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工作评价机制和优化路径

2019-01-29赵宏伟

职教通讯 2019年22期
关键词:对象机制院校

赵宏伟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力量,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终身学习环境的营造,都离不开高职院校继续教育这一关键环节。但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并未有效承托起职业教育、职后培训、终身学习的责任。换言之,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工作模式和管理运行仍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评价机制则是突出问题中的尤为突出者。评价机制是继续教育的刻度尺和推动器,评价机制有效与否,关系到继续教育工作效能高低。继续教育的旨归是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升,但当前的继续教育工作的重点“有违初衷”。研究和完善评价机制,对落实落地继续教育宗旨,深化继续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工作模式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工作在长期实践中已取得不少成绩,但受社会风气、市场环境、办学理念等因素影响,工作模式仍较为单一,基本呈现出学历教育为主,非学历教育为辅;照搬全日制师资力量;重抓教育对象数量,轻管教育教学质量等特征。

(一)学历教育为主,非学历教育为辅

继续教育涵纳范畴广泛,但本质上是提高职后人员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教育形式。简言之,继续教育是“补偿教育”和“延伸教育”,对于学历不足又有学历期许的职后人员可一定程度进行“补偿”,对于职业技能尚缺又有强烈发展内驱力的职后人员可有效予以“延伸”。从本质上来说,补偿教育和延伸教育是继续教育的两个重要维度,且应以后者为要。也即是说,继续教育应定位为“培育更多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和高素质综合型人才”。[1]但长期以来,受“学历至上”社会风气的影响,高职院校的继续教育俨然已成为学历发放重镇。办学者以可提升学历为招牌,教育对象以可拿学历文凭为唯一考量,学历教育的势头明显强过非学历教育。学历教育为主,非学历教育为辅的办学理念深刻影响了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工作由招生到教学再到结业的全过程。

(二)照搬全日制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是继续教育成败的关键,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能有效托举继续教育,而师资力量的匮少则会使继续教育发展乏力。继续教育不同于普通全日制教育,二者在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办学模式、绩效评估等各个方面都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尤其在教学内容上,普通全日制教育注重夯实基础,稳固理论知识;而继续教育定位于职业技能提升,具有明确的针对性。这决定了继续教育的师资可从普通全日制教育中“借用”,却不可“照搬”。高职院校因办学资源有限,导致继续教育的师资基本是全日制教育的“原班人马”,所授课程是全日制教育的压缩版,知识不变,内容缩减。教师理论知识过硬,但职业技能不够,对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前景了解欠缺,不能很好满足继续教育对师资力量的要求。

(三)重抓教育对象数量,轻管教育教学质量

量化是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工作的一大鲜明特色,“生源就是生命”“人多才能钱多”“多招人多发展,少招人少发展,不招人不发展”等口号并不鲜见。究其根源在于错误的办学定位。不少高职院校因教学资金不足,把继续教育当成“创收”的工具,“你给钱,我给文凭”已然成为继续教育的潜规则。继续教育原本是育人手段,但在“创收”思维指引下,工具理性胜过价值理性,注重人的实际、促进人的发展反被掩盖。把人招进来,上什么课,怎么上课,甚至不上课都关碍不大,办学者过多关注的是“人来了,钱交了”,教育对象关注的是“文凭拿到了”。抓好两头,轻视教育教学过程是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工作模式,也是其前进发展的障碍。

二、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工作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

评估是过程的审判者和推动者,有良好的评价机制,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工作才能在正常的轨道上有方向的运行。然而,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工作评价机制尚未健全,仍存在着如评价内容单一、评价原则片面、教师工作评价机制缺失等问题。

(一)评价内容单一

评价内容是评价机制的灵魂,纳入评价体系内容的多寡轻重决定了该项工作的侧重点和深度。哪些内容是考核评价的指标,哪些内容占比大,哪些内容占比小,都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工作全过程。当前,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工作模式重视抓教育对象数量,轻视教育教学质量,这与评价内容单一密不可分。近些年,受国家政策和社会环境影响,高职院校着力于推动继续教育发展,已取得不少可圈可点的成绩,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职业技能人才。但总体来说,高职院校更倾向于把继续教育工作当成盈利创收的工具。工作做的好不好,关键要看招生人数多不多、盈利创收有几何。简而言之,招生人数和利润是最主要的两个评价指标,继续教育工作评价内容坚持“人数多寡定成败,经济效益论英雄”,其他内容或细枝末节,或少予考虑。

(二)评价原则片面

一个有效的评价机制理应建立在全面的评价原则上,即应该以何种态度、何种观念进行评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的技能的提升与综合素质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事。于教育领域而言,跟踪式长效评价机制是必要的。然而,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工作评价机制与此仍有一段差距。无论是内部评价机制,还是外部评价机制,都只注重短期效应,在评价上明显坚持即时性原则。凡能立竿见影或短期内效果明显的继续教育,被认为是成功有效的;反之,则被认作是“浪费时间,浪费金钱”。此外,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工作评价还坚持绝对量化原则,“拿数据说话”是其生动写照。实际上,继续教育招生人数量化易,社会效益和人才的潜在发展量化难,只看招了多少生源,或学员参加继续教育后是否收入提高、职位晋升,都是片面的,不能真实全面反映继续教育工作效能。

(三)教师工作评价机制缺失

就目前情况来看,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工作权归继续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是学校的二级学院,是学校的一个行政部门,“其内部的人事制度、工资待遇、考核评价都和在职教职工一样”[2],工作规划和教师工作绩效评定基本是“一刀切”。与全日制普通教育相较,继续教育工作有其共性,更具有特殊性。继续教育工作评价机制可参照全日制教育,但不能照搬照抄。继续教育学院教师的工作弹性大、范畴广、可创新之处多,因之,对其工作绩效评价也需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适用的机制方法。如果无论工作好坏、积极与否、效益大小,都采取“一视同仁”原则,势必会挫败教师继续教育学院教师的热情,最终于继续教育工作不利。当前,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工作效能低下,不少教师“做好分内事,拿着死工资”,工作创新内驱力不足,相当程度上就是因为教师工作评价机制缺失。

三、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工作评价机制的优化路径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工作存在着不少急需破解的困境,其与评价机制的弊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推动继续教育工作健康有序发展,须优化评价机制,确立科学的评价原则、制定明确的评价内容、用好综合的评价方法。

(一)确立科学的评价原则

评价原则是评价工作的前提,科学的评价原则可为评价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性工程,没有确立起科学的评价原则,必然会导致评价结果偏颇甚至错误。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正确观念是良好行为的开端。对继续教育的正确观念是确立科学评价原则的基础。要树立起正确观念。于教育对象而言,应把继续教育当成终身学习的场域,在心态上端正,在行为上落实,避免出现“反正我交了钱,你就得让我提高”的思维方式;于办学者而言,应正确认识继续教育工作,不应把继续教育单纯定位为经费来源的“钱袋子”、学校创收的“摇钱树”,需统一好继续教育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过分张扬经济效益而遮蔽社会效益,在坚持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应侧重于社会效益,用长远眼光看待人的发展和继续教育为社会作出的贡献。

第一,坚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原则。定量分析指的是拿数据说话,向数据看齐,以统计数据为基石建立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出对象的各项指标,简而言之就是分析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定量分析是科学的分析方法,但并非完全适用。教育是综合性系统性工程,不可控、不可测、不可分析的因素众多,如社会效益、人才的潜能激发等。因此,在评价机制中需加入定性分析因子,弥补定量分析之不足。

第二,坚持即时性评价与长效性评价相结合原则。即时性评价要求及时反馈对象信息,关注当前效益;长效性评价重点在对一个较长时段的关注,“要能够反馈一段时间内评价对象的信息,关注较长一段时间内的结果或效益”。[3]继续教育工作评价既需要即时性评价,评估高职院校当前的投入产出比,以此作为下一步决策调整的依据;同时,也需要以长远眼光重视后期发展变化。继续教育毕竟不是做生意,不能“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教育对象的提升、工作效能的展现都需要时间。在继续教育工作评价机制中,应把两者相结合,不可偏废。

第三,坚持全面评价和重点评价相结合原则。全面评价讲求把有关继续教育的可能性指标都考虑在评价机制中,有利于全面呈现继续教育工作的绩效。重点评价倾向于抓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继续教育工作的评价指标虽多,但具有关键性、决定性的要素最能反映分析对象的实际情况。因而,在对继续教育工作的评价中,应分析何种要素居主导,何种要素是关键,在全面考量各项指标的基础上,抓好重点要素。

(二)制定明确的评价内容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工作评价是一个综合性过程,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内部教育效益等都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内容的多广并不意味着“眉毛胡子一把抓”。继续教育工作评价机制之所以不健全,很大原因在于评价内容杂多却未予以较好取舍,重点不明确,关键处评价不足。因此,优化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工作评价机制,需制定明确的评价内容,保障评价机制的条例清晰,有的放矢。在制定明确的评价内容时,要注意研究本校校情,并结合区域内经济体发展实际,全面统筹,统一规划,不空谈,不讲大话,不制定不切实际的内容,不下达含糊不清的指标,确保评价内容落地落实落细。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工作评价内容应分为内外两个维度,两个维度相辅相成,唯如此,“才能使高职继续教育有效并且保质地完成”。[4]内部维度指的是高职院校自身,即继续教育投入产出是否成比例、学校投资继续教育的收益若何、继续教育是否有利于促进学校的发展、继续教育对学校发展的促进度是多少等。外部维度指的是教育对象和社会,即教育对象通过参与继续教育是否获得技能提升和综合素质培养、继续教育是否有利于养成教育对象的终身学习理念、继续教育是否产生短期或长期的社会效益等。具体来说,应包括高职院校自身经济和教育效益、培训教师经济和教育效益、教育对象经济和教育效益、交易对象所处职业企业经济和教育效益、社会经济和教育效益等五个大的方面。需注意的是,还应根据学校校情和继续教育工作现状,把这五个大的方面继续细化为数个小的方面,最终实现每个方面都可用确切的方法进行测评。

在这些评价内容中,应着重于抓住重点内容和关键环节。内部维度内容中以高职院校自身经济效益为重中之重。无论如何,高职院校投资继续教育,首先必须立足于经济效益,经济效益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下一步工作的推进与否。此外,高职院校还把关注点放在教育对象的职业企业影响力,这对继续教育而言无疑起到“活招牌”的作用,所以应把这一点作为重要的内维评价内容。外部维度中以教育对象的经济和教育效益为关键点。教育对象在接受教育后是否对继续教育工作积极反馈、教育对象通过继续教育是否获得职位晋升和技能提升是关键中的关键,正所谓“口碑是质量的丰碑”“结果中看成败”。因此,这一点应该摆在外维评价内容的突出位置。只有立足全面,分清主次,抓好重点,评价机制才是生动有效的。

(三)用好综合的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是连接评价内容与评价对象的桥梁,评价方法的优劣决定了评价工作的效能。一个好的评价方法能呈现出评价对象的真实情况,以收事半功倍之效,反之则事倍功半。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程,非单一指标和单一方法所能评估,需注意用好综合评价方法。可借鉴国际认可的知名测评技术,研发测评工具,综合国内外先进的继续教育工作评估模型,立足实际,有所借鉴,有所创新。当今时代是科技的时代,是大数据分析和评估时代,“互联网+”渗透到各个领域,“现代信息化技术催生出了强大的创新性”[5],继续教育工作评价要借势“互联网+”手段,用好“一云二大三网”,把前沿的数据库技术和量化模型评价处理方法运用到评价中来,为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工作的评价机制插上科技的翅膀,让评价机制更为科学化。

此外,致力于建立起系统有序的评价组织机构,这样的组织机构可由学校、院系、教育对象、社会机构四个主体构成。每一个评价主体都代表了其主体利益,能直接反映继续教育对受益主体的利益满足度。良好的评价机制的构建,“需要依赖各方面的共同支持才有可能实现”。[6]在学校层面,可由校领导牵头,由院系领导、专任教师、外聘专家等组成评估小组,另组织数据采集组,负责搜集整理相关数据,将数据交给评估小组进行评估。在教育对象层面,可建立学生联合会,选举自由支配时间多、责任心强且组织能力突出的人担任主席,负责职业需求、技能困惑、学习建议、学后心得、长时段内的职业生涯发展变化等信息的收集,并将这些信息及时加以整合反馈。在社会层面,可引入多方评估机构参与继续教育评价,尤其是对那些具有权威资质的评估机构,要能用各种方法寻求合作,实现优势资源交流互补,以收取长补短之功。只有建立起多元主体参与,重点突出的综合性评价机制,对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工作的评价才能科学有效,也才能提供真实落地的评估信息,更好地为继续教育工作的深入推进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对象机制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判断电压表测量对象有妙招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