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运用于手术室护理中对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

2019-01-25陈巧艳

智慧健康 2019年2期
关键词:病患循证手术室

陈巧艳

(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手术室,山东 菏泽 274000)

0 引言

目前疼痛已成为人体第五大生命体征,多数接受手术治疗的病患,术后均会出现疼痛的情况,而较为严重的疼痛既能够增加病患身体上的痛苦与不适,同时也会使病患心理上出现焦躁等不良情绪,此外还可能导致病患出现血压升高、失眠等情况;另外,由于在疼痛的作用下,可能导致病患术后不愿下床进行功能锻炼,从而可致使病患出现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影响病患的术后恢复情况,需要给予病患有效的护理措施减轻病患的疼痛情况[1];因此在本次研究中,旨在研究探讨在手术室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对病患疼痛程度的影响以及临床护理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病患100例,将病患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病患给予常规护理设为常规组,另一组病患给予循证护理设为循证组,每组各50例病患,其中循证组病患男24例,女26例,年龄24~43岁,平均年龄(33.5±9.5)岁;常规组病患年龄25~42岁,平均年龄(33.5±8.5)岁,比较分析两组病患的一般临床资料,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给予本组病患常规的护理,主要包括手术注意事项叮嘱、生命体征监测、术前准备工作、术后常规护理等。

循证组:给予本组病患循证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①建立循证小组:由手术室的医师、护理人员等组成循证小组,同时将手术室存在的问题作为中心内容,通过各种正规途径尽量多收集相关资料,同时对资料的真实性以及可靠性进行分析,并结合自身以往的临床经验,制定出手术室的循证护理措施,最后还要请教这方面的专业人员对已制定的护理措施进行评估和调整,最大程度保证循证护理措施的完善,然后实施循证护理措施[2-3]。

②心理情绪护理:经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多数病患术前由于对手术的恐惧、错误认知等原因,导致病患出现焦躁、不安、紧张等不良心理情绪,同时,相关研究表明,病患的焦虑情绪越严重,其自身机体的痛阈值越低,同时处于高度恐惧的心理状态时,病患的疼痛敏感性会增高[4-5]。因此术前,护理人员需要加强与病患进行沟通,为病患讲解手术的相关知识,使病患能够正确认识手术治疗这一手段,同时为病患讲解手术成功的案例,以缓解病患的不良情绪;病患被推入手术室之后,手术室护理人员应主动与病患进行交流,亲切询问病患的状态,为病患简要介绍手术的流程以及相关事项,同时为病患讲解手术治疗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意义,缓解病患的不良情绪,调节病患的心理状态,协助其以良好放松的心理状态来接受手术[6-7]。

③无痛护理:经查阅相关资料显示,侵入性操作会导致病患出现疼痛,因此手术医护人员在手术前一天,需进行病房巡视工作,评估病患的穿刺部位,叮嘱病患注意保护皮肤干净无油,为病患讲解穿刺的目的,缓解病患的不良情绪;手术前半小时,护理人员在病患的穿刺部位涂抹卡因胶浆,层厚1mm左右,半小时后将其清洗掉,给予病患常规消毒后再给予病患静脉穿刺[8];其次,导尿术会刺激病患的尿道黏膜,使病患产生疼痛等不适感,因此护理人员可在全麻诱导后给予病患导尿术,同时术前应给予病患仔细的指导工作,从而取得病患的高度配合,以最大程度减少病患的不适感[9];针对需置入胃管的病患,护理人员需提前为病患讲解胃管置入的目的及意义,同时术前给予病患胃镜润滑胶浆口服,在将胃管顺利插入之后,可给予病患适当的盐酸地卡因,防止病患出现较为剧烈的疼痛[10-11]。

④感染的预防护理:经过查阅相关资料,导致感染出现的原因与病患的汗液刺激、无菌操作的规范性、穿刺操作等因素有关系;护理措施为:术前静脉穿刺,应避免对病患进行反复的穿刺,同时各项手术操作均应按照无菌原则进行操作,保证病患敷料、床单、衣服的干燥整洁。

⑤术后护理:术后主动询问病患的疼痛情况,协助病患更换体位缓解疼痛,或者是给予病患自控镇痛泵以控制疼痛,针对严重疼痛的病患,可遵医嘱给予病患药物止痛;同时指导病患进行正确的饮食;另外,可指导病患进行正确的咳痰咳嗽方式,并叮嘱病患咳痰以及更换体位时注意轻压创口,避免牵拉创口导致疼痛出现[12-13]。

1.3 观察指标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病患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定,分值为0~10分,分数越高提示病患的疼痛程度越严重。同时采用本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对病患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总分100分,90~100分为非常满意;80~89为满意;79及以下为不满意;总体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对比两组病患的VAS评分、总体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中的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病患的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经过护理后,循证组病患VAS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病患,循证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常规组病患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循证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病患的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n(%),±s]

2.2 对比两组病患的总体护理满意度

循证组总体护理满意度为96%,常规组总体护理满意度为82%,循证组的总体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病患的总体护理满意度(n, %)

3 讨论

疼痛属于人体的一种主观感受,手术带来的疼痛可改变病患机体的各项系统组织,主要表现为呼吸增快、出汗、恶心、呕吐等,甚至是导致病患出现血压升高、心动过速等情况[14];并且由于炎性介质以及致痛介质的不正常释放,既可能导致病患原发病灶病情的加重,还可能导致病患机体酶系统、激素的代谢异常,以及蛋白质的分解变得加快、合成变得缓慢,从而对病患的术后恢复产生影响[15];并且在疼痛的作用下,病患还可能不愿意进行有利术后恢复的活动,从而导致并发症的出现,因此需要给予病患有效的护理措施以避免疼痛的出现或者是减轻病患的疼痛[16-17]。

循证护理主要是指护理人员在制定相应护理措施的过程中,将经过筛选的科研结论、病患的愿望以及自身的临床进行有效结合,作为护理措施制定的依据,从而保证护理措施的可靠性较强,以及护理措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18-19];在林丽珠[20]学者的研究中,其观察探讨了在手术室护理中运用循证护理对病患疼痛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循证护理的观察组病患的VAS评分、SAS评分、疼痛的持续时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与本次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且本次研究还表明,采用循证护理的循证组病患的总体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病患的疼痛程度减轻、不良反应减少、病患术后的恢复情况较好,因此提高了病患的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临床护理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实行。

猜你喜欢

病患循证手术室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分析严重创伤患者并发精神障碍的心理疏导及护理体会
研究序贯性通气在重症急性左心衰竭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对肺功能的影响
心血管护理中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
循证护理在ICU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