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蛋白酶原、G-17水平变化对慢性胃炎的诊断价值分析

2019-01-30赫松涛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胃窦萎缩性中度

赫松涛

(郑州大学医院检验科,河南 郑州 450001)

萎缩性胃炎(atrophic gastritis,AG)作为临床胃炎的一种类型,因胃粘膜腺细胞损失所致慢性炎症,是胃癌前疾病。临床发现,80%胃癌患者伴有萎缩性胃炎,因此,早期诊断有助于防治胃癌,改善患者预后[1]。目前,临床常采用内镜加黏膜活检的方法诊断萎缩性胃炎,但由于内镜检查的成本较高,不宜于筛查。临床发现,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Ⅰ、PGⅡ、胃泌素 17(gastrin-17,G-17)在萎缩性胃炎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有成为该疾病生物标志物的潜力[2]。本研究以我院120例胃炎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PGⅠ、PGⅡ、G-17在萎缩性胃炎、非萎缩性胃炎与健康志愿者中的水平变化,为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⑴年龄≥18周岁;⑵无其他胃肠道疾病;⑶近期未服用影响检查结果的药物如H2受体拮抗剂等。排除标准:⑴合并免疫功能障碍者;⑵拒绝参与本项研究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研究对象120例,非萎缩性胃炎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29~66岁,平均49.15±3.11岁;轻度萎缩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30~67岁,平均49.18±3.09岁;中度萎缩组 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28~68岁,平均 49.21±3.27岁;重度萎缩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29~66岁,平均49.23±3.12岁。对照组为健康成年人,共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27~67岁,平均49.20±3.08岁。各组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第二天早晨8点空腹抽取3ml肘静脉血,进行10min离心,提取上清液,保存至-20℃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 PGⅠ、PGⅡ、G-17 水平[3],试剂盒由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IL-18、IL-6水平,试剂盒由北方免疫试剂研究所提供,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hsCRP水平,试剂盒由伊利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严格按照说明书中的步骤进行操作。

1.3 评价指标 观察各组胃蛋白酶Ⅰ(PGⅠ)、胃蛋白酶Ⅱ(PGⅡ)、胃泌素-17(G-17)水平的差异,比较各组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分析萎缩性胃炎组患者PGⅠ、PGⅡ、G-17水平与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计数资料采用例或百分率进行描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患者PGⅠ、PGⅡ、G-17水平的比较 各组患者PGⅠ、PGⅡ水平由高到低分别为对照组、非萎缩性胃炎组、轻度萎缩组、中度萎缩组和重度萎缩组,G-17水平由低到高分别为对照组、非萎缩性胃炎组、轻度萎缩组、中度萎缩组和重度萎缩组。见表1。

表1 各组患者PGⅠ、PGⅡ、G-17水平的比较()

表1 各组患者PGⅠ、PGⅡ、G-17水平的比较()

注:*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非萎缩性胃炎组比较;&P<0.05:与轻度萎缩组比较;△P<0.05:与中度萎缩组比较。

120.27±16.15 85.34±11.22*60.17±8.08*#31.25±5.12*#&23.22±2.05*#&△组别 PGⅠ(μg/L)对照组非萎缩性胃炎组轻度萎缩组中度萎缩组重度萎缩组PGⅡ(μg/L) G-17(pmol/L)21.55±3.12 16.12±3.01*12.05±2.16*#7.16±1.73*#&3.35±0.78*#&△10.24±1.58 12.49±3.15*15.96±2.04*#20.09±3.11*#&25.45±2.01*#&△

2.2 各组患者细胞因子水平的比较 各组患者IL-18、IL-6和hs-CRP水平由高到低分别为重度萎缩组、中度萎缩组、轻度萎缩组、非萎缩性胃炎组和对照组。见表2。

2.3 萎缩性胃炎组患者PGⅠ、PGⅡ、G-17水平与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 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萎缩性胃炎组患者的PGⅠ、PGⅡ水平与细胞因子水平负相关,G-17与细胞因子水平正相关。见表3。2.4 PGⅠ、PGⅡ、G-17联合检测对萎缩性胃炎诊断的敏感性分析 PGⅠ、PGⅡ、G-17联合检测对萎缩性胃炎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ROC曲线下面积均高于单项检测。见表4。

3 讨论

胃癌作为临床消化道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死亡率。萎缩性胃炎是一种胃癌前疾病,由胃黏膜固有腺体数量减少,黏膜基层增厚为特征的消化系统疾病[4]。萎缩性胃炎发展为胃癌是一个漫长、多阶段、多基因的变异累积过程,因此,早期诊断并积极治疗,对预防胃癌具有重要作用[5]。通过胃粘膜活检很难在胃癌的癌前病变患者中展开筛查工作,且检测成本较高,不易于患者接受[6]。

PG是胃蛋白酶的前体,临床常根据胃粘膜分泌的免疫活性将其分为PGⅠ、PGⅡ,其中PGⅠ由胃体黏膜主细胞与粘液颈细胞所分泌,PGⅡ则在此基础上增加胃窦幽门腺与十二指肠腺分泌,在胃液酸性环境中转化为胃蛋白酶,具有促进胃酸分泌、胃窦收缩与消化道黏膜再生的功能[7,8]。PGⅠ、PGⅡ作为胃体分泌功能的一种特殊生物学标志,其水平变化与胃粘膜萎缩的进展具有密切联系,当胃底腺萎缩时,主细胞数量减少,PGI水平急剧下降[9];萎缩性胃炎患者胃窦腺向胃体延伸,出现胃底腺假幽门腺化生时,PGⅡ水平显著升高[10]。本研究中各组患者PGⅠ、PGⅡ水平结果显示,对照组>非萎缩性胃炎组>轻度萎缩组>中度萎缩组>重度萎缩组,这佐证了上述分析,同时也提示PGⅠ、PGⅡ能够反映胃黏膜的形态与功能状态,参与了萎缩性胃炎的发病过程,其水平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

表2 各组患者细胞因子水平的比较()

表2 各组患者细胞因子水平的比较()

注:*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非萎缩性胃炎组比较;&P<0.05:与轻度萎缩组比较;△P<0.05:与中度萎缩组比较。

12.02±2.01 35.18±2.74*49.02±3.11*#62.43±4.02*#&85.22±6.14*#&△组别 IL-18(mg/L)对照组非萎缩性胃炎组轻度萎缩组中度萎缩组重度萎缩组IL-6(mg/L) hs-CRP(mg/L)6.83±1.05 12.05±2.13*19.27±2.48*#22.56±3.01*#&28.95±4.11*#&△4.18±1.01 9.87±1.15*12.08±2.11*#15.13±2.67*#&18.92±2.83*#&△

表3 萎缩性胃炎组患者PGⅠ、PGⅡ、G-17水平与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

表4 PGⅠ、PGⅡ、G-17联合检测对萎缩性胃炎诊断的敏感性分析

胃泌素属于多肽类激素,由胃体、胃窦、十二指肠G细胞所分泌,其中90%以G-17为主,对调节消化道功能,维持结构完整性具有重要作用[11,12]。胃窦萎缩时,胃窦腺体减少胃窦G细胞数量的分泌量,降低血液循环中G-17水平;胃体萎缩时,胃酸的分泌量减少,削弱胃窦G细胞的抑制性,增加 G-17 分泌量,提升血清 G-17 水平[13,14]。本研究中G-17水平为对照组<非萎缩性胃炎组<轻度萎缩组<中度萎缩组<重度萎缩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G-17水平可作为萎缩性胃炎的血清学标志物,根据水平变化预测萎缩性胃炎的病情严重程度。

IL-18、IL-6和hs-CRP作为临床常检测的炎症因子,其水平变化与胃炎病变程度相关[15]。本研究中各组患者IL-18、IL-6和hs-CRP水平:重度萎缩组>中度萎缩组>轻度萎缩组>非萎缩性胃炎组>对照组,这说明IL-18、IL-6和hs-CRP能够反映萎缩性胃炎的炎症情况,为疾病严重程度的判断提供可靠依据。血清学诊断标志物作为一种无创性筛查萎缩性胃炎的方法,具有非侵入性、操作简单、成本较低的特征,适合大规模人群的普查与筛查,对萎缩性胃炎的早期诊断和胃癌的防治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发现,萎缩性胃炎组患者的PGⅠ、PGⅡ水平与细胞因子水平负相关,G-17与细胞因子水平正相关,这说明胃粘膜的分泌受胃粘膜萎缩的影响,PGⅠ、PGⅡ、G-17与细胞炎症因子具有密切相关性。

为进一步明确胃蛋白酶原、G-17水平对慢性胃炎的诊断价值,本研究对比分析单项检测与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结果显示,PGⅠ、PGⅡ、G-17联合检测对萎缩性胃炎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ROC曲线下面积均高于单项检测,这说明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萎缩性胃炎的诊断率,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综上所述,胃蛋白酶原联合G-17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鉴别诊断灵敏度较高,可作为临床监测的重要指标。

猜你喜欢

胃窦萎缩性中度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超声引导下针刺足三里穴对胃窦收缩功能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症状、诊断和防治
小米手表
超声诊断中晚期胃窦癌的价值与影像学研究
一清胶囊联合米诺环素胶囊治疗中度寻常性痤疮的临床观察
西华县2017年秋作物病虫发生趋势与预报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窦黏膜脱垂10 例临床效果报道
60例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X线分析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胃窦变形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