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的基石:论学校教育的道德性及其建构

2019-01-19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朝天小学张绍泉

天津教育 2019年8期
关键词:道德性树人立德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朝天小学 张绍泉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三不朽”之说,即“立德”“立功”“立言”。其中“立德”向来被摆在首要位置,就是因为在任何时代,做人都是安身立命、为人处事、建功立业的基础。所以,“立德树人”是从古至今都大力提倡的教育理念。本文主要以树人立德为教育目的,探索学校教育的道德性及其构建途径,健全学生的道德人格,让道德价值和道德追求成为学校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具有道德性的教育共同体。

一、立德树人与学习教育的关系

(一)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

立德是立人之根基,是对自我的完善,树人指人才的培养,是崇高目标与理想的追求。立德树人这一思想传承已久,虽然时代在变迁,立德树人的标准也在发生变化,但是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是我国历朝历代所遵循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立德树人也具有了全新的时代内涵与使命。将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的传承与发扬,立德树人培养的教学任务中,校长是关键,教师是根本。“人以德立,邦以德兴”,教育是振兴中华民族,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所以,我国一直遵循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而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

(二)学校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飞跃

学校教育无疑是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时期,也是道德素养培养的黄金阶段。学校是向国家和社会输送人才的地方,它不仅要培养出有自我追求的人,还要向社会传递良好的风气。我们一直常说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人才是创新的主体,人才的培养要依靠学校的力量。学校教育不能只是简单的培养出具有高知识高技术的人才,而是要将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摆在突出的地位。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有知识、有纪律的人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任何形式的诱惑都无法干扰他们坚定的内心,纯净的内心是他们战胜肮脏的力量,崇高的理想是他们成功的基石。

二、学校道德性教育存在的问题

学校肩负着学生道德教育的重任,然而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很多学校在进行教育的道德性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忽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虽然现在提倡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但是大多数的学校仍然只将教学重心放在学科教学上,对学生德、体、美、劳的发展关注度不足,导致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只关心智力发展的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发展的失衡,会导致学生的视野过于局限,创新意识和操作能力会逐渐衰退。并且,在这学方式下,学生的思想逐渐固话,个性化得不到发展,无法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思想,甚至对是非善恶的分辨能力也会一定程度的下降。

(二)学校教育趋于功利化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很多学校除了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外,还非常关注教育部门或是上级领导对自身的考核、评比、验收等。在进行科研项目申报的时候,学校受到功利心的驱使,在评比时运用了不正当的手段,进行不正规的暗地操作,甚至明目张胆的弄虚作假,联合学生伪造教育成果等,打破了评比的公正性。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前提下,很多学校在对教师进行考核时,仅以所在班级的成绩为考核依据。这些都会阻碍素质教育的推行和学生道德水平的发展。

(三)学校管理缺乏民主性

学校在教学管理中主要与校长为核心的管理层为主,他们虽然在制定管理政策时以为考虑了学生与教师的切实利益,但是学校对师生缺少应有的关心,管理方式也比较绝对化。教师和学生却期望学校能够更为灵活与民主,给予他们更多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和权利。学校的管理不能体现人文关怀,对教师的意见不尊重,在其做决策的时有缺乏自主性,要受到上级过多的约束,教师的聪明才智无用武之地,导致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也会缺乏积极性。

三、学校道德性教育的构建途径

通过前文的问题分析,结合当下学者的相关研究,提出学校道德性教育的构建途径,主要以我校的实际案例进行呈现。

(一)树立服务育人理念,营造良好校园道德文化

学校要想提高道德性教育,创建良好的校园道德文化,就要树立正确的服务育人的理念。第一点,领导层要明确道德教育的目标,在学校推行全面的素质教育。我校坚持全人教育理念,秉承不以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与教师的唯一标准,解放学生的课余时间,并且学校成立了五十多个社团,有艺术类、文学类、体育类、科技类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有专门的教师进行教授,确保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第二点,摆脱功利化的错误理念,让教育变得更加纯粹。校长低调办学,老师潜心教育。首先要加强学校管理者以及学校中层干部道德素养的提高,另外还需进一步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明确学校的价值体系和发展方向,发挥监督和管理的作用,营造公平公正的学术氛围。第三点,推行教育管理民主化,增强全校师生的责任感。在学校道德准则实施之前,学校充分考虑教师与学生的意见,尤其在学校少代会上,让代表们充分议事,提出对学校的意见与建议,由校长和书记直接回复队员代表的提案,对合理的意见予以采纳并写入学校的管理手册内,对提倡的活动,如六年级的班级篮球赛,就是队员提出来,并成为每年一度的体育盛会。

(二)提升教师的道德素养,建立和谐的师生观

教师既是学科知识的传授者,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传播者,同时也用自己的思想道德影响着学生。从古至今,教师都是被看作是知识和道德的化身,在学生的心目中有一定的尊严与威望,一言一行都会诱导和感染学生。所以,教师队伍的道德素养对学校的道德性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现如今,提高教师道德素养的途径有很多,我校领导在这方面尤其重视,首先从教师主观层面提升,坚持强化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激发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其次从客观从面提升,加强法律道德培训、规范教师道德专业特性。

(三)加强家校沟通交流,强化家校共育观

家校合作是现在经常被提及的话题,也是学校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德育教育方面,学校要给予现实的问题、时代的要求、责任的担当,去思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互动关系,强调“唤醒家庭、唤醒家长比唤醒孩子更重要”,通过倡导新理念、开展新行动、提倡新支撑、传递新能量,深入推进家校共育的进程。为了让学生家长及时有效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思想道德情况,加强家校互动与合作,共同培养有思想有道德的好青年。我校多次组织家校主题活动,近日,一场《榕荣中队家校共育、快乐成长亲子活动》为主题的家长会顺利召开,中队特定邀请了亲子教育方面的专家做专题讲座。从身边的案例着手,细致入微的剖析,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告诉家长优良家风和配合学校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从日常的细节和习惯中言传身教,深受家长的欢迎,也激起了内心深处的共鸣。

(四)开展多元化社会教育活动,树立科学的社会教育观

学校的道德性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学校层面,立德树人,也要树立科学的社会教育观。社会教育的方式是多样的,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多元化的社会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生活,认识自我,陶冶情操,培养价值观等。更为重要的是要加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当今社会,青少年违法犯罪率逐年升高,法律知识匮乏,遇到事情容易冲动暴躁,这不仅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关,也同社会教育有很大关系。所以,学校方面要加强与社会教育的衔接,开展社会教育类实践活动,使学校道德性教育全面化。

四、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个本就是立德树人,它事关为国家和民族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学校教育的根本就是要坚定立德树人的观念,并且在实践中重视学校的道德性及其构建。学校的道德性对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创建良好的校园道德文化、建立和谐的师生观、强化家校共育观、树立科学的社会教育观这些都是学校道德性构建的有利途径。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我国德育教育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希望能够对学校立德树人教育发挥一定的参考家住,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与进步。

猜你喜欢

道德性树人立德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用关怀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使命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胡塞尔视域下王阳明心学中的“意”之研究
新闻的道德性和新闻伦理的基本问题
康德“德性”概念的三个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