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kt2、Livin蛋白表达情况与胃癌发病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

2019-01-30王结实蔡丽伟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染色标本胃癌

王结实,蔡丽伟

(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河南 平顶山 467000)

胃癌是临床上常见的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非常高,居恶性肿瘤的第四位,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我国为胃癌的高发地区,且近年来其发病率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而呈逐年增加的态势,给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1,2]。目前针对胃癌的治疗方式多为手术治疗和放化疗等,但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常规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对胃癌发病机制以及临床治疗的研究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3,4]。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与细胞的异常增殖和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多种细胞因子在这一过程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5,6]。为了进一步探讨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2(Akt2)、Livin蛋白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本研究对我院讨确诊的胃癌患者组织标本和癌旁组织标本中的Akt2、Livin蛋白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并分析了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旨在为临床上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手术后胃癌组织标本125例(病灶组)、癌旁组织60例(癌旁组,距离肿瘤阴性切除边缘3cm以内的组织,在125例胃癌患者中随机选取),收集时间2015年1月-2017年5月。临床资料通过回顾患者的病历记录和病例报告获得。

病灶组,男64例、女61例,年龄39~78岁,平均年龄59.5±16.2岁;肿瘤的分化程度:高分化52例,中分低化73例;有淋巴结转移67例,无淋巴结转移58例;TNM分期:I期34例、B期29例、C期30例,D期32例;浸润深度:未侵犯浆膜51例,侵犯浆膜74例;癌旁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40~74岁,平均57.7±12.4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⑴术前未合并其他部位恶性肿瘤;⑵术后病理证实为胃癌;⑶手术根治性切除肿瘤,术后生存期大于1个月,未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⑷有完整规范的术后病理报告及随访资料;⑸术前未接受放化疗。

1.2.2 排除标准 ⑴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⑵未能完成随访者;⑶贫血及凝血功能障碍;⑷风湿及免疫系统疾病;⑸严重的肝肾功能疾病;⑹甲状腺功能障碍;⑺因其他部位肿瘤进行过放化疗治疗者。

1.3 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所有组织标本均经10%中性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后作连续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组织中Akt2、Livin蛋白的表达,SP染色试剂盒、兔抗人Akt2多克隆抗体、兔抗人Livin多克隆抗体均购于北京中杉生物技术公司,以阳性切片作为阳性对照,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具体检测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1.4 免疫组化判定标准 阴性对照用PBS代替一抗进行染色,结果做为阴性;阳性对照以各抗体说明书所提供组织进行染色,Akt2、Livin的阳性染色表现于细胞质,阳性细胞为棕黄色颗粒,标准光镜下以细胞浆、膜中出现细胞核着色或粗细一致的棕黄色颗粒为阳性染色;采取二次计分法:先将染色按强度计分:0分为无色,1分为淡黄色,2分为棕黄色,3分为棕褐色。再将阳性细胞百分比计分,0分为阳性细胞占比<25%,1分为25%.50%,2分为51%.75%,3分为≥75%。用染色强度得分与细胞数得分之和作为判断表达的结果,0分为阴性(一),1~2 分为弱阳性(+),3~4 分为中等阳性(++),5~6分为强阳性(+++)。所有病理切片均由高年资病理医师盲法评定结果。

1.5 统计学方法 统计软件采用SPSS 16.0,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三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组织标本中的Akt2、Livin蛋白表达情况比较 病灶组、癌旁组的Akt2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69.60%、6.67%(P<0.001),表 1。 Livin 蛋白阳性率分别为 47.20%、5.00%(P<0.01),见表 2。

表1 组织标本中的Akt2蛋白表达情况比较

表2 组织标本中的Akt2蛋白表达情况比较

2.2 胃癌组织标本中的Akt2、Livin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 Akt2与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不同浸润深度、不同临床分期有关 (P<0.05);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Livin 蛋白与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不同浸润深度、不同临床分期间无关(P>0.05)。见表3。

表3 胃癌Akt2、Livin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

3 讨论

多项研究表明[7-11],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与癌细胞的增殖、转移和浸润等多个基因的调控有着密切的关系,但目前仍没有可靠、有效的判断肿瘤恶性程度和预后的有效标志物。研究表明[12],生长因子受体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可影响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并通过两条信号转导通路进行调控,其中一条是PI3K/Akt通路,主要参与肿瘤细胞的增殖、肿瘤侵袭、转移、血管生成、肿及细胞凋亡的抑制等过程。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是PI3K/Akt信号通路中的关键激酶,主要有Akt1/PKBα、Akt2/PKBβ和Akt3/PKBγ三个亚单位,其中Akt2与恶性肿瘤的侵袭及转移关系最为密切。

Livin基因是一种新发现的凋亡抑制蛋白家族成员,其在正常成人大多数组织中不表达或很少表达,但在结肠癌、黑色素瘤及鳞状细胞癌等肿瘤中高表达。目前有研究表明[13],Livin基因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但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对我院胃癌患者组织标本和癌旁组织标本的Akt2、Livin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发现,病灶组、癌旁组的Akt2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9.60%、6.67%,而Livin蛋白阳性率分别为47.20%、5.00%,提示胃癌患者组织标本的Akt2蛋白和Livin蛋白表达明显异常,这可能反映Akt2蛋白和Livin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和发展有着一定的关系,而Akt2蛋白和L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也许能作为胃癌诊断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检测指标。

PI3K/Akt2通路能加快肿瘤细胞的生长、侵袭与转移速度,同时还抑制瘤细胞的调亡。Arobleda等[14]的研究也表明,过表达Akt2的细胞系其穿透基质发生转移的能力明显提高,Akt/PKB具有促进肿瘤侵袭及转移的重要能力,这与本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发现,Akt2与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不同浸润深度、不同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无关,提示Akt2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有着密切的关系,Akt2表达越高,则胃癌的严重程度更高。研究表明,Livin基因主要通过抑制caspase途径及激活TAKl/JNKl信号传导途径来抑制肿瘤细胞凋亡,但目前只在黑色素瘤、结肠癌、膀胱癌和肺癌组织等少数肿瘤细胞中表达,在多数正常成人组织中不表达。阿娜尔古丽·阿布都热合曼等[15]研究表明,Livin与胃癌的形成密切相关,有助于判断胃癌的侵袭性及恶性程度。本研究发现,Livin蛋白与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有关;与性别、年龄、不同浸润深度、不同临床分期间无关,提示Livin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的发展和转移有一定的关系。

综上所述,Akt2、Livin蛋白在胃癌中高表达,并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但具体机制仍需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染色标本胃癌
不明原因肝损害的32例肝组织活检标本的29种微量元素测定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节水染色和非水介质染色技术的研究进展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两类图的b—染色数和研究
油红O染色在斑马鱼体内脂质染色中的应用
三种不同脂肪染色方法的比较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胃癌组织中VEGF和ILK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