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联合西药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2019-01-17贯淼
贯淼
穴位贴敷联合西药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贯淼
(北京市第二医院,北京 100031)
观察穴位贴敷联合西药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102例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片和硝酸甘油片,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穴位贴敷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硝酸甘油停减率。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6%,对照组为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组硝酸甘油停减率为80.0%,对照组为5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穴位贴敷联合西药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和减轻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穴位贴敷法;冠心病心绞痛;血瘀气滞;中医症状积分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形成的,冠状动脉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时,就会导致血管腔阻塞或逐渐变窄,从而引发心肌缺氧、缺血以及坏死等心脏疾病[1]。
冠心病在许多发达国家的死亡率都是排在第一位的,而且在不断地上升[2]。中老年人发病几率较大;脑力劳动者发病几率大于体力劳动者;男性发病率大于女性;城市发病几率大于农村;年龄越大发病几率越大。我国平均患病率约为6.49%。
目前该病主要治疗方式有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于少数冠状动脉病变轻,狭窄程度不重,累及冠状动脉分支不多的患者,可以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在临床中,主要有中药治疗及西药治疗两种药物治疗方式,采用西药治疗,只能缓解症状,不良反应较大,停药后症状不能有效缓解,故本文选用中药穴位贴敷疗法联合西药治疗气滞血瘀证冠心病心绞痛,“标本兼治”,缓解和减轻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程度。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北京市第二医院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门诊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72例和对照组36例,实际完成观察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性别、年龄、心绞痛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冠心病心绞痛气滞血瘀型诊断标准。临床症状表现为胸闷,胸痛(刺痛、绞痛、遇寒痛甚、隐痛),心悸气短,面色紫暗,神疲乏力,胸胁胀满,体胖多痰,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头晕。
1.2.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的诊断标准[4],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中的Ⅱ、Ⅲ级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②年龄45~70岁;③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①合并高血压后采用药物治疗,血压仍高者(收缩压在160 mmHg以上,或舒张压在100 mmHg以上),重度心肺功能衰退以及心律失常者(其中心律失常主要为阵发性室速、Ⅱ度Ⅱ型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快速房颤、房扑等);②有出血史,并采用华法林进行治疗者;③在3个月中还进行了其他临床研究者;④3个月内有急性心肌炎、血栓性静脉炎、心肌梗死、心包炎、肺栓塞、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疾病;⑤妊娠以及哺乳期妇女,有过敏症状者;⑥患有精神疾病以及肝、肾功能衰退者;⑦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搭桥手术、3个月内植入过心脏起搏器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每次100 mg,每日1次;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每次20 mg,每日2次。共服药4周。若出现胸闷、胸痛、心悸症状明显,休息3 min内不能自行缓解,则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0.5 mg。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治疗,中药组成为丹参15 g,三七粉3 g,川芎10 g,郁金10 g,附子3 g,上述药物研磨成粉,配以蜂蜜及醋调成膏状,取5 g用医用穴贴贴敷在患者膻中、内关、心俞,每次贴敷6 h,隔日1次,若贴敷部位出现过敏现象则减少贴敷时间。若出现胸闷、胸痛、心悸症状明显,休息3 min内不能自行缓解,则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0.5 mg。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3.1.1 中医症状积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所制定相应的症状评分。主症胸痛和胸闷均分为无、轻、中、重4个等级,分别计0分、2分、4分、6分。次症心悸气短,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头晕,分为无、轻、中、重4个等级,分别计0分、1分、2分、3分。
3.1.2 硝酸甘油停减率
计算硝酸甘油的停减率。
不变:当治疗结束后,药用量已经低于50%。
减量:治疗后的用量比治疗前的用量少50%及以上。
停药:当治疗结束后,就可以停药。
3.1.3 安全性评价
治疗前后监测患者静息心率、血压、体温、呼吸等体检项目,同时检测肝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和心电图。同时记录不良事件。
3.2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心绞痛的疗效标准。
显效:心绞痛症状积分减少超过70%。
有效:心绞痛症状积分减少超过30%。
无效:心绞痛症状积分减少没有超过30%。
病情加重:心绞痛症状积分减少没有超过0%。
3.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检验。使用双侧检验,取a=0.05。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6%,对照组为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1)<0.05
3.4.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0.05;与对照组比较2)<0.05
3.4.3 两组硝酸甘油停减率比较
治疗组硝酸甘油停减率为80.0%,对照组为5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硝酸甘油停减率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1)<0.05
4 讨论
在中医学中,冠心病心绞痛属于“心痛”“胸痹”等范畴[5]。该病主要是患者的脏腑气血受损,身体虚弱,各个功能机制失调,出现寒凝、心阳痹阻、气滞、痰浊、血瘀、心脉阻滞等症状。多个病因相互影响,导致心脉失荣、不通。心绞痛的主要有痰浊痹阻证和气滞血瘀证两种,同时,心血瘀阻、心气亏虚、寒凝心脉、心阳不振、气滞血瘀和气阴两虚也是心绞痛容易出现的症状。引发冠心病心绞痛的重要因素是患者年龄大,身体机能退化[6],另外暴食,紧张、焦虑、易怒等不良情绪,血液黏稠度增高等也容易造成心绞痛复发[7]。治疗该病需准确辨别病机虚实,理清标本,根据患者病情对症下药。在治疗过程中虚实结合,使患者的脉络通畅。
穴位贴敷属于中药外治法,中药外治法使用方便, 效果明显,越来越多地被广大患者接受[8]。在清代,有医者采用膏药治疗各种疾病,其在治疗心痛以及胸痹中推崇贴剂的方式进行治疗,还研发出了养心安神膏,采用外敷的形式治疗不寐、心悸、胸痹等病[9]。穴位贴敷不仅存在中药性,还具备相互影响性以及机体整体性等特点[10]。中医学认为人体通过经脉互相连接,腧穴是人体脏腑和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地方,穴位贴敷不仅能够对其区域的疾病给予治疗,还能够根据经脉的走向给予治疗,有双向调节的作用。主要是由于人体患病后,经脉的连通会使病灶出现动态流转,导致人体各机能互相影响[11]。中药贴敷主要是以间接作用形式使药物对某个机能特定部位加以刺激,起到增强免疫力、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12]。特定部位药物贴敷可以调节机体内T细胞水平,药物通过穴位渗透到皮肤内,由体液循环深入到人体脏腑所受损的部位中[13]。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中药穴位贴敷的方式对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进行治疗,方中丹参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的功能[14];川芎具有行气活血、祛风止痛之功效[15],川芎总生物碱及川芎嗪具有很好的强心作用,增加心肌收缩力,使心率增快,并增加心输出量,对心肌缺血起保护作用,降低血液黏度,抗血栓形成[16];三七粉扩张血管,降低心率,使心肌耗氧量减少,使心肌梗死区域得到有效的侧支循环,进而提高冠脉血流量,改善心痛症状[17];郁金理气宽中,起协同作用;附子通阳散结;诸药合用能够行气活血,解郁止痛[18]。内关为心包经络穴,理气宽胸,改善冠脉供血,从而缓解心肌缺血缺氧,达到活血通络之功[19];膻中为气会,联合背俞穴,可行气止痛。中药穴位贴敷可以增强心脏的传导作用,促进血液循环,还能使血管通透性加强,进而促进药物的吸收。
本文应用穴位贴敷使药物通过经络作用于脏腑,联合西药治疗气滞血瘀证冠心病心绞痛,达到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每次发作硝酸甘油用量等,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临床实用性较强。
[1] 陈国宝.活血涤痰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142-143.
[2] 韦明水.活血涤痰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1(11):147-148.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8-73.
[4] 李俊平.益气活血法对冠心病多重危险因素及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内皮功能影响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22-24.
[5] 田德禄.中医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18.
[6] 李颖,李雯彬,黄桢,等.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4):352- 353,356.
[7] 彭立萍,王艳霞.中药复方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12):2186- 2188.
[8] 吴滨.针刺内关穴为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5,7(5):50-51.
[9] 王子芳,戴居云.穴位敷贴法治疗冠心病的源流与特点[J].中医外治杂志,1996,5(2):3-4.
[10] 彭丽萍,王艳霞.中药复方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12):2186- 2188.
[11] 黄薇,郑蓉,徐欢,等.中药复方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效果[J].中医老年保健医学,2017,15(5):52 -53.
[12] 张钢钢,赵东升,梁小夏,等.实用外治临床大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版社,1994:12.
[13] 李娟,牛静虎,马振.冠通贴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10):1895 -1896.
[14] 周海英,邱建华,刘船.丹参川芎膏穴位贴敷缓解冠心病心绞痛36例[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1,33(4): 381-382.
[15]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化工工业出版社,2005:28,52.
[16] 李家邦.中医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78.
[17] 李娟,王如峰,杨莉,等.三七皂苷类成分及对心血管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7):3480- 3487.
[18] 卫敬勇.观察化痰逐瘀通脉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6,4(2):1- 2.
[19] 张朝晖,王强.针刺内关神门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性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0,20(2):119-120.
Therapeutic Observation of Acupoint Sticking Therapy plus Western Medication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ith Angina Pectoris Due to Qi Blocking and Blood Stagnation
.
,100031,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cupoint sticking therapy plus Western medication in treating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with angina pectoris due to qi blocking and blood stagnation.A total of 102 CHD patients with angina pectoris were randomiz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of 70 cases and a control group of 32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intervened by oral administration of aspirin enteric-coated tablets and isosorbide mononitrate tablets plus nitroglycerin tablets, while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additionally given acupoint sticking therapy. The symptom scor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n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clinical efficacies and termination-reduction rate of nitroglycerin were compared.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8.6% in the treatment group versus 50.0%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between-group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0.05). The termination-reduction rate of nitroglycerin was 80.0% in the treatment group versus 59.4%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between-group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0.05).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TCM symptom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0.05).Acupoint sticking therapy plus Western medication can produce valid efficacy for CHD with angina pectoris due to qi blocking and blood stagnation. I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number of onset and degree of angina pectoris, and enhanc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satisfaction degree of the patients.
Acupoint sticking therapy;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ith angina pectoris; Blood stagnation and qi blocking; Symptom scor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1005-0957(2019)01-0021-04
R246.1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9.01.0021
2018-05-23
贯淼(1988—),女,住院医师,Email:gm880321@sina.com