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校教学诊改工作背景下教师发展共同体的构建

2019-01-30周晓瑜

教师·中 2019年12期
关键词:教学诊改改革创新职业院校

周晓瑜

摘 要:新课改背景要求加强教学诊改工作,让相关教学工作者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通过不断地学习新教学理念和创新教学方法,来构建更加完善的教师竞争和发展体系。文章主要针对职校教学诊改工作背景下教师发展共同体的构建进行相应的探究,以期实现教师的技能水平提升和职业发展。

关键词:职业院校;教学诊改;发展共同体;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7-11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35-0113-02

一、引言

教育部颁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以及《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要求在新时代的教育改革过程当中要以诊断和改进为重要的措施,建立起职校专业课程、课程设置、教师发展、学生学习等不同层面的、独立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从而进一步保证职校实践性人才的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同时,也促进职校教师的自我发展和专业成长。

除此之外,这些文件还重点强调了师资队伍的规划建设、师资建设诊改制度的制定实施以及实施效果。所以,在新时期背景下如何立足于学校教学诊改工作背景实现教师发展共同体的构建,是相关教学工作者需要进一步探究的课题之一。

二、职校教学诊改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分析

职校区别于普通高等院校的一个特点就是职校是现代职业发展的实践主体,所培养的人才是立足于服务社会制造业等工业以及服务业发展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人才。学生的质量直接决定着职校的教学质量,因此,要想提升教学质量,就必须要对当前职校的教学工作进行诊断,只有发现其中的问题,才能够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帮助教师在发现自身教学问题的基础上,实现教学工作的自我诊断和反思,便于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实现自我诊改,进而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因此,职校的教学诊改工作是整个职校相关教学工作开展的基础。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这一文件进一步明确指出:“要按照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革制度的有关要求,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进一步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这一目标也成为当前职校开展教学诊断的必要理论依据,为构建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以及双师型教师队伍提供了必要条件。[1]

当然,教学诊改的根本目标是通过教学诊改,立足于市场人才的需求,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加强对教师教学管理的深化改革,构建更加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为教师队伍提供更加稳定而广阔的晋升平台。要知道,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所处的地位都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自身的职业能力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同时,也决定了职校教学诊改工作是否得到有效开展。

三、职校教学诊改工作背景下教师的突出问题分析

开展对职校的教学诊断是职校教学诊断工作背景下教师发展共同体构建的理论依据和必要条件。

可以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教师自身教学能力和职业能力的一面“照妖镜”,只有把握了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才能够构建更加完善的教师发展共同体,所以,职校教学诊断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

(一)教师缺乏一定的课堂设计能力

很多教学工作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缺乏符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教学设计能力,他们在课堂上仍旧在使用“一言堂”“满堂灌”等生硬的教学方式。这充分说明了教师不能够很好地学习和掌握新课改理念,更不能将新课改理念应用到教学中指导教学工作的创新,使得教学工作的开展没有新意,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权利。而且,很多教师在课堂中也仅仅是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并没有充分地意识到职业院校的发展要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一教学目标,使得学生缺乏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导致教学效果不佳。[2]

除此之外,在新时期背景下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培养学生的个性化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但是,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并没有区别对待学生。因为一个班级当中有很多的学困生、中等生和优秀生,而每一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基础以及主观能动性是不一样的,如果教师在课堂当中统一要求全部学生,那么对中等生特别是对学困生来说,就会呈现出破罐子破摔的情况,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出现厌学的心理。就这一点来说,这些职业教师还是缺乏因材施教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能力以及课堂设计能力,不能够很好地把握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层次的备课和教学,导致教学工作和教学效果达不到教学诊改工作背景下的教学需求。

(二)教师缺乏信息化教学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能够实现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同时,教师是否具备信息化教学能力,直接体现出了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但是就目前来说,很多教师并不具备较强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甚至很多教师不能够正确地看待信息化在教学中的作用,从而导致职校信息化教学的缺失。

一方面,某些教师不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中职教学,不能够熟练地掌握多媒体终端、计算机、电子交互以及其他多媒体运用技巧,使得教学工作仍旧停留在传统的口述和板书的教学方法上,没有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整合,使得中职教学课堂的教学内容较为匮乏,学生的视野得不到开阔。[3]

另一方面,某些教师虽然了解了信息化教学功能,但却不能够正确地实施信息化教学。他们在课堂上体会到了信息化教学的便利性,就一味地不分场合、不分实际情况地进行信息技术的教学,导致专业知识的教学成了PPT的演示。这种教学和传统的理论知识灌输并没有多大差别。更重要的是,中职课堂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实操能力,但是由于过度使用信息技術和电子课件,反而导致学生不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实际操作当中。所以,教师缺乏正确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也是当前教师教学技能和职业能力不高的体现。

四、职校教学诊改工作背景下教师发展共同体的构建途径分析

分析当前职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为了找到好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故应立足于这些问题,在职校教学诊改工作背景下通过构建有效的教师发展共同体,持续推动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

(一)建立明确的教师队伍发展体系,明确教学诊改背景下教师发展的目标

职校要以学校的整体以及各个二级院校的个体为出发点,制定“学校—院系—专业”三个层面的实施队伍建设规划,同时,构建“全校—二级单位—专业—教师个人发展”的四个层面发展目标链,共同组建明确的教师队伍发展体系,制定教师发展的目标。

除此之外,要针对学校的每一个教师的现状以及教师自身的职业规划建立具体的考核标准。比如采用职称岗聘、人才选拔、岗位晋升为一体的人才发展规划模式,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促使教师能够不断加强自我学习,实现自我提升。

(二)构建更加全面的能够支持教师职业发展的服务系统

教师在职校的职业发展的基础在于提高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而上文所诊断出的当前中职院校教学存在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当前教师教学工作中的短板。因此,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促成教师的职业发展,职校就应该要为教师提供更加全面的职业发展服务系统。[4]

比如,制定有效的职业晋升机制和进修机制,让一部分有能力的教师能够得到更多的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并通过再一次的充电学习,提高职业教学能力。又如,抽选部分合格的教师去进修新课改理念以及新课改理念背景下的各种新的教學方法,包括学习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术和教学工作融合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师能够掌握信息技术和各种新时期背景下有利于教学创新的教学方式,实现当前职校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也进一步推动教师的职业发展。相信此类支持教师职业发展的服务体系,能够为培养高质量的教师人才提供人力支撑系统。

(三)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建设,统领全局

要想促进教师职业发展,内因才是关键因素。教师自身的思想意识直接决定了其职业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学诊改工作背景下,教师发展共同体的构建是否有效。[5]为此必须要加强教师的思想建设,在思想上统领全局,从而促进教师的事业发展。在具体的引导过程当中要加强对教师的学习意识、自主意识、规划意识、目标意识、标准意识、反思意识、改进意识以及质量意识的引导,同时,加强教师的德育。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教师们真正实现自我学习、自主发展,提高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能够及时地发现教学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改进问题,进而更加有力地推动自身职业发展。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职校教学诊改工作背景下,实现教师发展共同体的构建是一个新的话题。相关教学工作者必须要明确教师发展的目标和标准,制定有效的措施构建教师职业发展共同体,从而全面推动教师的职业发展,促进职校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李韶军.教学诊改贯彻“全员”原则应注意培养教师的“八个意识”[J].河南教育(职成教),2019(5):24-26.

[2]黄 飞,刘建华.浅谈以“三个基本”为主线的中职教学诊改策略[J].中国新通信,2019(9):182.

[3]张 幸.诊改理念下职业学院游戏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J].戏剧之家,2019(15):141-142.

[4]严 萍.浅谈如何利用高职评估成功经验全面推进教学诊改[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13-16.

[5]胡小平,陈胜祥,张 荣.教学诊改理念下中职学校第二课堂实训模式创新的行动研究——以江西省T中职学校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9(2):52-56.

猜你喜欢

教学诊改改革创新职业院校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基于“零缺陷”质量管理的实践思考
高职院校教学诊改工作探讨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关于西藏中职学校教学诊改工作的几点思考
浅论对环境监察执法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