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卓欣教授“调任通督”针刺法的理论内涵和应用

2019-01-17卓缘圆张金文郭悦宝邓容闫兵皮敏杨卓欣

上海针灸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通督任督任脉

卓缘圆,张金文,郭悦宝,邓容,闫兵,皮敏,杨卓欣



杨卓欣教授“调任通督”针刺法的理论内涵和应用

卓缘圆,张金文,郭悦宝,邓容,闫兵,皮敏,杨卓欣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深圳 518033)

针灸疗法;“调任通督”针刺法;名医经验

杨卓欣,男,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市中医院中医药研究所所长。广东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第二批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工作,第一、二批深圳市名老中医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针灸学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针灸装备设施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专业委员会顾问,广东省针灸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医师协会副会长,深圳市医师协会会长,深圳市针灸学会会长,深圳市中医药学会名誉会长,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荣获“深圳市十佳医务工作者”“深圳市劳模”“全国优秀医院院长”等称号。从事中医临床科教研工作30余年,擅长运用针药结合治疗神经精神疾病、内科疑难杂病、男科、妇科常见疾病。先后主持国家级、省级、市级科研课题10余项,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深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及深圳市科技成果奖等科研奖项6项,主编出版学术著作7部,在国家级、省级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杨卓欣教授(1962—),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杨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运用中医学理论,贯彻阴阳调和的原则,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实验研究,形成以“调任通督”针刺法为主的创新型针刺治病诊疗体系。擅长运用针药结合治疗神经精神疾病,内科、男科、妇科常见疾病及体质调理,取得很好疗效。笔者有幸跟从导师学习,耳提面命,受益匪浅。现将杨教授调任通督针刺法的理论内涵和应用介绍如下。

1 “调任通督”针刺法的具体选穴和操作

“调任通督”针刺法是杨卓欣教授带领针灸科全体成员治疗神经精神类疾病所总结创立的一套针刺治疗大法。此法是依据任督二脉与脑的密切关系、任督二脉的循行特点和任督二脉统领全身脏腑阴阳、相互沟通等生理功能特点而设立的。调任通督指的是沟通协调任督二脉经气平衡,贯彻阴阳调和的原则,调理经脉气血,调节五脏六腑气血运行,补虚泻实,疏通经络,通调全身脏腑经络气血阴阳平衡,从而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主穴:百会、神庭、中脘、关元、气海。

随证配穴:配相应脏腑背俞穴及原穴,如心脾两虚配脾俞、心俞;肝郁脾虚配肝俞、脾俞、太冲、合谷;心肾不交配肾俞、心俞、太溪、照海、大陵。

主穴刺法:皮肤常规消毒后,取督脉之百会、神庭,旨在发挥其益气通阳健脑、安神镇静的功效。具体操作为百会、神庭逆督脉方向,针与皮肤呈15°角快速刺入帽状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0.5~0.8寸,针刺得气后予高频率(频率为2转/s)、小幅度(小于90°)捻转补法,以患者感针下胀痛向四周扩散为度。然后分别接电针仪两条输出电极,使用80 Hz连续的密波,逐步调高输出电流至需要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每次治疗30 min。气海、关元直刺1~1.5寸,针刺得气后,用提插捻转补法,重插轻提,频率为1次/s,以患者感针下灼热胀痛或针感向腹下扩散为度。然后将4节长度为5 cm的艾条点燃,置于艾灸盒石棉网纱上,行温和灸。温灸盒高约15 cm,艾条距离皮肤表面约12 cm。温灸范围以气海、关元二穴为中心,每次灸30 min,助其发挥补虚培元、益气温阳之功效。

配穴刺法:大陵、太冲直刺0.5~0.8寸,均施大幅度捻转泻法,使患者产生酸、麻、胀、痛、重感;太溪、背俞穴针用提插补法,重插轻提,频率为1次/s。其他腧穴平补平泻。留针期间行针1次,使患者产生酸、麻、胀、重感,每次治疗30 min。

2 “调任通督”针刺法的设立体现中医治病总纲

中医学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最主要的一条治病法则是“治病必求于本”,即通过四诊合参,综合分析,找出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并针对原因辨证施治。何者为本?《素问·生气通天论》:“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人体生命活动正常有赖于阴阳两方面的相对平衡,五脏六腑的阴阳对立统一关系不相协调影响到整体则发生疾病,故“阴阳失调”是疾病的本质。因此,在治疗疾病时要把握最基本的规律(即阴阳的对立统一)为切入点,抓住调整阴阳、恢复阴阳相对平衡协调的枢机。调任通督针法重用任督二脉经穴,“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旨在激发宣通脏腑经络之阳气,通阳行气以助祛痰化瘀、祛除邪浊,从而疏经通络,通利脑窍,邪去络安,沟通阴阳,开启元神[1]。

在人体经脉系统中,任督分统一身之阴阳。《素问·骨空论》:“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任脉在循行过程中,与所有阴经均有直接或间接的交会,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于关元、中极穴与任脉交会,手三阴经通过足三阴经与任脉关联,奇经八脉中冲脉与任脉同出一源并交会于会阴、阴交,阴跷脉又交贯冲脉,阴维脉于天突、廉泉与任脉交会,故任脉为“阴脉之海”。《难经·二十八难》:“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经,调节阳经气血,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带脉从督脉而出,阳维脉与督脉交会于风府、哑门穴,故督脉为“阳脉之海”,督脉是与脑关系最为密切的经脉。任脉具有主持全身阴精、督脉具有主持全身阳气的作用。任督二脉穴可统治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所生诸疾,而且疗效显著。任督二脉经气通于脑,支脉络心、肾,督脉分支的记载可见于《素问·骨空论》,“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即督脉分支与足太阳膀胱经同起于眼内角,与肾脏相联络;“其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即督脉与任脉交于齿龈,分支与心脏相联络。针刺任督二脉穴位可达到交通任督二脉,化生、调节、补益、转输脏腑的精气血,以充养髓海,疏通经络,达到醒脑安神、平调阴阳气血的功效,最终改善大脑功能。

3 “调任通督”针刺法是对针灸治疗原则高度概括

“调”有调节、调达、调补之意。任督分居人身前后正中线,《十四经发挥》:“人身之有任督,犹天地之有子午也……分之于以见阴阳之不杂,合之于以见浑沦之无问。一而二,二而一者也。”督脉主阳气,任脉主阴精,阳气导阴精上承,阴精引阳气下潜,阴升阳降,循环灌注,是谓水火既济,阴阳平衡。“通”有疏通、联络、督导之意。《灵枢·营气》:“故气从太阴出注手阳明……合足厥阴,上行至肝,从肝上注肺……其支别者,上额,循巅,下项中,循脊入骶,是督脉也;络阴器,上过毛中,入脐中,上循腹里,入缺盆,下注肺中,复出太阴。此营气之所行,逆顺之常也。”经脉的流注从肺经开始,依次循环,上行经前额到头顶,下行沿督脉至尾闾,络阴器而通任脉上行,然后再回流注入肺经,终而复始,如环无端。经络闭塞不通,气血运行不畅,不能濡养相应肢体则肢体麻木、痿软、拘挛,不能濡养相应脏腑则脏腑功能紊乱。任督两脉对手足六阴经、六阳经脉起着主导作用,故“任督通则百脉皆通”,调节任督二脉气血平衡,可达到补阳泻阴、补阴泻阳的目的。

4 “调任通督”针刺法为中风病提出新的治疗原则

中风为脑脉气血之病变,其根本病机就在于阴阳失调,气血逆乱,脑脉瘀血或血溢脑脉之外,阴阳失调是脏腑、经络、气血、津液失调的概括。人体阴阳失调的一系列病理变化,是中风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

在中风急性期,传统针刺治疗原则多是“平肝潜阳”“回阳救逆”,“调任通督”针刺法重视任督脉的应用,古代医家亦有记录任脉经穴治疗中风,如北宋《太平圣惠方》记载承浆穴可治“偏风,口眼斜”,清代李学川“中风卒倒不醒:神阙、丹田、气海皆可灸之”,清代陈念祖“灸中风卒厥、危急等症,神阙(隔盐、姜1片)五百壮、丹田”。督脉是与脑直接相联系最为密切的奇经八脉,现代针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几乎都选择了头针,而头针穴位多以督脉百会为主,且辅以阴经穴位,多选取任脉承浆、廉泉等经穴。杨卓欣教授设立的“调任通督”针刺法,通过针刺、艾灸任督脉腧穴的方法调整任督二脉的功能,从而改善脑缺血损伤,促进康复,“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灸法与针法相结合可以温通经络,回阳补虚,激发经气。在中脏腑闭证神昏时应用水沟、大椎等督脉穴位醒神急救,脱证昏迷时应用针灸关元、气海、神阙(只灸)等任脉穴位回阳救逆。而对于中经络,其责任病灶实际亦在脑,因此,也应该用醒神、调和阴阳的方法来恢复脑腑、肢体的功能。

在中风恢复期,传统针灸取穴方面多沿用“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论,以取手足三阳经穴为主,杨卓欣教授和团队成员研究发现,针刺任脉和督脉经穴,调畅任督,能够使得阴升阳降,循环无端,脑府清空得以充养,可有效地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语言功能、认知能力。

在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上,假性球麻痹属于“失语”“喉痹”“喑痱”等范畴,临床表现主要为吞咽困难与构音障碍,是中风病常见的伴随症状,容易导致中风患者进食或饮水呛咳,引发肺部感染。传统的针刺疗法主要以豁痰开窍、通咽利喉、疏通经络、宣畅气机为原则,常以局部选穴为主,如风池、完骨、廉泉、哑门。杨卓欣教授团队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认为其病理机制及临床表现与任督二脉密切相关,因此总结了“调任通督”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的方法。在穴位选择上,百会、风府、廉泉、天突为主穴,百会穴居巅顶,诸阳之会,可升阳益气、醒脑开窍、镇静安神;风府内应咽喉,可通关开窍、疏通局部经气,故能治失语;廉泉、天突两穴相配能生津养液、通舌窍利咽喉、宣通肺气、疏通气机,故“调任通督”针刺法选取四穴合用,任督配伍,可共奏调和阴阳、疏通经络、激发舌部经气之效,从而辅助咽喉部的正常功能恢复,临床可明显改善构音障碍、吞咽困难等症[2]。

5 “调任通督”针刺法治疗失眠症

失眠属于中医学“不寐”“不眠”“不得卧”“目不瞑”等范畴,是以经常难以入睡为特征的一种证候,证情不一,有初起难以入寐者,有易醒而醒后不能再眠者,有时寐时醒,睡眠不稳,或乱梦纷纭者,甚则还有通宵不寐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可分为心脾亏损、心肾不交、心胆虚怯、脾胃不和及肝阳上扰五型,分析其病因病机,主要由营卫不和、阴阳失衡及脏腑功能失调所致。

杨卓欣教授认为阴阳失衡,营卫之气循行失常,是导致失眠的根本原因,临床治疗取任督脉腧穴为主,体现了调理阴阳、协调营卫的基本思想。针刺既能够平逆夜间相对亢盛的阳气,又能够补益日间不足的正气,从而调整机体阴阳、营卫的平衡,使机体的功能重回到阴平阳秘的状态。

6 “调任通督”针刺法应用于月经失调等妇科病治疗

月经的异常包括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的异常改变。杨卓欣教授认为月经病的病机是脏腑功能失常,气血阴阳失调,导致冲任损伤。治疗原则重在治本调经,根据月经病的发病机理,消除病因,调理气血,平衡阴阳,通调冲任,使异常的月经恢复正常。任督二脉均起于胞中,为肾所主,共司人体诸经百脉,任主胞胎,督主统督人体阳气,故依据任督二脉与生殖的关系,依据任督二脉协调阴阳的功能以及任督二脉的治疗作用,前后穴位相对应,从阳引阴,从阴引阳,调理阴阳气血平衡,杨卓欣教授又将“调任通督”针刺法应用于妇科病的临床治疗及研究中。

任脉“妊养”胞胎,促进卵泡发育成熟,督脉主阳主气,促进排卵,研究发现“调任通督”针刺法能有效缩短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月经周期,增加子宫内膜厚度以便于受精卵着床,还能有效降低血清黄体生成素(LH)水平,改善卵巢功能,有效提高排卵率[3],可改善枸橼酸氯米芬促排卵时造成的子宫内膜发育不良和宫颈黏液评分,调节内分泌[4]。电针任督脉经穴可一定程度上抑制PCOS大鼠外周血睾酮和LH水平,从而改善卵巢自分泌/旁分泌功能紊乱,恢复或改善卵泡发育和排卵异常[5]。

7 病例介绍

7.1 病例1

患者,男,68岁,因“意识不清2小时”于2014年08月22日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门诊求治。患者于早晨7时起床时突然摔倒在地,家属发现时患者意识欠清,右侧肢体瘫痪,二便失禁,遂急送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查头颅CT示多发性脑梗死,左侧颞枕叶脑软化可能,脑白质变性,脑萎缩。为求系统中医诊治,遂来针灸科就诊。症见昏睡,二便失禁,舌暗淡,苔白腻,脉滑。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查体昏睡状态,被动体位,四肢肌力检查不配合,四肢肌张力正常,右侧肢体腱反射减退,左侧肢体腱反射正常,右巴氏征(﹢)。

中医诊断为中风-中脏腑(痰湿蒙窍);西医诊断为脑梗塞急性期,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

以调任通督针刺法治疗,主穴取百会、水沟、神庭、中脘、内关、三阴交;配穴取极泉、尺泽、委中。每日治疗1次,每次留针30 min。百会穴针尖向后平刺1寸,行平补平泻法;大椎向上斜刺1寸,行平补平泻法;水沟施雀啄法;内关、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行提插泻法。中药治以化痰熄风、宣郁开窍为法,先鼻饲苏合香丸,继用涤痰汤加减,方药为茯苓10 g,人参15 g,甘草5 g,橘红10 g,胆星15 g,半夏10 g,竹茹10 g,枳实10 g,菖蒲10 g,日一剂,水煎服,分两次服。其它治疗,予20%甘露醇125 mL,每12 h 1次静滴脱水降颅压;静滴血栓通改善循环;鼻饲脑髓康胶囊以活血化瘀,宁神开窍;口服氯吡格雷、拜阿司匹林以抗血小板,口服培哚普利、氨氯地平以降压,口服阿托伐他汀钙以稳定斑块,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以护胃。经治疗患者病情稳定好转,于3 d后神志转清,遗留右侧肢体瘫痪、言语不清。

7.2 病例2

患者,女,30岁,因“失眠、多梦2年余”于2017年6月27日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门诊求治。诉2年前剖腹产后经常出现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眼花,四肢疲倦,精神疲惫,症见入睡后多梦,夜间醒来多次,醒后又入睡,次日感困倦神疲,工作效率差,心慌、头晕,语低气弱,吃东西没有味道,面色黄白,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中医诊断为不寐(心脾两虚,神失所养);西医诊断为睡眠障碍。

予调任通督针刺法针刺治疗,取百会、四神聪、关元、神门、内关、三阴交、心俞、脾俞。百会、四神聪平刺入帽状腱膜下0.5~1.0寸,针用捻转泻法;关元直刺1~1.5寸;三阴交、心俞、脾俞直刺0.5~1寸,针用提插捻转补法或温针灸;神门、内关穴平补平泻。留针30 min,隔日治疗1次。针刺治疗10次后睡眠明显改善,做梦减少,夜间醒来1~2次,次日疲倦嗜睡症状消失。守原方,再针治10次,睡眠基本恢复正常。1个月后随访未见复发。

按 女子产后气血阴阳虚弱,阳气亏虚,故取任督脉穴位调整阴阳,取心经腧穴及四神聪安神定志,取三阴交、脾俞健脾养血,共奏调和阴阳气血、养心安神之效。

深圳市中医院针灸科在学科带头人杨卓欣教授的带领下进行了大量临床研究和基础实验研究。“调任通督”针刺法在治疗中风病、失眠症等神经精神疾病及月经失调等妇科疾病方面疗效显著、稳定,对人体多系统有良性导向作用。杨卓欣教授经过二十多年的临床归纳,全面推广中医特色诊疗,并将多系统和多学科诊疗、预防、康复方法有机结合,使深圳市中医院针灸科被列入“十一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单位。

[1] 缑燕华,杨卓欣.浅论调任通督针法对中医脑病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5,7(8):44-45.

[2] 于海波,马晓明,饶晓丹,等.艾灸任脉经穴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组织超微结构及巢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4):715-717.

[3] 卓缘圆,吴家满,林婉珊,等.“调任通督”针刺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 2016,36(12):1237-1241.

[4] 陈鹏典,杨卓欣,刘芳,等.枸橼酸氯米芬结合调任通督针刺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促排卵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7):91-94.

[5] 陈鹏典,杨卓欣,刘芳,等.电针任督脉经穴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性激素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7,38(3):252-254.

2018-05-30

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粤中医办函(2017)17号];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SZSM201612001)

卓缘圆(1982—),女,副主任医师,博士,Email:qinyuan64@163.com

杨卓欣(1962—),男,主任医师,博士,Email:gzzyydxyzx@163.com

1005-0957(2019)01-0097-04

R249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9.01.0097

猜你喜欢

通督任督任脉
任脉释名浅析*
功能训练联合任脉灸用于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效果观察
解题训练:打开数学学习的“任督”脉象
补阳还五汤联合通督开窍法针刺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疗效观察
一个睡前养心小妙招
张世卿运用益气通督法治疗小儿腹泻验案1则
“通督启神”法电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调心通督针刺法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内Ang-1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如何打通传说中的任督二脉
汽车共享,打通云南旅游“任督二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