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观察

2019-01-25陈渝李友文陈洪友曾建洪

智慧健康 2019年2期
关键词:腰段节段螺钉

陈渝,李友文,陈洪友,曾建洪

(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人民医院 骨科,四川 内江 641000)

0 引言

胸腰段脊柱骨折是脊柱骨折中常见的一种类型,造成脊髓损伤而累及患者的神经功能,极易造成患者伤残,临床中大多采取手术方式治疗,而经伤锥置钉短节段固定术是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手术方式。本次为研究探讨经伤锥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特对在我院采用常规跨伤锥置钉固定治疗的43例患者与采用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的43例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8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X线片、CT等影像学方法检查确诊,符合骨折诊断标准并具有手术治疗指征。按治疗方法不同将86例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3例中,男27例,女16例;年龄19-65岁,平均(40.3±6.2)岁,骨折原因:22例为车祸伤,13例例为高空坠落伤,8例为重物砸伤;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A级2例,B级11例,C级22例,D级7例,E级1例。观察组43例中,男28例,女15例;年龄21-65岁,平均(40.6±6.5)岁,骨折原因:20例为车祸伤,14例例为高空坠落伤,9例为重物砸伤;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A级2例,B级12例,C级23例,D级5例,E级1例。两组患者均对治疗方案知悉,并签署治疗同意书。排除有陈旧性骨折、严重开放性骨折、先天畸形及多椎体骨折等类患者。经对比,两组患者各项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适于进行本次研究。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跨伤锥置钉固定术进行治疗,手术方法:全麻,患者取俯卧位,取伤椎作为中心,于患者背部正中作一约8-10 cm长的切口,剥离椎旁肌使伤椎、关节突充分暴露,随后取4枚椎弓根螺钉,并分别将两枚螺钉置入到伤椎上下邻椎两边椎弓根内,并将提前预弯的纵向连接钛棒置入,拧紧一侧螺帽,纵向撑开,令伤椎高度得以恢复,并令后凸畸形得以矫正,完成后将对侧螺帽拧紧,并再次确认固定情况,最后置管引流并常规关闭切口。观察组采用经伤锥置钉短节段固定术进行治疗,手术方法:在对照组置钉基础上,再取2枚椎弓根螺钉置入伤椎两侧椎弓根内,为防止伤椎内部骨块受到挤压,所选取螺钉长度应较邻椎螺钉长度短5-10 mm左右,再次安装预弯好的纵向连接钛棒。安装完成后,首先拧紧伤椎处螺帽,并以此螺帽为支点,由两侧依次将纵向连接杆撑开后再拧紧所有螺钉螺帽。对于合并脊髓损伤患者需在完成复位后,实施椎板开窗术,并使用复位棒将我能复位的骨块推向椎体内。伤椎高度恢复及后凸畸形矫正后,装横连杆和取髂骨横突间进行植骨融合,再次确认无误后,置管引流并常规关闭切口。所有患者均实施围术期常规护理,并于出院时予以健康教育与康复指导。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期各项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期各项指标对比(±s)

组别 Cobb角(0)Cobb角丢失(0)伤锥前缘高度(%)伤锥高度丢失(%)术前 术后 术后6个月 术前 术后 术后6个月观察组(n=43)18.2±3.2 3.1±1.1 3.9±1.3 0.8±0.3 56.2±7.6 89.2±2.3 88.6±2.2 0.6±0.2对照组(n=43)18.1±3.1 6.2±2.4 8.3±2.8 2.1±0.5 56.4±7.5 81.1±2.0 79.2±1.9 1.8±0.3 t 2.201 -8.451 -9.712 8.229 -2.201 7.849 8.002 7.836 P 0.482 0.011 0.008 0.013 0.479 0.022 0.020 0.015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手术前后分别采用VAS疼痛视觉模拟评评分表与JOA评分法判定近期治疗效果,其中VAS评分最高10分,最低10分,评分越低,痛感越小,JOA评分最高29分,最低0分,评分越高,脊柱功能恢复越好。另外,对两组患者均进行6个月的跟踪随访,观察对比术前、术后以及术后6个月的Cobb角及伤锥前缘高度情况以及Cobb角、伤锥高度丢失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纳入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n、%(率)表示,并对%采用χ2检验,并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VAS、JOA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VAS评分与JOA评分均无明显差异,不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输术前术后VAS、JOA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输术前术后VAS、JOA评分对比(±s,分)

组别 VAS JOA手术前 手术后 手术前 手术后观察组(n=43)8.1±1.1 2.7±0.9 16.1±1.9 23.6±2.0对照组(n=43)8.0±1.1 2.6±0.9 16.2±2.0 23.5±2.1 t 2.414 2.403 -2.407 -2.405 P 0.451 0.462 0.458 0.456

2.2 两组患者不同时期Cobb角、伤锥前缘、伤锥后缘高度对比

两组患者术前Cobb角、伤锥椎体前缘高度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与术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Cobb角、伤锥椎体前缘高度比明显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Cobb角及伤椎高度丢失情况明显小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脊柱骨折属于骨科临床一种常见脊柱病,通常因突发外伤所致,男性青壮年比较多发,其中胸腰段为其好发位置,在脊柱损伤中所占比例较高,约为30%-60%[1]。胸腰段脊柱骨折发生后常会造成脊髓损伤而累及患者的神经功能,极易造成患者伤残,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工作造成重要影响,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2]。因此患者一旦发生胸腰段脊柱骨折,采取及时而有效的治疗措施显得尤为重要,而临床中对于该类患者大多采取手术治疗方式。既往,临床治疗该病时常采用跨伤锥置钉固定术,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是在长期应用中发现,术后一段时间后容易发生螺钉松动、断裂造成矫正不到位、椎体高度丢失等情况而导致患者远期预后不佳。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为进一步提高患者临床疗效,临床中也一直在对手术方法进行研究改进,其中经伤锥置钉短节段固定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并在诸多研究中表明可取得满意效果[3]。经伤锥置钉短节段固定是在跨伤锥置钉固定的基础上改良而来,通过对伤锥增加使用两枚短螺钉,可将骨折端在椎弓根上直接进行复位,不仅能增加相关节段的稳固性,同时由于加用螺钉后将原本纵向的2个固定点变为呈三角形分布的3个固定点,令骨折处受力更加合理,进而使跨伤椎置钉固定所出现的悬挂效应减轻,并且伤椎受到螺钉向前顶压与钳夹的作用,可良好的矫正椎体高度与生理弧度[4]。在本次对比研究中,采用经伤锥置钉短节段固定术治疗的观察组与跨伤椎置钉固定治疗的对照组术后VAS与JOA评分均无明显差异,表明两种方法在患者近期症状体征及功能的改善上效果相近,但是观察组术后及术后6个月时的Cobb角与伤锥前缘高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6个月的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丢失明显小于对照组,表明经伤锥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复位效果、维持效果均更为可观。

综上所述,经伤锥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显著,不仅具有良好的复位、固定效果,并且术后远期能可更好的维持脊柱矫正度,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腰段节段螺钉
心脏超声在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中的价值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分析
侵彻弹体尾部联结螺钉失效的影响因素
术后跟骨螺钉取出的影响因素分析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一种深孔螺钉防倒管
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效果分析
胸腰段脊柱骨折不同固定方式疗效对比探析
长、短节段融合内固定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并发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