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练技术在中职学生生涯发展德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9-01-30吴雪丽

教师·中 2019年12期

吴雪丽

摘 要:教练技术是一种对话引导技术,发源于体育学科,如今被广泛且灵活应用于对中职学生的教育。中职学生受教育专业性强,职业生涯发展课的开展对他们尤为重要,同时,德育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是新时期课堂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因此,文章对教练技术进行深入剖析,对教练技术与中职德育教学的关系展开分析并对其在中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课程中的应用分模块进行具体讲解。

关键词:教练技术;中职德育课程;生涯发展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11-12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35-0007-02

一、教练技术与中职德育教学

(一)教练技术

教练技术是一种针对性的对话引导技术,在笔者看来,教练技术在传统教育课堂上的应用更应该契合多个要点内容,实现课堂上的“一对多”教学过程,且要明确它的研究方向。第一,它需要首先明确课堂规模;第二,它需要明确在传统讲授式课堂中操作的可能性;第三,教师要变身为教练,明确自身的备课方向,同时,在语气、手势、表情等方面注意自身思想行为的有效发挥与转化;第四,要明确对课堂形式的有效改变,采取科学合理的授课模式有效启发、调动学生;第五,在课程评价机制应用方面,需要结合相关资料配合自身需要展开教学讲解,并多鼓励学生展开讨论,构建师生讨论、生生讨论的良好氛围。

(二)中职德育教学

在中职学校,德育教学是基础,因为中职生学习成绩与思想情绪表现均不稳定,所以,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跳跃思维与消极情绪,这可能会让中職德育教学过程受到阻碍。实际上,目前的中职德育课堂教学是强调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等基本原则的,它需要结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客观规律与中职德育教学培养目标等实际需要展开讨论,注重对实践教育内容、体验教育内容与养成教育内容的有效调整,保证学生的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行为形成相互统一。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育者亦是教练员,必须切实强化教育针对性、实效性与时代感,始终围绕“学生人本”思想理念与教练技术相互融合,特别强调对教练者潜能的尊重与挖掘,进而将这一潜能映射到学生身上,将二者结合起来,以体现德育教学理论应用的可操作性与可行性。

二、基于教练技术的中职学生生涯发展课堂教学政策导向与思想理论基础

(一)政策导向

早在2007年,我国教育部办公厅就印发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该要求中主要对当前高等教育院校的学生人才发展培养相关内容作出了相关指导,希望通过这些政策导向性内容引导中职生展开专业学习,特别是在德育教学方面优化教学设计规划,在培养学生道德人格过程中设计生涯发展课程,明确教育思想理论基础内容。

(二)思想理论基础

在中职学校师生生涯发展课程中应当引入大量创新技术内容,例如教练技术。实施教练技术的就是教师本身,他们希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激发中职生学习活跃性,促进专业教学改良优化,解决当前我国就业难的现实社会困境问题。在现实背景中,许多学生无法找到自身心仪的工作岗位,这说明学校本身在针对学生人才的未来就业岗位结构性设计方面存在严重缺陷,特别是某些中职学校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并不到位,未能发挥教育应有的价值。

目前,立足于中职学校的学生心理状况与德育教学现状调查分析已经相当深入,它希望将教练技术完全运用于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中,深入研究教练技术在实际教学操作中的功能作用,一方面弥补传统德育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希望优化中职生身心。[1]

三、基于教练技术的中职学生生涯发展课堂教学设计目标与设计方案

(一)课堂教学设计目标

第一,围绕教练技术构建课程体系设计核心,它的总体目标就是引导中职生全面投入学习行动体验中,实现对周围环境的主动适应与创新。在教练技术引导下,中职生所明确的不仅仅是自身生涯坐标,也要结合自身兴趣、能力与价值观实现对自身生涯角色的有效定位。第二,要明确中职生在知识层面上的知识内容运用与有机选择,同时,培养中职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与学习价值观。

例如,在上课前,笔者会认真分析每一个班级的专业特性,对他们的专业前景、就业方向进行归纳总结,并尽可能收集多的资料。为了让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接受力可以更强,笔者更多选择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可以看到真实的工作场景和完整的工作流程。这就是笔者对学生初次接触职业生涯课程的要求。在这一堂课上,笔者会收集每一个学生的意愿,然后再次分析,制定学生下一堂课的学习目标。也就是说,课程的目标是根据班级学生的特性滚动制定的。笔者的课程设计有一个总目标,笔者也会在第一堂课将总体目标告知学生,分目标则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正,保证学生可以充分吸收知识。

(二)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1.模块一:学会开始

在中职德育教学与专业教学中都要融入“生涯四度”这一模型,由教练利用教练技术与学生展开对话,为学生深度讲解职业发展中所存在的多元化选择内容,首先引导中职生能够破除传统维度中所存在的唯一成功标准,结合中职生个体的学习深度、社会角色广度以及情感平衡度等展开综合分析。例如,教师就可设置主题教学内容——“每日必须开始的三件事”,结合这一主题与生涯工具展开教学讲解,将每件事作为每天的一个小目标,鼓励学生形成完成目标的良好习惯,学会坚持。同时,也将学生的这些近期目标与习惯培养转化为长期目标与行为习惯,切实将学生带入行动计划中,引导他们通过切实的改变过程实现知识内容学习的充实,让他们在德育学习过程中获得快乐,更加接近他们希望达成的学习目标。[2]

2.模块二:学会自我管理

中职生必须学会自我管理,且要注重自我管理的高效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构建第二模块,结合当前的互联网资源与智能终端技术为学生构建社交平台,培养他们高效行动与自我管理的能力。结合德育教学内容,教师运用教练技术构建了“回归人性的自我管理”主题,该主题中的时间管理是关键,它希望将中职生的个人目标全部转化为现实行动。例如,对中职生拖延症的管理就运用到了时间管理,因为拖延症是严重影响中职生未来专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所以,必须加以调整解决。在德育中通过教练技术中的对话交流设计提问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再结合数据建立模型——时间管理背景下的自我管理模型,如图。

在自我时间管理模型中,人本中心被从头至尾灌输,教师在教练技术应用过程中应该以鼓励为主,在鼓励中渗透德育内容,教会患有拖延症的中职生如何学习、生活、克服拖延症问题,争取培养学生成为时间管理达人,同时,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

例如,不管是哪一个职业都考验员工的时间分配能力。为了考验学生的时间规划能力,以一个普通的工作安排为场景,笔者分给他们很多需要完成的工作并标明每一个工作完成所需要的时间,让他们在五分钟时间内将事件处理的先后顺序确定下来。很多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就表现得手忙脚乱,看完文件草草安排。这就可以看出这些学生的时间安排意识薄弱,他们分不清事情的轻重缓急。然后,笔者让学生分别将自己的时间规划整理成文本,算出所有事件完成的总时间。这时候学生的结果就出现了不同,有的学生要花费90分钟,有的学生要花费70分钟,有的学生只要花费60分钟。当然,这只是在效率一样的前提下,如果效率存在差异,时间差距必然会更大。此时,笔者向学生展示几个学生的计划,并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安排原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就发现了自己之前的不足,也能够掌握正确的时间安排原则。

3.模块三:学会观察职场变化

在教练技术应用过程中,教师要灌输一种思想,即“打开你的人生降落伞”,在学业、行业、职位中建立三维立体的职业价值观,这也是中职生道德素养培养的关键。为此,教师要围绕中职生专业学科内容对他们的未来职业岗位、工作重点、工作能力要求、收入阶梯、职业关系、上升渠道以及成就挑战等内容展开解说,在德育课堂教学中充分渗透德育内容,帮助他们看清未来职业岗位的真实面目。

例如,笔者要求学生搜集自己理想的岗位的资料,并在课堂上展示。课堂上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提问。学生在听到自己感兴趣的职业或者是对其他学生的展示有疑问的时候就可以提问。学生在搜集资料时难免会不全面,在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对于某一职业的认知、未来的发展会有更深刻的见解。而且,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更容易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学习搭档,让自己的学习更有动力。教师此时需要做的就是给他们时间和空间,当他们出现错误自己无法发觉时在一旁引导。

教练技术是强调通过对话、设计鼓励学生学习发展进步的重要教育艺术形式,在中职德育教学体系中应当构建基于教练技术的学生生涯发展规划教学体系,如本文一样建立多个教学模块,从不同方面引导渗透德育内容,不仅帮助他们实现当前学业理想,更为他们规划未来职业生涯。

参考文献:

[1]安肖婷.基于教練技术的德育理念研究[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15.

[2]孙 立,周 蓉.基于教练技术方法的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0(1):62-6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