团队合作、决策、问题解决以及担任领导角色等相关方面的工作准备(work-readiness)技能。[9]

三、儿童职业启蒙教育的原则

职业启蒙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对儿童进行职业启蒙教育的核心目的在于不断培养儿童的自我意识、成长意识,形成良好的自我价值感,开启儿童发现适合自己未来生涯发展的旅途,其应遵循的原则包括以下四点。

(一)因材施教原则

对儿童进行职业启蒙教育的首要原则是要因材施教。要根据儿童年龄段、性别、家庭背景等差异,根据儿童个体在认知风格、反应速度和方式以及知觉方式等方面不同的心理、生理特点进行差异化启蒙。要以儿童的兴趣为出发点,培养他们的内在学习动机和兴趣,发展儿童的学习能力,要让孩子的兴趣与成人的活动产生联系:如果儿童喜欢艺术,就跟他/她讨论成人怎样利用艺术设计房子、衣服、广告、电影甚至是玩具等,告诉他/她人们在画漫画、插画、为杂志和图书摄影等的时候也会用到艺术;如果孩子喜欢户外运动,可以跟他/她探讨诸如园林建筑、林业、考古、建筑工作、海洋生物以及商业捕鱼等户外职业;如果孩子非常喜欢跟人交往,可以跟他/她讨论喜欢与他人一起聊天和工作的人怎样选择成为一名教师、律师、售后服务代表、接待员和酒店经理等。

(二)启发诱导原则

早期的人生规划应该是孩子主导,教师、家长引导,社会协作参与的共同课题。随着儿童自我认识的不断深化,经过长期的、主动的思索、研究和自我提高,在对社会、经济、技术的变化和发展有了一定的认识,并经过反复的筛选和决策的情况下,才能提炼出自己理想的人生职业目标。学前儿童职业启蒙教育要遵循的第二个原则是启发诱导。职业启蒙教育不是上课,更不是考试,而是要带领儿童体验多彩生活,走近不同领域,感受不同职业;职业启蒙教育不是以家长或教师的意愿为蓝本给儿童预设未来的发展轨道,而是要在培养儿童生活、工作技能的同时,让儿童在“游戏”中建立自我意识,发现自我,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引导儿童从对成人“工作”世界的感性认识走向理性思考,建立通向未来的桥梁。正如《学记》中所说:“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索,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三)可持续发展原则

职业启蒙教育的直接目的在于开启儿童一生的职业生涯。生涯(career)是指个人通过从事工作所创造出的一种有目的的、延续性的生活模式。从对“生涯”的理解看,人们已经将焦点从“寻找适合于我的生涯”转向了“发展属于我自己的生涯”。[10]生涯本身即带有极强的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含义。美国职业生涯理论大师唐纳德·舒伯(Donald Super)是生涯理论“过程取向”最为重要的专家之一,他将人一生的生涯划分为成长期(0~14岁)、探索期(15~24岁)、建立期(25~44岁)、维持期(45~64岁)以及衰退期(65岁之后)五个阶段,而每个阶段个人所担任的角色是变化且相互影响的,上一个阶段角色的失败势必会影响下一个阶段角色功能的发挥。儿童未来成为怎样的人取决于0~6岁所接受的教育,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开展职业启蒙教育,才能为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儿童职业启蒙教育的方略

以我国基础教育现状为基础,结合儿童职业启蒙教育的特点,借鉴国际经验,我国开展儿童职业启蒙教育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一)健全职业生涯指导与发展系统

职业生涯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家园、家校合作是这一系统的核心,学校和家长在职业启蒙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同时,儿童对成人工作世界的接触,体验式学习的开展离不开全社会的支持。从美国、日本、德国等职业生涯教育比较发达国家的情况看,它们无不是建立了系统、健全的职业生涯指导与发展体系。美联邦政府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年就成立了全国职业资讯统合委员会(National Occupational Information Coordinating Committee,NOICC),该委员会是由国会通过立法成立的联邦机构,由教育部、劳工部、农业部、商务部以及国防部的9位副部长和署长组成,其所订立的《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为从学前儿童至成人提供完整的生涯发展指导和帮助[11];德国政府则每年拨付5 000万马克建立了一整套完备的职业信息系统,为在校学生提供完整、详尽的职业及培训信息。可以看出,生涯教育系统的建立,需要国家政策的制定、信息系统的建立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生涯教育体系的构建,从而为儿童发展提供一个良好、持续的生涯成长支撑环境。

(二)开展以职业启蒙为导向的素质教育

早期职业启蒙、职业指导教育的缺失,造成了我国众多少年儿童内在发展动力的不足,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大学就业难以及我国结构性失业的现状。当学校教育沦为“升学教育”,各级各类的“素质教育”也就成了“加分工具”。事实上,从美国《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National Career Development Guidelines)[12]中所列出的相关能力与指标看①,其完全超出了我国“素质教育”所讨论的范畴,这是一种以儿童发展为导向的、更加全面、综合的素质教育。因此,科学的职业启蒙教育是以个人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只有尽早地开展以职业启蒙为导向的素质教育,广大儿童的潜质才能够充分发挥出来,他们的天性才能受到真正的尊重。我国定义含糊的“素质教育”完全可以以职业启蒙教育为载体而得到落实和充实,可以通过职业启蒙教育而得到清晰的教育目标、具体的学习内容和以人为本的素质发展取向。

(三)提高教师职业启蒙教育综合素质

职业启蒙教育在我国可以说是一种新生事物,它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而被逐步引入我国的。计划经济时代,人们不存在“找工作”“失业”等概念,学校和社会没有对学生进行职业和生涯教育的习惯和文化环境。因此,学校开展职业启蒙教育,首先是要转变观念,要让广大教师和管理者深入了解职业启蒙对于儿童终身发展的重大意义。此外,职业启蒙教育作为一个综合性较强的专业领域,它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对学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理论上,职业启蒙教育涉及心理学、社会学、哲学、教育学和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教师只有不断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才能对职业启蒙教育有深刻的认识、理解,才能有效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实践上,与职业启蒙教育相关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都是从国外,尤其是美国引介而来,教师要想有针对性指导儿童,必须要加强对中国文化传统的认识,必须结合中国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开展行动研究,不断完善相关理论,推动中国特色职业启蒙教育的发展。

(四)完善以体验式学习为主的多种学习模式

儿童职业启蒙教育的学习模式有传统式学习、体验式学习(experiential learning)、自由式学习、创意式学习、网络式学习以及终身式学习等。[13]结合我国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职业启蒙教育应该采取以体验式学习为主的多种学习模式。“体验”是指亲身经历或在实践中认识事物。体验的基本特征有三点:(1)情感性。情感是体验的核心,体验产生情感。对某项活动或某个事物有体验,必然伴随着对其产生某种情感。(2)意义性。体验是意义指向的活动,是主体确立自身意义世界以获得自我确证地位的保证。(3)主体性。体验要求行动者主体亲自参与,是主体与客观世界发生关联最直接的路径,没有主体的认知和情感的投入,体验无从谈起。职业启蒙教育通过体验式学习让儿童亲身参与到成人工作、生活世界中,以获取对自我、成人世界的感性认识,并在实践中通过问题解决、互动参与,认识自我、锻炼自我。此外,儿童职业启蒙教育要充分、合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利用网络模拟社区以及职业场景模拟、角色扮演软件等,激发儿童兴趣,为儿童创造安全、真实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注释:

①这些能力包括“自我认识”“教育与职业”“职业规划”等模块,而这些模块又分为对自我意识重要性的认识,与他人交往技巧、对成长与改变重要性的认识,对因教育成果获益的认识,对工作与学习关系的认识、理解和使用职业信息的能力、对个人责任和良好工作习惯重要性的认识,对工作与社会需求和社会功能之间关系的认识、对如何做出职业决策的理解、对人生不同角色相互关系的认识,对不同职业和男女角色之间的变换的认识以及对职业规划过程的认识等。

猜你喜欢

陶冶成人职业
补阳还五汤通过NLRP3/caspase–1调控大鼠髓核细胞退变的机制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成人不自在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成人学习能力研究反思
Un rite de passage
从“涵养美感,陶冶德行”到“立德树人”——听王安国教授谈“音乐教育的‘原点’问题”有感
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探究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