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红楼梦》中最“同命相怜”的叔侄
——贾环与贾兰

2019-01-28黄任远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德阳618000

名作欣赏 2019年26期
关键词:贾政贾宝玉贾府

⊙黄任远[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德阳 618000]

在《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中,刻画的人物数百,个个都有着鲜明的形象,其中,贾环与贾兰虽然不是中心人物,作者所用笔墨也不多的,但是这两个人物同样十分出彩,并有着奇异的联系。本文便拟从相同点与不同点两方面入手,尝试将贾环和贾兰两个人物形象进行相关的比较。

一、贾环与贾兰的看似大不相同

《红楼梦》中,贾环与贾兰虽然同为荣国府贾政一脉的子孙,但其实两人是有很大不同的。

(一)从出身来看

贾环是贾政所纳小妾生的庶子,而这个小妾——赵姨娘,还是贾府的家生奴婢,地位卑微,算不得正经的主子,连带着贾环的地位不仅远远不如异母哥哥贾宝玉,更是嫡母王夫人的眼中钉。

而贾兰是贾政的嫡长子贾珠的嫡子,也是贾珠唯一的儿子。在古代宗法制度下,贾兰的地位是很高的,甚至可以说是整个贾政一脉中最正统最核心的继承人。况且他的母亲李纨是国子监祭酒的女儿,属于十分有名望的清流家庭出身,更是赵姨娘远远不能比的。

可以说,在贾府中,从先天条件来看,贾兰与贾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地位差别是十分明显的。

(二)从成长环境来看

贾府众人,对贾环和贾兰是区别对待的。对贾环,是漠不关心甚至厌恶的,在整个贾府中,几乎没有什么人把贾环当一回事。贾环在外出门,只有几个小厮跟随,远不如贾宝玉阵仗大,贵族公子哥儿的聚会从来只邀请贾宝玉;在家里,贾母从不提起他,王夫人处处嫌恶他,贾政只偶尔严厉地考校他的学问,兄弟姐妹也不亲近他,哪怕是贾环的亲娘赵姨娘与亲姐姐探春,与他说话也多是斥责痛骂,不仅如此,贾环与其母每月只有二两银子,经济拮据,也无人帮扶。贾环自小身处的环境中,得到的人情态度,基本都是负面的。

对贾兰,虽然不如贾宝玉那么众星捧月,但贾府众人是将贾兰放在心上的,大家对贾兰是接纳的,也有着关心。在经济上,贾兰住进了大观园,与母亲的月银是与王夫人比肩的二十两,时时有贴补,不存在吃穿的窘迫。在人情上,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是记着贾兰的,春节分配自己桌上的食物时“那一碗肉给兰小子”,由于她的态度,也由于贾兰自身的正统地位,贾府众人是没有薄待、无视贾兰的,虽不能说是万千宠爱,但该有的都有。

(三)从结局来看

从两人最后的结局看说,贾环与贾兰也相去甚远。贾环跟着贾府一起败落,自身并没有什么作为。但贾兰不同,贾兰考中了科举,连带着母亲李纨一起出人头地,是贾府后辈中唯一富贵的子孙。这种不同并不突兀,在文中一直有着不同的伏笔,这个大不同,是由无数个小不同构成的。

二、贾环与贾兰的亲近关系

这里不仅仅是说贾环与贾兰在血缘上是亲近的叔侄,更主要的是说两人之间实际上关系亲密,走得很近。在《红楼梦》中,贾兰与贾环的着墨都不算多,但在两人有限的出场篇章中,很多时候是在一起的。如贾宝玉生病去探望,两人是一起的;去邢夫人处串门,两人是一起的,等等;相反,贾兰跟与父亲一母同胞的亲叔叔贾宝玉很少互动,唯一的一次两人对话,还是在家中凑巧碰见的,贾宝玉见贾兰拿着小弓追鹿,便教育他不要胡闹,要认真读书,寥寥几句,很正经也很淡漠,没有任何亲热之意;而贾环与哥哥贾宝玉更是格格不入,少有的几次同场,也是事故频发,不欢而散,最典型的便是贾环抄书时假借失手,将灯油全泼在贾宝玉的脸上,这已经可以说是赤裸裸的仇恨了,更别说在背后向贾政告状贾宝玉,害得贾宝玉惨遭毒打,几乎丢了半条命;至于三人一起出场,甚至是三人一起在贾政面前出现时,贾环与贾兰也表现出两人一派,疏离贾宝玉,比如在贾政询问他们学业情况时,贾环与贾兰凑在一起写诗,而贾宝玉一个人待在一边发呆。

由此,不难看出贾环与贾兰的亲近是公开的,显眼的,这也是让人奇怪的,明明看起来是那么不同,甚至还有着一些对立关系的两个人,为什么就这么亲近,走动得这么频繁呢?这个问题细究起来,其实就是贾环与贾兰的“同命相怜”,使他们都能从对方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有着本能的亲近之感,而其中的原因是深刻的。

三、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

可以说,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从根本上来看,这还是因为贾环和贾兰这两个看似大不同的人,在很多地方上是“同命相怜”,我们大致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

(一)母亲的影响

贾环与贾兰都是由母亲教导长大的。贾兰是由于父亲早逝,自幼跟着母亲李纨过活,而贾环是由于父亲贾政无心教导,嫡母王夫人对他漠视嫌恶,从而只有生母赵姨娘对他管教,可以说,他们自小,父亲这一角色都是缺失的,母亲是他们最亲近的人,对他们的影响都是最深最大的。而李纨和赵姨娘虽然看着各方面天差地远,却有着一个最大的相同点,那就是在贾府同样不得志,同样被人边缘化。赵姨娘是由于小妾的身份,不受人待见,而李纨则是由于丈夫的早逝,成为寡妇。这两种身份都导致她们无法进入贾府权力的中心,赵姨娘是用尽手段相争而不得,李纨是时时关门闭户,死气沉沉。

母亲的这种处境自然而然地传递到了各自的儿子身上,两个挤不进家族中心的孩子,也很大程度上秉承了母亲的处事原则,一个“夺”,一个“冷”。但究其根本,都是不得志的母亲带给他们的压抑的负面情绪,这也导致贾环与贾兰在很多时候都有一种相似而微妙的不满和反抗。

(二)尴尬的处境

虽然程度不一样,但不得不说,贾环与贾兰同样都受到了有意无意的忽视。贾府一些重要而正式的大型聚会都没有他们的身影。如元春省亲,贾兰只露了一面,只是“随母依叔”行礼,而贾环根本没有出现,像是没有这个人;又如贾府元宵夜宴,清虚观出游,刘姥姥游大观园,等等,同样只有贾宝玉出席,而没有贾环与贾兰。至于贾府年轻一辈的重要活动,如成立“海棠诗社”,为贾宝玉庆祝生日,举行螃蟹宴,等等,依然都是将贾环、贾兰排除在外,甚至一些日常的互动,玩闹,都没有他俩的身影。至于贾宝玉、贾环、贾兰三人一起出场时,这种区别对待,是十分明显的:典型的如同去邢夫人屋里,邢夫人只搂着宝玉说长道短,却全程不搭理一同前来的贾环与贾兰,使他俩十分不自在。被众人所遗忘的两人,被有意无意地排挤在外,能做的无非就是抱团取暖,在彼此的身上寻到一份相通的感觉。

(三)自身的性格

贾环与贾兰的性格是有所不同的。贾环阴暗,处处挑事,而贾兰内敛,时时隐忍,但他俩性格里也有很大的相同之处,那就是自卑与不甘。贾环与贾兰都因为得不到重视而自卑,只是表现不同。

贾兰是过于敏感地保护自己,不相关的事绝不沾身,万事都想息事宁人,顽童闹学堂砸到了自己的桌子,同桌的贾菌想抱着砚台砸回去,身为荣国府长孙的贾兰,却是“急急地按住,口中说道:好兄弟,不与咱们相干”。贾兰也从不去凑任何热闹,如中秋夜宴,贾政不特意叫他,他就不去,宁愿被人称为“牛心古怪”。这种刻意的疏离与沉默,是一种与众人的距离,贾兰也借着这种距离来保护自己。

贾环身为庶子更是通过行为和语言,直接传达出了这种情绪,最典型的一次莫过于过年的时候与丫头莺儿掷骰子输了赖钱,被莺儿一顿讽刺后,哭着说出“我拿什么和宝玉比呢,你们都欺负我不是太太生的”这样的话,不分对象不分场合,冲口而出,只是因为这种思想已经根深蒂固了。

可见,日积月累之下,自卑已经深植于贾环与贾兰的内心之中,而伴随着自卑而来的,又是两人同样的不甘心。贾环与贾兰的不甘心,都在于想摆脱自身目前的处境,而他们想到的方式都是读书,读仕途经济之书,科举,可说是他们改变自身命运最好的,甚至也几乎是唯一的途径。因此,贾环与贾兰的书都读得不错,至少在“举业”一途上,是高过贾宝玉的。这在贾政同时考校贾宝玉、贾环、贾兰三人的学问,让他们都以恒王与林四娘事迹为题作诗时,从在场的清客幕僚的评价中便可知,贾宝玉长在“偏才”,而贾环、贾兰却都是用功用在了科举一途上。而贾环与贾兰的这种努力,也正是他们不甘心,想为自己挣得一席之地的体现。

(四)共同的“敌人”

使贾环与贾兰凑在一起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敌人”——贾宝玉。贾环与贾兰都是各自母亲最大的唯一的希望和依靠,虽然方式不同,但都在他们身上倾注了所有的心血,希望他们能得到贾府的关注、帮助、重视,能有出息。而要做到这一点,他们有一个天然的共同的最大的“敌人”——贾宝玉。贾宝玉得到的目光太多了,光芒太刺眼了,就连一瓶小小的玫瑰露,也是只有贾宝玉才可以得到,而没有贾环与贾兰的份儿。从中我们甚至可以说,除了贾宝玉,他们的母亲李纨与赵姨娘,对王夫人都有着一份相同的怨恨。这种情绪也日复一日地传递给了贾环与贾兰,使他们对自己的哥哥与嫡母,叔叔与祖母,都毫无亲近之心,处处疏离,极端的贾环甚至是防备、陷害。

总之,书中贾环与贾兰,若是比较着看待,会很有意思。看似大不相同,但细究起来,却有很多相似之处,而这些相似又是彼此之间有着联系,有着内在的原因的。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也从更多的角度细腻地描绘出了贾府里的世情百态,不得不让人赞叹《红楼梦》语言的精妙和思想的深刻。

猜你喜欢

贾政贾宝玉贾府
《红楼梦》中谁得过“玉”的好?
贾府的“吹哨人”
浅析焦大之骂
关于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人物形象探究
红楼梦后四十回贾政形象的转变
贾政也有温情时
贾宝玉为何是“情不情”
也说贾政
谨小慎微林黛玉
未完的前尘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