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研究
2019-01-30张莹
张莹
摘 要: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思政德育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也是新时代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对“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理念的实践。文章主要从“三全育人”理念的概念入手,对当前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建设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三全育人”理念;课程思政;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6-18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35-0005-02
一、“三全育人”理念
“三全育人”理念是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依据和载体。[1]“三全育人”理念在教育方面的表現主要体现在高校的一些思政德育课堂之上,但同时也不仅仅是教师在课堂上的传播与教育,还需要将这些价值教育延伸到课堂教育之外,延伸到教育的全过程之中。[2]
二、当前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发展的不足
(一)思政教育模式单一刻板
现在我国许多高校都存在这样的情况:从学校到教师都没有给予思政教育相应程度的重视。专业课教师基本上都只进行一些基本的教学工作,师生之间的交往与交流相对比较少,对学生思政教育方面的指导也比较少,所以,很多高校的思政素质教育难以取得一个比较好的教育效果。除此之外,现在高校中的很多思政教师都是安于现状的教师,他们并不喜欢一些教学改革和改变,因此,思政教育教学的模式依旧是采用传统的刻板的课堂教学模式。加之现在依然存在一种刻板印象,绝大部分人认为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的主要责任在辅导员,与教师的教学情况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这就使得高校教师很少关注思政教育的教学情况,也没有给予思政教育应有的关注和重视。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思政教育问题逐渐成为影响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就使得高校开始关注思政教育的教育情况。当前高校的思政教育更多的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德育结合在一起进行教育教学,引导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进行学习和发展。[3]
(二)德育教学影响力不够
思政德育和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不应该只在课堂教学之中被应用,还应该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传播,达到一个向更大范围延伸、传播的效果;应该被延伸到其他的教育教学之中去,让更多专业的学生和更大范围的人都能够学习并接受德育教学的影响,学习主流价值观和道德教育。但是,当前我国的教育存在一个很明显的缺陷,那就是非常多的教育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与教学之中,仅仅停留在对学生的教育传播之中。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实际影响情况以及最终达到的教学结果大多都未可知,很难有一个比较好的整体把控。这就要求高校在进行思政教育的时候,要从“思政课程”转向“课程思政”,重点把握教学的核心环节,充分发挥思政教育教学的重要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参与,将思政教育教学贯穿于高校的其他教育之中,真正将“三全育人”理念贯穿于高校的课堂教学之中。[4]
三、基于“三全育人”理念下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路径
(一)构筑学生“重要他人”是“全员育人”理念的核心点
“三全育人”中的“全员育人”是指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学生所构成的“四位一体”机制。因此,教育要想获得一个真正有实效的教学还需要建构“互动性重要他人”及“偶像性重要他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课程思政是课程教学回归的一种形式,更多的是发挥出教师课程教学的效果,而不是作为一种思政课程进行学习,不是对教师的额外教学要求。[5]
首先,学生在“三全育人”教学理念下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主要是针对学生自身发展的个性需要来进行建设与发展,从不同的层面对学生群体产生影响,而且在这个过程之中,还要求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等人员也都成为学生建立关键意识的他人。在这种对照关系之下,学生更容易得到一个全面的学习和思政教育的深入以及价值体系的建立。其次,学生群体还很容易受到“偶像他人”的影响。他们对“偶像他人”的认同其实也是对社会上一些价值取向的认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各种偶像群体开始出现,学生对偶像的定义也各有不同,“偶像他人”也逐渐呈现出一种分散的状态。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偶像他人”的定义逐渐偏离了学校宣传的传统榜样形象。也正因为如此,学校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与关注,通过课程思政教育体系的建构和思政教育的教学来积极引导学生构建新的“偶像他人”形象。再次,教师可以了解到基于“三全育人”理念下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重要核心就是帮助学生构建一个重要的“他人”形象,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之中能够具化表象,起到一个积极的引导和思想指引的作用,从而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起到积极的影响。
(二)构筑课程价值内涵是“全程育人”理念的关键点
“全程育人”主要是指一个整体的全部的育人教育过程,学生从踏入校门的那一刻一直到学期结束走出校门之前,都会受到教育影响。基于此,教师能够了解到传统教育的单一性,以及新时代背景下迫切需要进行教育改革、构建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就需要建立一个“全程育人”理念的关键点,尽可能避免过多的碎片化教育,从整体的角度开展教育活动。教育要具有全局意识和整体意识,思政教育并没有一个明显的专业界限,即使不同专业对思政教育的要求有所不同,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又是处于一个相通的状态,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也需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之一。
从整体的角度看,思政教育并不是要求所有专业的教师都采用同一种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进行具体的课程教育,而是指单纯针对思政的一些核心问题时,最好教师们能够通过培训和学习的方法来使得在这些问题的教育之中能够达到一个整体性的统一。当前关于教师的培训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方式。第一,培训教学的主要关注点在于教学方法。这种方式也是当前许多教师培训的主要沟通方式之一,在学界与业界的应用也比较广泛。第二,针对某一研究问题的深入交流。高校经常召开这种类型的交流活动,但是,这种类型的交流往往在同专业之中能够取得一个不错的效果,在跨专业和交叉专业之中取得的效果非常有限,甚至绝大部分并没有成效。所以,相对第一种方式,第二种方式并不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
也正因为如此,基于“三全育人”理念下的课程思政体系构建还需要在一个相对统一的育人环境下得以实现,要坚持“全程育人”理念的关键点,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教育的信度与效度。
(三)构筑受教育主体内涵是“全方位育人”理念的重点
“全方位育人”主要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活动来进行综合教育,比如学校的奖助学金评定、校园文化生活、诚信活动、校园比赛以及各种评优评价活动等。这些环节之间的互相配合最终形成了一个“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
实行“全方位育人”理念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真正将学生看作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学生具有独立的意识和学习设计能力,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进行教育的选择与学习。同时,在这种教育情况下也能够取得一个比较不错的教育效果。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同时也具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在“全方位育人”理念中就要贯彻教育要成为学生全部的未来的人生综合体,并引导学生从内而外地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在高校的学习之中,学生都有自己的理想目标,关于未来从事的职业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等等。学生能够在教育之中将自我与教育充分结合在一起,联系到生活和个人的一些发展需要来进行各种问题的选择与解决。这些都是学生不断提高自我的重要表现,也是学生不断发展自我的表现。“全方位育人”就是从受教育主体的角度进行教学考虑,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思政教学的安排与实施,从而促进学生达到一个全面的成长与发展。通常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忽略了学生在思政教学课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全方位育人”教育理念下,对现有的思政课教学必须有一个清晰的定位,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这样才会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明白学生的需求,建立比较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真正地融入当下的教学中。并且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面,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将当下比较流行的微课教学融入现代的教学过程中,丰富教学资源,优化教学内容,实现微课教学的翻转课堂,给学生新奇的体验。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在最后的评判过程中,增加实践成绩在整体成绩中所占的比重,更加重视实践教学,对学生的实践行为进行测评,将行为的测评列入最后的实践成绩中。
总而言之,新的德育教育体系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为关键。[6]思政德育在学生成长成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主要基于“三全育人”理念,从构建重要他人、坚持“全程育人”理念以及实行“全方位育人”理念三个角度来进行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研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思政德育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要求,基于“三全理念”下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还需要学校以及社会的广泛积极参与,真正保障建立一个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德育体系,真正提高学校的德育培养水平。
参考文献:
[1]许新国,刘占明,温玲子.高职院校“三全育人”体系的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9(3):77-81.
[2]田芳芳.教育社会学视域下高校“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建构及其路径[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8,33(5):97-100.
[3]焦连志,黄一玲.从“学科德育”到“课程思政”——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指导下的高校德育创新[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20(1):1-6.
[4]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5]孙 杰,常 静.高校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现实路径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18(23):15-17.
[6]张梅霞.新时代“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职课程德育的实践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1(7):141-14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