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民主管理构建和谐小学班集体

2019-01-19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张范大香城学区小学

天津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班委会班集体民主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张范大香城学区小学 杨 浩

随着素质教育全面渗透,越来越重视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也由此体现和谐发展的意义。小学班集体在此背景下也应实施民主管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潜在发展因素,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对此,本文则从引入民主理念、了解学生特征、完善管理方式以及优化评价环境等方面分析用民主管理构建和谐小学班集体策略,望给广大教师提供参考。当前教育呈现纵深发展趋势,传统班级管理模式存在显著的滞后性,不仅不利于学生综合发展,更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要求。引入民主管理能创新班级管理模式,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班级管理质量。

一、小学班集体管理现状

当前小学班集体管理主要存在以下现状:

1.师生地位不平等。传统班级管理模式即教师始终处于权威地位,学生被动听从教师传授知识和一切管理活动,正是这种缺乏平等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更导致师生之间缺少真诚的沟通交流,师生关系也只单单处于表面,甚至部分地区存在班主任用言语谩骂和用肢体殴打学生的情况,形成恶劣影响并阻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班主任管理理念落后;毫无疑问,班主任扮演班级的引导者和管理者角色,其思想观念是否科学合理关系到是否能妥善解决班级各种问题。部分小学班主任受传统应试教育体制影响,倾向于学生考试成绩,忽视学生和班级管理。尤其班级事务繁琐复杂,班主任没有设置奖惩分明的班级管理制度,尤其在选拔班干部时只任命成绩优异的学生,正因这种意识偏差才造成班级管理出现多种问题。

3.工作透明化对管理的挑战。随着经济水平大幅度提升,科技在此背景下也实现蓬勃发展,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也不同程度受到互联网影响,家长对学生发展提出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学校教育和班级管理工作因透明化,教学过程能第一时间向家长和社会展示,在此过程中学校不仅不会受到赞赏,不可避免还会受到批判,这种透明化管理工作对班主任有一定不利影响,长此以往还会造成家长对班主任以及学校的误解,影响班级管理效率。

二、用民主管理构建和谐小学班集体策略

(一)引入民主理念,提高教师管理素养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由传统的主导者转变为组织者和引导者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身心发展。首先要提高教师民主管理意识;毫无疑问,传统权威专制独裁型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理念和学生发展。小学生处于青春期发展初期,其思维逻辑和思想都较为混乱,十分容易冲动,做事不计后果,如果教师再运用自身权威对其压制,不仅不会将事情扭转到正面局势,还会激发学生对教师的厌烦心理,阻碍学生发展。

当前教育管理倡导民主观,所谓民主管理的核心即民主,因而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民主观,明确学生是构建民主管理班集体的主体,无论制定管理制度还是采取管理方式都需征求学生意见,教师应对学生持肯定和相信态度,对学习成绩偏差的学生也不应低估其能力,教师只要正确引导必然能使学生参与到民主管理当中。

与此同时教师应给予学生尊重并关注其发展,民主管理并非全权放任学生任其自由发展,教师在此管理模式下其角色从传统的台前转为幕后,发挥支持和引导学生的作用,时刻保持发现学生闪光点和尊重学生弱点的心态,使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重视和关爱,增强学生自信心。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允许学生犯错,引导学生在反思中不断进步,真正实现从传统管理转为多元化民主管理。其次是要提高教师管理素养;小学教师应在课余时间通过查阅互联网或书籍等方式增强个人品德素养。因为教师的道德品行和学生是否能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有着紧密联系。

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师在要学生面前展现包容乐观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在潜移默化中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而学生也会从教师身上汲取更多的优秀品质。

(二)了解学生特征,给予学生足够关爱

毫无疑问,小学班集体管理工作的主体和核心即学生,更是学校发展的根基,因而在应用民主管理思想时应注重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

首先要学会关爱学生;教师和职工在教学中应始终围绕“爱”,当前小学生彰显的特点之一即对父母和教师有较强的依赖性,通过合理关爱能为学生创设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达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育目标。

其次要注重鼓励和引导;任何阶段的学生都需要鼓励和引导,尤其小学生尚未养成主观价值因素和思想意识,教师针对此问题应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改变当前根据成绩评价一切产生的影响,逐渐将单一管理目标转为多元化评价方式,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促进学生实现多面发展。第三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由于每个学生性格、心理特征、学习情况、兴趣爱好等各方面因素不可避免存在差异,以致于教师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看法。

然而教师不能单凭主观意向就判断学生品格优秀与否,应在教学中贯彻公平公正、民主和平等原则,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尊重和爱护,从而积极且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和管理活动。特别在对待优秀生和学困生时更需要站在平等的角度上让每位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平等对待。

(三)完善管理方式,促进民主管理发展

小学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完善民主管理方式,最大限度地促进民主管理。首先要完善班委会,做好责权平均;建设班委会体现班级凝聚力和团结力,师生是班委会成员,更是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得力助手。建设优秀的班委会队伍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素养,促进班级发展。虽然大部分小学班级都实行民主选举,但仍然以教师主观倾向为主,这种形式使学生能力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再加上班级干部长时间任期会对自身职责有所懈怠,降低竞争积极性。因而需要建立公平民主且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班委会选举制度,每个学生都有发展潜力和需求,需要教师给予机会,其中最显著的方式即在班级管理中将手中的权利逐渐放权给学生,让所有学生根据自身潜力竞选岗位,最后通过演讲、竞选、投票等方式选出班委会得力骨干,增强学生认同感和责任感。其次事务管理责权平均化;每个人在班级工作中都扮演一个小角色,通过讲解职责内容让学生了解自身拥有的权利和需承担的责任。

此外民主管理责任也应实现平均化,除了班委会工作还有班级绿化员、图书管理员以及电脑管理员等,每个工作都需要由兴趣浓厚和专业技能较强的人担任,虽然这些学生没有承担班级管理骨干角色,但却是民主管理不可缺少的组成,也正是这些“小角色”和班委会才能顺利推进民主管理各项工作。

(四)优化评价环境,提高民主管理质量

相关调查研究指出,大部分小学教师认为日常工作较为烦琐,没有足够的时间实施教育评价,因而需要学校为教师提供良好且有效的条件,促进教师评价能力发展,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学教育质量。毫无疑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更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之一,学校应给予教师足够的空间和充足的时间,在集体教学过程中探索适合小学生实际情况的评价方式。由于每位小学教师接受的专业教育不同,其教学风格也有着显著差异,在民主评价中也有自己的独特理解。但无论面对何种风格的学生,教师都要十分关注如何全面评价学生,所以学校需要为教师营造自由、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教师处于原生态自然环境中探究自身采取的民主评价策略并逐渐形成有着自身风格的民主评价。

每一项活动在实施中都需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民主评价同样如此。小学不仅要为教师创设良好的评价环境,还需要在精神和物质层面给予教师支持。当前小学教育界普遍状态即师资纳入问题,需要教师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周边环境条件和自身具备的条件创设符合小学教育教学特点的民主评价方式,提高民主评价质量。

三、结语

总之,人是学校管理的核心,而教师就是班级管理的主体,关系到教学效率和日常管理质量。在中小学管理工作中应用民主管理思想可调动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提高班级管理质量,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班委会班集体民主
班级自主管理视域下轮流班委会制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从我们的班集体说起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电子版委会表
“工匠精神”指引下的中职院校班级团支部和 班委会一体化问题及策略研究
建设优秀班级委员会,提升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用“爱心”创建和谐班集体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Research on Band Structure of One-dimensional Phononic Crystals Based on Wavelet Finite Element M 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