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活”立正“活”化立正
——《立正》的文本鉴赏

2019-01-28李施雅张小方曹晶晶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广东佛山528000

名作欣赏 2019年26期
关键词:本能蒋介石人物形象

⊙李施雅 张小方 曹晶晶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广东 佛山 528000]

引言

微型小说是指几十个字到几百字、一千字左右的小说,又称小小说、千字小说、袖珍小说、巴掌小说、一分钟小说、一袋烟小说、瞬间小说、镜头小说。现代意义上的微型小说,是一种体制短小、情节单一、人物刻画单纯、环境描写简明、语言含蓄简洁、在单一中求精美、在单纯中见丰富的小说样式。微型小说在情节处理、人物刻画、环境描写、语言运用上,都有着它自身的特点。它是一种化整为零的艺术,对生活的把握是“化整为零”,对生活的表现是“以点取胜”。许行的《立正》细节生动、形象深刻、主题鲜明,体现了微型小说的特征,成为微型小说的经典之作、代表之作,让人禁不住一次次感叹与深思。许行的《立正》是微型小说具有标志性的代表作,影响深远。《立正》写的是一个国民党军队被俘连长情不自禁立正的故事。“立正”与他身体融为一体,成为他本能的条件反射,只要他听到蒋介石的名字就情不自禁做出立正动作,正因如此,后来他被红卫兵打断了腿;可当他听到蒋介石的名字,依然情不自禁地在轮椅上做了一个立正的动作。“立正”这一动作不仅摧残了他的身心,而且呈现了他一生悲剧性的命运。《立正》这一微型小说,使人禁不住反复品味、感叹与深思,一次次给人心灵的冲击和灵魂的震撼是刻骨铭心的。本文从细节、人物、主题三个角度探讨,揭示出“立正”的深刻内涵。

一、立正写“活”生动的动作细节

微型小说,通过捕捉生活的小镜头来反映社会现象。它写人、写事、写环境也不把它们全“抖”出来,而是通过某一点、某一瞬间,一下子烛照生活的全部底蕴;通过一个瞬间,使推到幕后的社会生活全“活”过来。《立正》这篇微型小说,全文仅千余字,先后共出现了十次“立正”,可见“立正”这一动作贯穿全文。“立正”前后贯穿了三十个春秋,反映了三个时代的“立正”,更激活了三层“立正”的动作细节。第一层细节是不立正被狠打成条件反射的“立正”的本能动作;第二层细节是不想立正却本能反应做出立正动作,进而被打断了腿,他以为能从此阻断自己“立正”这本能动作;第三层细节是坐在轮椅上依旧“立正”。三层“立正”的动作细节,层层深入,缺一不可;要不然“立正”这一动作细节无法写“活”了。

更进一步说,“立正”这一中心动作细节把发生在不同时间的场面凝聚成一个单纯的情节。三层“立正”的动作细节反复渲染,写法上虽毫无重复,却呈现出“详—略—详”的构架。第一层动作细节详细渲染三十年前的“立正”,采用人物对话和场景描写,以及后面补充“立正”这个动作细节的背景和原因,使人喟然长叹;第二层动作细节略写“文革”期间的“立正”,主人公口述因“立正”双腿被打断,正因没有详细描写,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白;第三层动作细节即“文革”后的“立正”,详写这一奇妙的细节,将小说推向了更高层次的境界。第三层的“立正”,正是整篇小说点睛之笔。《立正》能够一次又一次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正是因为一次又一次的“立正”这一简单却意义深远的动作细节,真正把小说写“活”了。《立正》这一微型小说,没有刻意描写国民党时期对士兵的摧残,也没有刻意描写“文革”时期对士兵的暴力,而是把纷繁复杂的人物、事件、场面,整化为单一、单纯的“立正”动作细节,使“立正”这一动作贯穿全文,“立正”成为文章的着力点。更重要的是,《立正》这篇微型小说,虽然细节单一、单纯,却层层递进,巧妙的波澜不断涌现,特别是出人意料的结尾——“他那坐在轮椅中的上身,仍然向前一挺,做了个立正的姿势”,成为小说的点睛之笔,让“立正”活化动作细节。简略之中见细节,细微之处见精神,许行的情节编写超乎预期,令人惊叹不已,使人心灵深处获得深刻的认知和强烈的感受。“立正”的动作细节不仅是主人公的命运与遭遇的凝聚,更是社会生活的凝聚,真正把“立正”这一动作细节写“活”了。

二、立正变“活”深刻的人物形象

许行这篇微型小说《立正》是他的经典代表作,也是他刻画人物的典型之作,而最成功之处就是他把人物写“活”了。许行特别善于将人物的性格特征凝聚在一个细节上,将人物的命运凝聚在一个细节上。小说通过反复渲染人物的动作细节“立正”,进而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把人物的个性夸张化,把人物性格推向极致化,可见把“立正”写“活”了,也就把人物写“活”了,进而把情不自禁就立正的国民党被俘连长这一典型的艺术人物形象写“活”了。

三十年前的悲剧,三十年后更是悲剧,正是出现一次次“立正”悲剧性动作,进而一步步增加了人物的悲剧效果。人物形象在动作细节中表现出来,进而在动作细节中得到发展。三十年前,主人公因为没有听到蒋介石的名字马上立正被痛打,以至于他以后每一次听到“蒋介石”就马上立正,“立正”成为他本能的条件反射。三十年后,人、事、物、生活、社会、国家,一切的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但是主人公听到“蒋介石”依然条件反射般地本能“立正”,这个本能反应多年来始终没有改变,就算主人公的双腿被打断了,他依然条件反射,“身体向前一挺,做了一个立正的姿势”。可见“立正”这一动作细节“活”化了人物形象。

微型小说《立正》刻画人物性格、人物形象、人物个性、人物命运等,通常聚集到“动作”一点上,或者说,《立正》将人物的神态、心理蕴含于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中,往往通过某一点来表达一切,在单一中求整体效果,这正是微型小说区别于其他小说的显著特征。《立正》透过这个反复出现的动作和人物之间的语言对话,进一步感受主人公丰富的神态变化和复杂的心理过程。“你说说,为什么一提蒋介石你就立正?是不是……”话刚落,主人公一连三个“立正”。“俘虏连长说着就痛苦地哭了,而且恳求地求我打他”。从语言和动作描写中一次又一次感受到主人公的苦苦恳求,原因何在?因为他深受“立正”的迫害,以至于打断双腿他也愿意,他实在不想受“立正”对他身体、生活和思想的折磨。

此“立正”非彼“立正”,不是细节的简单重复,而是细节内涵的深入。“立正”是习以为常的动作,可是文中前后反复出现的动作细节与语言描写,深刻体现了人物鲜明的个性、人物顽固的形象和人物悲剧的命运,进而把人物形象写“活”了,这也是小说《立正》的成功之处。

三、立正激“活”鲜明的主题思想

《立正》就是将一个动作细节贯穿人物形象的一生,也贯穿整个人物的内心世界。主人公情不自禁“立正”的这一简单的动作,已经深入到他的骨髓里,深入到他的血液里,深入到他的灵魂里,甚至深入到他的生命里,最后成为他条件反射的本能反应。可见把“立正”写“活”,自然而然就把主题思想激“活”了。从艺术构思和布局上看,《立正》确实给人云天独步、出神入化的感受。事实上,主人公一次次的“立正”,并非如他所愿,他知道“立正”这个动作滑稽可笑,可残酷的生存环境迫使他不得不“立正”,这成为他既无奈又本能的生存选择。他一次次提及“我要改造思想,我要重新做人”,可是这种本能反应反过来强化了他的观念和思想,甚至塑造成他宗教般的信仰,以至于他失去了自我的人格、自我的价值、自我的信仰、自我的灵魂,即使他下定决心要改变,“我要改造思想,我要重新做人哪”,可“立正”已成为他生命的本能反应,只要一听到蒋介石的名字,“他那坐在轮椅中的上身,仍然向前一挺,做了个立正的姿势”,这正是社会、时代与历史留给他的深深的烙印。

国民党军队被俘连长是个悲剧人物,这个悲剧人物又折射出生活、社会、时代和历史的悲剧。国民党军队被俘连长的“立正”这一动作细节,已经深入到他的身体、思想和灵魂,就算改变他的命运、剥夺他的自由、毁灭他的身体,都无法改变他这种一听到蒋介石的名字就马上立正这一本能的动作。更进一步说,《立正》还反映了国家、社会、民族、历史与时代的悲剧,如要改变这社会和时代悲剧,就要引起人们对历史与时代的沉思。总而言之,小说把“立正”写“活”,自然而言就把主题思想激“活”了。

结语

《立正》表面上把“立正”这一简单动作细节贯穿全文,实则是把“立正”这一动作细节贯穿人物的一生,也贯穿人物的整个内心世界。“立正”成为国民党军队被俘连长本能的条件反射。一听到蒋介石的名字,他就情不自禁地立正;“立正”不仅深入到他灵魂与生命当中,而且深深地打上历史与时代的烙印,永远都无法改变;不仅摧残了他的身心,更摧毁了他的一生,进而反映了民主、自由、法制才是人类理想的追求,也是社会有序发展的根本所在。

①②③④陈果安:《小说创作的艺术与智慧》,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12页,第213页,第214页,第213页。

⑤施文青:《许行微型小说创作技法剖析》,《作家与作品》2009年第7期。

⑥江曾培:《微型小说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6年版,第82页。

⑦傅金祥:《一篇〈立正〉,足以不朽——许行〈立正〉赏析》,《名作欣赏》2008年第8期。

猜你喜欢

本能蒋介石人物形象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蒋介石:我敬佩一人、畏惧两人
阅读理解专练(三)
用道
逆本能
吉米问答秀
谈历史传记题材的古装影视剧化装造型设计
从改编影片看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让人物形象定格在经典细节上
宋美龄弄错蒋介石的秘密替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