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留学生高级辩论口语教学

2019-01-28刘红英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刘红英

(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 沈阳 110034)

辩论是批驳谬误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 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及辨析能力。在高级汉语口语课堂,辩论不仅是提高汉语口语表达能力的一种方式,更是帮助留学生养成用汉语进行思维的有效手段[1]。本文旨在研究如何提高留学生的汉语辩论能力,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对口语课堂进行反思,通过教学训练前后学生辩论能力的对比, 总结外国留学生提高汉语辩论能力的方法,进而逐步养成用汉语进行思维的习惯。

1 问题的提出

在下面的具体论述中以笔者所在的沈阳师范大学汉语言专业本科留学生的高级辩论口语课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该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训练和提高学习者口语综合表达能力及在社会生活中的交际、辩论能力,并最终使学习者初步养成用汉语进行思维的习惯[2]。 一般的教学步骤为:听第一遍录音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各段主要内容→听第二遍录音,找出各段阐述作者主要观点的关键词或关键语句→在教师指导下参照板书内容梳理课文主要观点→学生用黑板上的关键词语复述课文内容→根据课文内容设计辩题把学生分成正反方进行辩论。

2 案例分析

在具体授课过程中进行了多次小型辩论准备训练和正式辩论。 每次选定辩题后,由教师根据学生性别、年龄、汉语表达水平等分成4 对4 的辩论小组,主持人由任课教师担任。 每次辩论前一周确定辩手顺序和辩论规则。

2.1 教学初期存在的问题

开学后的第一个月为初期辩论准备阶段,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何为辩论并发现自身的不足, 未对学生进行任何辩论语言和技巧的教学,结果发现了很多问题: 一是大量使用母语进行准备。 由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汉语表达,学生为了避免理解上的障碍便开始大量使用母语来进行讨论。在整合小组成员观点时这种状况也时常发生。 二是未养成良好的辩论习惯。 在训练中,学生只重视准备好的辩论稿,会分析己方的观点,对彼方的观点估计不足, 辩论时常常出现照本宣科地读辩论稿,不会简略归纳要点,对方攻辩的时候,没有养成记录对方观点的良好习惯。 三是不懂辩论技巧,不知道如何开头和首尾呼应,也不太会抓住关键词进行辩驳,话语冗长却没有攻击力。 四是汉语水平和辩论能力不成正比。 学生的汉语水平参差不齐,但日常汉语运用水平并不代表着汉语辩论水平。 有时日常生活中汉语说得不那么流利的同学在陈述个人观点时,反而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使用关键词进行表达,注意寻找对方观点的漏洞,说话简单却有条理,对辩题的分析也比较充分。

2.2 后期课堂口语辩论能力的培养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正确区分生活口语和正式辩论语言, 掌握基本的辩论技巧,提高口头应变能力。 在对前期口语课堂上暴露出的种种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后,通过教学反思,逐步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辩论语言的选择和辩论技巧的运用上,围绕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首先是辩论语言的训练和教学。 第一步是要求学生用汉语准备辩题,语言是思维的一部分。 养成良好辩论习惯的开端就是想方设法避免学生用母语进行辩论准备。 第二步是避免不适宜的表达方式。 如在陈述观点时不使用“我觉得”,而要说“我认为”,以表示对自己观点的肯定与确认;不使用代表同意对方观点的词语,如 “承认”;避免使用带有猜测、商量、建议等意义的句末语气词“吧”。 第三步是正确运用褒义词和贬义词。 辩论中可以用褒义词来维护我方立场,但不能违背约定俗成的基本道德观念,可以用贬义词来攻击对方,但不能进行人身攻击。 第四步是正确使用成语和关联词语。 辩论语言的特点是言简意赅、条理清楚。 成语形象生动,有助于增强辩论语言的感染力。 很多成语来源于神话寓言、历史故事等,有助于在辩论时引经据典,丰富论据。 同样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阐述个人观点必须选好关联词语。

2.3 辩论技巧的训练和教学

汉语辩论技巧灵活而丰富,结合外国留学生这一教学对象的特殊性,高级口语课堂把辩论技巧概括为以下四种:

一是气势。 也就是说要求学生目光直视对手,声音洪亮,展现出对自己观点的自信,对于学生的语法错误等则可尽量忽略。 二是坚持。 教师应告诉学生,辩论中即使承认对方的观点,也绝对不能表现出来。辩论时无论对方说什么,不要认同他们的观点。 不管他们的观点多么有意义、有道理,决不能认定他们的主张,一定要坚持“我永远是对的”这一原则。 三是合力。 无论在准备观点还是自由辩论过程中,都需要队友之间的默契配合,这就是“合力”。 对留学生来说,用汉语进行辩论的过程中, 难免会发生因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词语而说不下去的情况。 这时需要同组成员及时做出更正或补充。 提醒学生个人观点陈述完毕后不要放松, 更不能消极地面对之后的自由辩论环节,要坚持倾听,不断地寻找对方观点的漏洞进行攻击。 队友之间要相互支持、观点要相辅相成。 四是迂回与回避。 辩论时,要学会适时地转移话题, 使用迂回与回避的辩论技巧, 或者偷换概念。 方法要灵活,善于随机应变。

综上,《高级口语》(Ⅱ)的课文内容设计为每课三篇课文,一般是围绕一个中心话题阐述作者的正反面观点,非常适合学生进行辩论。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一边进行语言教学,一边适时增加汉语辩论技巧的内容,把训练难度由围绕关键词进行观点陈述提高到用一句话整理出最能代表自己观点的关键语句,并进而扩展成语段。 从辩论语言、辩论技巧到辩论思维逐步、逐级对学生进行训练和培养,并以定期召开辩论会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应用,真正提高自身的汉语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