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述及实践思考
2019-01-28刘丽
刘 丽
(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 沈阳 110034)
十八大以来,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 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1]。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在于教师”[2],这一系列的论述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指出了办学方向、育人主旨、关键所在。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指导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坚定了政治立场,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1.1 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 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开放的理论。 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靠得住的、是属于广大人民的,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因此,高校作为意识形态的主要阵地,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用大思政、课程思政的方式实现全员、全方位的全程育人,让学生们从对理论课的漠视到渐渐地产生兴趣,从信仰模糊到立场坚定,帮助广大青年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1.2 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近代以来,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华民族一直在寻求解救存亡的出路,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一个勇于担当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政党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时代的产物,是人民的选择。 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带领导中国走出了积贫积弱的近代,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改革开放以来,带领全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然而,面对复杂变化的世界格局,更要清醒地认识到,新时期更要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应对变化莫测的世界风云。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是刻不容缓,要始终跟党走、听党话,抓好意识形态的研判工作,守住自己的主阵地,面对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坚决抵制,并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丰富头脑、武装自己,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坚定不移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依靠广大青年,相信广大青年。 做好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为重要。
2.1 理想信念教育
他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而广大青年学生正处于补“钙”时期。 因此,要号召广大青年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记使命,自信自励。 理想能够为人指明前进的方面,点亮前行的灯,而信念会帮助坚定信心,决定了事情的成败。 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信念,青年学生就会导致精神上的“软骨病”, 难以在纷繁变化的世界浪潮中茁壮成长。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加强理想信息教育,把这种信念化为内在的需求和动力,经过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外化为报效祖国、建设祖国的实际行动,把实现中华伟大复兴做为一种内在自觉。
2.2 爱国主义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 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 ”[3]爱国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爱、 是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爱、是对骨肉同胞的爱,是发自内心的情感流露。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既继承了中华民族优良的爱国主义传统,又彰显了新时代的特色。 要在广大青年学生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并将爱国主义付诸于行动上,理智爱国,自觉抵制一切分裂国家的行为,维护祖国统一,做忠诚的爱国者。
2.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我为什么要对青年讲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 是因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址分重要。 ”[4]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追求,同时也是社会判断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阐述了基本内容,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引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 青年时期是价值观形成时期,在此时期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重要,对未来青年成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广大青年要在学习、修德、明辨、笃行上下功夫, 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拥护者、积极传播者和勇于实践者。
2.4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机融合, 既可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又可以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涵建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的根与魂,不仅能带来智慧的启迪,还可以增加文化自信。
2.5 法治观念教育
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离不开广大青年学生的参与,在法治进程建设中,大学生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十八大以来, 我国十分重视法治体系建设和法治教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提出更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大学生要在了解法律及其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机制,并掌握基础的法律制度、法律常识,努力提高法治素养。 培养法治思维方式,尊重法律权威,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内容,博大深厚,全面丰富。 如何将这一思想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3.1 立德树人是中心环节
关于立德树人习近平总书记发表过很多重要讲话,“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5]、“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1]、“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6]。 立德树人,首先要明确立的是什么德,树什么样的人这个根本问题。 德不仅有社会主义大德,还有社会公德以及个人的私德,只有在德的前提下才能真正意义上培养出社会主义需要的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后备力量。 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在理论宣传、人才培养、教学方式方法创新、校园文化、队伍建设、成果研究等各个环节始终贯穿这一原则。 用理论武装学生的头脑,培育时代新人。
3.2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广大青年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三观形成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要敢于亮剑, 敢于直面学生的问题,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去感染、教育、影响学生。 并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模式,让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各个学科中,形成课程思政,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走近学生的内心,启迪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外化在为了祖国而努力奋斗的行动上。 同时, 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将思想政治工作从线下到线上, 从教学中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从课上到课下、从单一课程到全部课程、从外在到内心,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积极贯穿在思政、思想课程的转变中,真正将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实处,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3.3 上好思政理论课关键在教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不同讲话中,对广大人民教师提出了“四有”、“六要”等要求。 教师是广大青年学思想的启蒙者、生活的指导者、学习的引导者, 在青年学生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如何将立德树人融入课程教育,如何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如何在真正意义上做到教书育人,关系到国家教育的百年大计。 因此,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政治觉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影响很大。
以德立身,坚定信仰。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岗位,始终把修身敬业放在首位。 通过理论学习、学术研究、培训进修等方式,努力提升自身理论水平和修养, 在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等重要理论的学习上,真学、真信、真懂、真用。 始终坚持以德待人,以理服人,以身立教,并以饱满的热情和精神状态工作在教学第一线。
以德修己,钻研业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和理论研究上,要不断创新, 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课内与课外、线上和线下的立体化、跨时空、零距离的网络思政教育互动空间,以学生们愿意接受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让思想政治理论课变得有意思,更有意义,提高教学的时效性。
以德育人,桃李芬芳。 只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的需要,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和亲人。 因此,思政课教师的阵地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还在学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除了做好日常的教学基本工作以外, 还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与学生共同成长,用自己的言行、人格魅力和工作艺术引导着每一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